欢迎您访问我爱IT技术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是新闻资讯是:【高考数学考1分到身家千亿 马云成功的秘诀中美之行说明一切】,下面是详细的分享!
高考数学考1分到身家千亿 马云成功的秘诀中美之行说明一切
这几天科技圈因国产厂商的自我作践和互相拆台而搅得是乌烟瘴气,每天盯着这样的负面新闻,头条前瞻小编真是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也总算理清了困扰长久的一个问题“中国为啥出不了像苹果、微软、谷歌这样伟大的公司?”,这三家公司是出了名的斗得凶狠,但啥时谈合作,啥时要竞争,更是门儿清,不像国内,就如乐视说的,前面使完绊子后面还要捅把刀子,就怕你死得不够透,压根没想过啥叫“一笑泯恩仇”。

马云纽约经济学院演讲现场
国内风气相信一时是没法纠到正道上来了,远在美国的马云恐怕只想遥寄一句“are you ok”。平心而论,近期马云的中美之行,堪称互联网圈的一抹春风,不仅让美国政、商、学三界对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中国人而言,马云不卑不亢,知“根”爱“根”、得体而又充满智慧的演讲及访问简直就是完美诠释了习大大“三不真言”: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穷,三不去折腾你们,你们还有啥好说的”。平等尊重智慧接地气的交流最终收获的自然是消除蒙昧与偏见,出自心底的折服、尊敬,发自心声的鲜花与掌声。
在盘点马云中美之行经典发言内容之前 (包括那场震撼美国商界的纽约演讲全文) ,头条前瞻小编先为大家简单梳理下马云此次中美之行的具体流程。也许你在了解马云 3 天内都出席过什么样的场合、与什么样的人做过交流沟通、又具体做了哪些事情的时候,你才会真正明白马云此次中美之行对“中美关系”的重大意义,你才会真正了解为何“马云旋风能再次席卷美国政商学三界”并激出美国人民发自心里的赞叹,最后你会真正想清楚为什么马云,一个高考数学才考 1 分,并经历过多次失败的人生输家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分逆袭成为今日手握千亿财富、影响千万人命运的人生赢家!

马云 6 月 8 日-6 月 10 日中美之行具体流程:
1、6 月 8 日,在纽约与 15 名全球品牌领导人共进私人晚宴,高盛集团前主席出席,名单包括雅思兰黛 CEO 等;
2、6 月 9 日,在知名的纽约经济俱乐部,向 1000 多名俱乐部成员、企业高管、商界名流发表主题演讲,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午餐 (这个俱乐部背景有点牛,下附介绍。八卦一下,据悉因太忙,马云是受邀数次才出席。此外,9 日晚据说另有一场高端晚宴。)
PS:纽约精英俱乐部是美国公认的最为重要的公共论坛之一,每年都会邀请全世界最重要的人演讲,曾在该俱乐部发表演讲的名人有伍德罗威尔逊、艾森豪威尔、约翰肯尼迪、尼克松、里根、老布什等美国历史上最知名的总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印度总理甘地、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中国国家总理朱镕基等政治领袖,而本次则是其首次邀请中国企业家担任演讲嘉宾。现场门票 250 美元,原定 800 人,最终入场 1200 人,许多听众全程站着听完演讲。……额,说这么多,并不是想炫耀马云有多牛逼,只是想说明马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家都懂的。
3、10 日晨,和芝加哥市长早餐&会面;
4、10 日上午,和美国运通 CEO 陈纳德一起对话当地 300 多位企业主,接受 CNBC 专访。

以下是马云演讲及接受访问时阐述的一些经典观点及内容,含纽约经济学院演讲全文及马云在演讲后与现场企业家及 10 日对话当地 300 多位企业主并接受 CNBC 专访的所有重点内容。
纽约经济学院演讲全文:
非常荣幸,从来没想到会有这多人来听我的演讲。
我站在这里的时候,感觉自己如此重要,如此责任重大。谢谢你们!
正式开始演讲之前,我想请问一下在座有多少人在使用阿里巴巴的服务?好的,不是非常多。那么,你们当中有多少人从来没有去过中国?好的。
20 年前,我第一次踏上美国,美国之旅的第一站是西雅图。来到美国之前,我从课本、老师、学校和父母那里了解美国,我以为自己已经非常了解美国。但是,当我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完全错了,美国这个社会和我从课本学到的根本不一样。在西雅图,我平生第一次认识了互联网。
回到中国之后,我告诉朋友们,我打算开一家互联网公司。我邀请了 24 位好友,讨论了两个小时。到了最后,还是没有人理解我想要做的东西,我们进行了投票,23 人选择反对。我的朋友们劝我说:“忘了它吧!根本就不存在这么一个叫做互联网的东西,千万不要去尝试。”只有一个人对我说:“马云,我相信你,虽然我不知道你想要做什么,如果你想做,就大胆去做吧,因为你还年轻。”那年,我 30 岁。
没有任何的计算机知识、商业知识,我开始了创业之路。我开办了第一家公司,和我的妻子,还有一位同学。我们东拼西凑了 1000 美元,创业之路非常艰难。当时,我觉得自己是骑在盲虎背上的盲人 (成语:盲人摸象,又骑虎难下) 。20 年风雨过去,我存活了下来。但是创业前三年,生活真的非常糟糕。我清楚地记得,我想向银行贷款 3000 美元,这花去了我整整三个月时间,我动用了所有的关系,还是没拿到贷款。每个人都认为马云在撒谎,因为 1996 的时候他们不相信有互联网这个东西的存在。
有一天,1996 下半年,中国正式接入了互联网。于是,我邀请了 10 位媒体朋友到我家里来,想告诉他们我没有撒谎,确实存在互联网这个东西。为了下载一张照片,我们当时花了三个半小时。大家说,“那东西真的能行得通吗?”我说,“是的,行得通的,不是现在,是在未来十年之内。”不管怎样,这至少证明了我没有撒谎。
我还记得,当我们尝试帮助小公司在网络上销售产品,但是没有人愿意来,因为还没有人在网络上买东西。所以在第一周,我们的 7 个员工自己去买,自己去卖。到了第二周,有人开始在我们的平台上卖东西,我们买光了他出售的所有商品。我们有两个房间,堆满了我们那两个星期买的东西,而且是没有什么用的东西。这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互联网是行得通的,但这并不容易。1995 年到 1999 年这期间,我们的创业失败了,没有一样条件是成熟的。
到了 1999 年,我邀请 18 个好友到家里,我们决定再一次尝试,并且把网站命名为 alibaba.com。人们问为什么叫阿里巴巴?我们希望互联网就如同一个宝库,可以让小企业芝麻开门。另外,这个名字容易拼写,也朗朗上口。我们想做的事情,是帮助小企业。
当时我们注意到美国的电子商务致力于帮助大公司,帮助他们节约成本,而当时中国没有那么多的大公司,而是有很多的小企业,对于他们来说生存是如此艰难,假如我们能够用互联网技术来帮助这些小公司,这会非常有意思。
美国习惯于帮助大型企业,这就好比美国人擅长于打篮球;而在中国,我们应该会去打乒乓球,去帮助那些小公司。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帮助小公司去节约成本,因为他们知道如何节约成本,他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赚钱。因此,我们的业务一直专注于帮助小企业在网络上赚钱。
我们希望阿里巴巴这个公司可以活 102 年。人们会好奇地问,为什么是 102 年?因为阿里巴巴诞生于 1999 年,上个世纪我们经历了 1 年,这个世纪将是完整的 100 年,下一个世纪再经历 1 年,这样横跨三个世纪,102 年。我们这是给了所有员工一个清晰的目标。无论我们有多少盈利,无论我们赚了多少钱,不论我们已经取得什么成绩,都不要认为我们已经成功。不要忘记我们希望活 102 年,现在才过了 16 年而已,前面还有 86 年。这 86 年中的任何一个时间,如果公司倒闭了,我们就谈不上成功。当我听到这个俱乐部 (纽约经济俱乐部) 已经有 108 年的历史,我十分惊讶,十分震惊。这其中一定有很多值得阿里巴巴学习的东西。
没有人相信阿里巴巴可以活下去。以前人们说:“你们的平台是免费的,你们的公司那么小。”尤其是我们在美国上市的时候,人们又说:“你们阿里巴巴是做电子商务的,就像亚马逊一样。”可能亚马逊是美国人眼中唯一的电子商务模式,但是我们不一样。
我们和亚马逊不一样的是,我们自己不做买卖,我们帮助中小企业做买卖。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有一千万家小企业每天做交易。我们自己不送快递,但每天有二百万人帮着我们配送三千万包裹。我们也没有自己的仓库,但是我们帮助那些中小物流快递公司管理成千上万个物流仓库。我们也没有任何商品库存,但是我们有 3 亿 5 千万的买家,每天有超过 1 亿 2 千万的消费者光顾我们的网站。去年我们的销售额是 3900 亿美元。今年,我们预计销售成交会超过沃尔玛全球,你要知道沃尔玛用了 230 万员工,而我们只是从 18 人扩大到了 3.4 万人。
我们和亚马逊不一样的还有,亚马逊是一个购物中心。在美国,电子商务是商务,而在中国,电子商务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年轻人交换他们的思想,互相沟通,建立信任,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就好像星巴克一样,你不是去星巴克品尝它的咖啡有多么美味。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正是互联网电商如何改变中国的地方。
我们感到自豪的,并不是我们卖了多少东西。我前面提到,今年我们的成交总额会超过沃尔玛——是的,我们对此很自豪。阿里巴巴会在未来五年,达到 1 万亿美元的成交额。这是我的目标,我认为我们会达到这个目标。更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为中国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 1400 万个就业机会。我们在中国乡村创造就业机会,我们为中国女性提供就业机会。中国互联网上成功的卖家中,超过 51%是女性。
我们为这些事情感到自豪。有人又会说,阿里巴巴现在做到了这些,你们的下一步是什么?阿里巴巴无处不在,你们的未来打算是什么?今天,超过 80%的在线交易是由阿里巴巴所创造,我们未来的目标是将阿里巴巴的业务拓展到全球。这不只是要成为最会卖货的公司。我们希望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能够全球化。相比美国,为什么中国的电子商务成长速度如此惊人?因为在中国的商业基础建设太差。不像在美国,你们有汽车,线下有无处不在的沃尔玛和凯马特 (Kmart,美国现代超市零售企业鼻祖) 。但是在中国,我们并没有这么好的基础设施。
电子商务在美国如同餐后甜点,它是对主流商业的补充。但是在中国,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主菜。我们建设了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所以,如果我们将我们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全球化,包括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支付工具、物流中心和透明公开的交易平台,帮助全球的小公司将他们的产品卖到世界各个角落,帮助全球的消费顺利地买到世界各地的产品。我们的愿景是,未来十年内帮助全球 20 亿消费者在线购买全世界的产品,而且做到全球范围内 72 小时内收到商品,在中国范围内,无论你身在何处,24 小时内收到商品。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战略,仍然是致力于帮助小企业,帮助他们以最有效的方式来做生意。我们会在自己的电商平台上,帮助到另外一千万家小企业。
我们会给这些小企业赋能。我们会引导更多流量给他们,会给提供他们支付系统,提供物流配送系统,让他们更加快捷和便利地在全球任何角落开展业务。我们希望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拥有 40%的业务量。现在,我们的海外业务只占到 2%。
可能人们继续会问,现在阿里巴巴的业务做大了,也募集到大量资金。你们会在美国做什么?你们会来美国吗?如果来美国,你们是打算入侵美国吗?马云你什么时候来和亚马逊竞争?什么时候来和 eBay 竞争?其实,我对 eBay 和亚马逊抱有敬仰之心。而我来这里的目的,也就是阿里巴巴的下一步战略,是帮助美国的小企业走进中国,帮助他们将产品卖到中国。
现在的中国,中产阶层的数量和美国人口大致相当。而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将有五亿人口成为中产阶层。他们对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需求是非常强大,非常惊人的。我认为中国的现状没有办法满足他们对于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需求。过去 20 年,中国一直致力于出口,而我认为接下来 10 年-20 年,中国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进口方面。中国要学会进口,学会如何消费。中国应该去消费,去做全球买手。同时,我认为美国的小企业,美国的品牌产品,也应该利用互联网,进入中国市场。
过去 20 年,美国的大公司已经遍布整个中国。对于美国的小公司来说,利用好电子商务,将是巨大的机会。阿里巴巴已经帮助很多美国的农民将产品卖到中国。西雅图的车厘子就是一个例子。你不能想象,美国驻华大使跑来问我:“马云,你们可以帮我们销售西雅图的车厘子吗?”那时车厘子还长在树上,我们就做了预售,8 万个中国家庭抢购了这些订单,我们摘下车厘子,在 24 小时内运到中国。24 小时内,8 万个中国家庭就将 160 吨车厘子一抢而空。去年,我们卖掉了 300 吨车厘子。我不知道今年又会是怎样一个惊喜的数字。
我们同样也帮助销售阿拉斯加的海鲜。我们还帮助销售加拿大的龙虾,所卖出的龙虾数量,是他们十年不可能达到的。许多美国的知名品牌也借助我们的平台销售。像 Costco 超市入驻以后第一个月就卖出了 600 吨坚果,销售额达到 650 万美元。既然我们能够帮助卖龙虾,卖车厘子,为什么不可以利用我们的系统来帮助大量的美国中小企业?我还想借用一天的数据来举一个例子,11 月 11 日,中国的光棍节,阿里巴巴把它变成了一个购物节。去年双十一,我们的交易额高达 97 亿美元,第一分钟有 240 万消费者涌入。今年,我们认为这个数字会更加惊人,所以这也是我此次来美国的目的——中国消费者需要更多的美国产品。
每天,阿里巴巴平台都有上亿“饥渴”的消费者来购物。这就是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我们不是来竞争的,我们来这里是希望将美国的中小企业带到中国。我们的愿景是“全球买、全球卖”,未来 10 年-20 年,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买到任何地方的产品,也把可以自己的产品卖到世界各地。菲律宾人可以买到挪威的鲑鱼,挪威人可以将产品卖到阿根廷,阿根廷人可以买中国的产品,也可以将产品卖到中国。这是互联网未来变革的方向。最后,阿里巴巴为已经改变中国而感到骄傲。变革的力量是强大的。
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后,世界有了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工厂,这些工厂带来了武器和力量,然后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能源革命以后,世界又有了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公司,然后催生了二战。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DT 时代 (DataTechnology,数据时代) ,我认为诞生了一个新的商业形式——平台,“第三次世界大战”也随之即将打响——但这不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这是一场我们携手对抗疾病、贫穷和气候变化的战争。我认为这是人类的未来。所有的人类,所有的国家,都应该联合起来。依靠年轻一代,而不是武器;依靠计算机和大数据,来解决人类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这是我所热衷的,和钱无关,这是梦想。改变世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你相信可以改变世界的梦想。我们知道这条路漫长且不易。我以前说过,过去 20 年在中国做互联网生意很不容易,今天很困难,明天更困难,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如果你不努力的话。
谢谢大家!

纽约经济学院演讲完后,马云和不少上台的企业家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交流;10 日又与 300 多位企业主进行了交流,并接受了 CNBC 专访,重点内容现引用信海光《马云美国之行到底讲了些什么》中的内容,具体如下:
一、 谈企业文化、年轻人、创新、管理
观点 1: 我是一个“疯狂”的人,创业第一天就在讨论企业价值观
“相信年轻人就是相信未来。”过去数年,马云曾在各种场合不下百次提到“年轻人”。9 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交流回答中,当一位美国企业家希望他“给一些创业建议,特别是怎样保持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时,马云再次提出这一观点,称“只有相信、培养、依赖年轻人,未来才有希望”。
马云回忆说,阿里巴巴自创办的第一天,就非常重视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人们觉得我是个疯狂的人,还只有 18 个人的时候,我们每天起床,就在讨论企业价值观、使命,等等,直到上床睡觉,我们依然在说这些。”而阿里巴巴从 18 人的小企业成长到了 34000 人,马云称,在此期间,他从 GE、微软、IBM,还有沃尔玛这样的美国企业身上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关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愿景和使命。
“当我们招聘员工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他们我们的愿景和使命,我们想帮助小企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如果你同意,就加入我们,不愿意,就离开。如果进来以后觉得不开心不满意,你仍然可以走。但你加入了我们队伍,就必须遵循我们共同的价值观。”
一个月前,我谈到企业员工总数的问题,我说,34000 人已经足够多了,我们的目标是未来 5 年,也就是阿里巴巴达到 1 万亿美元交易额时,希望员工数不超过 50000。更少的员工,意味着我们能够帮助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有越多的人,那么可能为别人创造的机会就越少——这是我的哲学。意外的是这件事后来造成当天阿里股价下降了大概 4%,人们说,“啊太糟糕了,你冻结了员工总数,你们公司不行啊。”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传统的想法和认识。我同时认为,我们不仅要保持自己的企业文化,还要取创造新的文化,未来 10 年、20 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我真的认为,我们不是融到了 250 亿美元,我们融到的是信任,是信用,还有来自美国的期待和希望。我们将更好地用这笔钱来帮助越来越多的小企业,不只是在中国。阿里巴巴创于中国,却为世界而生。这就是为什么阿里巴巴叫阿里巴巴,而不是其他你从没听过的汉字。你们或许不了解我们,我希望,短期而言,未来五到十年,阿里巴巴的员工继续辛勤快乐地工作,我们始终秉持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原则,因为为顾客和员工考虑得更多,股东自然也会收益更多。这是我们的哲学,我们尊重,我们感恩。
观点 2:DT 时代的企业文化传承,需要相信年轻人
让这么多人心怀同样的价值观,并不是容易的事。马云深知这一点,但他相信,通过相信、培养、依赖年轻人,企业的价值观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承。
马云说,今天人类正在从信息时代转变到 DT 时代,IT 是你自己更强大,DT 是让别人更强大。所以,未来 10 年 20 年,阿里巴巴的文化是让别人、让顾客、让员工更强大。“每次我们招进新的年轻人,我们知道我们之前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但是我们同样知道,如果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年轻人,我们就能创造新的文化,适应 30 年后世界变化的文化。”
在全新的 DT 时代,怎样才能有更好的组织,更好的文化?马云的建议是,培训这些年轻人,依赖这些年轻人,确保这是他们年轻人的未来。“只有年轻人有希望,我们才有希望。”
就在一个月前,阿里巴巴完成企业传承,“70 后”管理层全面接过集团日常管理权。目前阿里巴巴管理者有 52%是 80 后的年轻人。在一封员工信中,马云这样写道,“这是年轻人的时代,我们永远相信年轻人会比我们更能开创未来,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
观点 3: 年轻人是阿里的未来,期待他们替代我
在接受 CNBC 专访时,马云也谈到 DT 时代的企业应当相信年轻人。
“我认为年轻一代永远会比年长的一代更出色。无论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父亲曾经担心过我的将来。现在,我似乎可以比他做得更好。”
“阿里巴巴已经将一线管理权全部移交 70、80 后,现在,我们还有 3000 位 90 后加入了公司,他们是公司的未来。假如我们公司的平均年龄是 65 岁,公司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
“当你年轻的时候,你应该去寻找成功的途径,而我们这些人,应该做的,就是在年轻人犯错的时候去支持他们。”
尽管认为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马云相信,总有一天,年轻人会替代自己。“我对我的团队承诺,我会一直与他们一起工作,支持他们,确保他们足够强大,确保他们有一天可以说,马云,你该退休了。然后,我就可以离开。我将对此感到自豪。作为一名教师,你始终想让你的学生比你更好。我一直希望年轻人比我更优秀,我一直希望他们可以尽快地替代我,因为我已经 50 岁出头了。”
二、 谈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6 月 9 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演讲后的交流问答中,一位企业家提问称,与阿里巴巴的巨大成功形成对比的是,很多美国投资者抱怨在中国市场很难取得成功。马云对此给出他的看法和建议。
观点 1: 要始终有耐心,始终为未来计划
马云:首先,中国市场上有很多成功的美国公司。说到商业,你得始终有耐心,始终为未来计划。像 Microsoft,IBM,oracle,Walmart 等等,他们在中国特别成功,因为他们在那儿已经有 10 年、15 年、20 年。
如果你想征服中国市场,你想靠速度中国市场,你不会赢的。你得想未来十年、二十年内我能怎样让中国有所不同,我怎么做得更好,服务用户做得更好。曾经我们在中国战胜了 eBay,别人以为我们是免费。不,我不认为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但我们必须为客户培养起独特的核心价值,不断试错,我们才能生存下来。当然我们也知道,eBay 输了可以回美国,我们输了无处可去。
观点 2: 保持长远的眼光+改变自己,会有更多成功
马云:在美国商业和中国政府之间,现在的确还有一些问题,但中国企业在美国也是一样,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你有耐心,如果你眼光长远,考虑未来十年二十年,犯足够多的错,改变自己,我打赌下一个 10 年、20 年中国一定会出现更多成功的美国互联网公司。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无法阻挡。

马云与芝加哥市长
3、谈中美关系
每一个到美国访问、演讲的中国企业家,都免不了被问“怎么看待中美关系”,以健谈、坦率著称的马云更容易遇到这个问题。10 日的专访中,CNBC 主持人 DavidFaber (大卫.法柏) 问马云是否担忧中美关系。9 日的纽约经济俱乐部交流问答中,也有美国企业家问到这一问题。
对此,马云表示,自己不是政治家,只是一个商人和企业家,但是相信互联网的存在,将帮助中美两国更加了解对方。
观点 1: 互联网帮助中美双方了解彼此
马云说:“二十年前,在我来美国之前,我以为我已经很了解美国。但当我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不!这并不像我从书里学到的那样。在座的朋友们,如果多次去中国,你们将知道中国也和你们想象的不一样。遗憾的是,我在美国看到那么多中国问题专家,他们可能每年只去一次中国或者一次都没有,但他们成为了‘专家’。”
他举例说,自己经常听到一些批评,特别是对中国政府的批评,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环境的误解,而事实上,世界最大的十家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就有四家。如果中国的互联网真的受到那样的压制,不会有机会做到现在的地步。
马云认为,互联网的存在,可以帮助中美两国更加了解对方。“沟通,能让两个国家,两国的年轻人更好地相互理解、学习、欣赏,这些会使世界变得更好。”
观点 2: 中美可以也需要为一些共同目标一起努力
无论是两个企业,还是两个国家,都必须学会合作,只有合作才有未来。“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商人。我必须了解我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尽管商场如战场,我从没想试图扼杀他们。战场上是别人死了,你赢;商场是别人死了,你也不一定赢。你得学会和竞争者合作,从竞争者身上学习,关注客户、关注年轻人、关注未来。这是我一直以来坚信的。政治……或许也是这样?”
马云向美国听众介绍了中国宗教和哲学中的“包容”。“我想问问在座的美国朋友,有多少人了解中国的宗教:佛家、道家还有儒家?西方的宗教是基督教:无论它是好是坏,你必须找到一个对手。中国的宗教,佛家,讲究人的内心,怎么了解内心自我,怎么使你的内心更能包容他人;道家,讲求如何天人合一;儒家,讲究你如何在社会上有规有矩的生存。所以在我们的哲学、文化里,不需要找一个对手,你的对手是你自己。如果中国能继续坚守我们自己的哲学,我认为我们根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认为,今天的美国和中国为了一些目标必须共同努力,比如艾滋、癌症、贫穷、疾病、空气、气候变化等等。如果中美的大企业是这样的,那么小企业也会以之为榜样。
而合作的前提是,两个大国首先彼此尊重对方、感谢对方。“假如中美联合起来,懂得欣赏、感谢和帮助对方,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变化。”
在接受 CNBC 专访时,马云表示对中美关系积极向上发展抱有信心。
观点 3:帮助美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对中美都意义重大
除了应对疾病、贫困、环境问题,还有一件事值得中美两国两手携手努力,那就是帮助美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马云在接受 CNBC 专访时提出,帮助美国中小企业销售商品到中国,对中美都意义重大。
当前,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几乎已经和美国人口一样多,十年后这个数量将达到 5 亿。下一个 10 年、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买家,而庞大的中产阶级对优质商品的渴求,正是美国中小企业的机会所在。
而对于中国来说,过去 30 年,中国一直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现在因为互联网,因为全球化趋势,中国必须改变。“下一个 10 年,中国应该学会进口,如果始终保持出口,如果都是工厂,可能会带来很多附属问题。”马云称,中国目前越来越关注空气、水、食品安全以及气候变化问题,这些问题的改善,将会帮助中国发展得更快。
关于高考数学考1分到身家千亿 马云成功的秘诀中美之行说明一切的用户互动如下:
相关问题:
答: >>详细
相关问题:
答: >>详细
相关问题:
答: >>详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