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刘成敏之眼看百度】或许是百度成长的太过于一帆风顺了,也或许是树大招风,总之,百度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一个懂技术,懂管理,懂营销的互联网公司怎么会突然间就止步不前了。个人认为导致现在这样令人窘迫的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先看Leader的雄心和远见:与马云相比,李彦宏远见不足,比起马化腾,李彦宏的雄心不够。
1)、今天的马云,虽然尚未上市,但有着一连串的资本布局,今天的阿里,虽在移动互联网端没有杀手级的产品,但依靠着对UC、丁丁、陌陌以及传说中的新浪的投资,已经又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2)、马化腾依靠对微信的豪赌成功,打开了公众对其的想象力,不论微信成为另一个苹果商店还是微信帮助马化腾打赢本地化消费的万亿市场之争,都是了不起的大生意。
3)、百度,虽然在搜索业务上继续领先,也有过对奇艺和有啊的分拆、对去哪儿的投资,但更多都是防御性的布局,在面向未来的手笔上几乎没有。
4)、如今的百度成为搜索业务的霸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李彦宏对搜索的专注,认为搜索能改变一切,而事实上,搜索是可以借助别的产品来实现平台的跳跃,比如360和搜狐做好浏览器,就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占领一定的搜索市场,另外的音乐和视频等服务也能守住少部分的市场份额。
5)、对于移动终端的忽视或许是致命的打击,李彦宏专注于PC市场是没有意识到如今的无线互现网已经发展得多么迅速了,更多的流量从移动端流入,带来了相当多的利润,腾讯的微信就是最好的例子,反观百度,除了百度地图就没什么值得关注的移动应用了。
2、没有形成好的团队也是李彦宏心中永远的痛
有人曾经列数过,李彦宏的高管团队,上市后换了两遍。相比来说,阿里系虽也有孙彤宇、李治国等干才的相继离去,卫哲等人的离去也不那么光彩,但其在CFO/CHO/CMO岗位上都有认可度极高、能力也全面的相才,很好的帮助了马云在阿里这个平台上长袖善舞;
腾讯也有过半的创业元老离开,但马化腾依旧维系了张志东、吴霄光等老臣,容纳了刘炽平、任宇昕、刘成敏等职业经理人,更靠收购张小龙、戴志康等技术产品强人增加其厚度。
没有好的团队,要想形成好的执行力就是空谈。对CEO来说,如果每每陷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境地,那是典型的大企业病。这也足以理解,为什么李彦宏给从UC回归的李明友那么大的空间和那么高的礼遇,以及为什么对点心的张磊如此的觊觎。李彦宏手头缺乏足够能独当一面、开疆拓土的重臣。
3、制度上保证不够也是形成大企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想不陷入大企业病中,CEO远见卓识、身先士卒是其一,有很好的团队能雷厉风行是其二,但要做到上下一心,还需要有制度上的保证。马化腾靠的是从上到下围绕产品而形成的做事法则,马云则靠的其强大的洗脑能力,包括其在考核上对价值观认同的倾斜。
反观百度,放走刘建国、俞军、边江等一干产品大牛后,百度其实也就无法像腾讯一样建立起产品经理导向的内部文化制度,而性格内敛的李彦宏也无法做到像马云那样宗教般狂热的制度保证。
还有一个被广泛诟病的是,百度自2007年后,就停止了大规模期权发放的计划,取代的是高薪。比起持续给员工期权,持续用好的业绩将股价推高的腾讯和还没上市的阿里来说,百度在这点上实在是逊毙了。
4、百度遇到了一个重量级的对手:周鸿祎
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周鸿祎就在搜索领域和百度正面交战过,只是那时雅虎不同意周的做法,周才自己创办了奇虎公司。周鸿祎擅长搅乱互联网市场格局,以杀毒产品的免费模式在中国互联网界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后又相继和阿里,腾讯爆发口水战,最终受益明显,而旗下的由杀毒,卫士,浏览器,导航等组成的桌面软件联盟,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而后又进军搜索,想要分一杯羹,由于营销及浏览器的庞大客户群,360搜索一经推出,就迅速占领市场,并且在网上大量攻击百度信息的可靠性,很显然,百度似乎还没想好怎么迎战对手,就已经战败。
5、百度缺乏危机感
李彦宏以前说过一句话,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虽然是照搬别人的话,但在早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百度一路走来,慢慢壮大,对手相继被遗忘。自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之后,百度突然一下没有了竞争对手,所有有利的条件都在百度优异的业绩中反映出来。或许是如今的成绩让百度人沾沾自喜,觉得稍微放松一下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而当今的互联网发展迅速,早不是过去那个硬件软件都受限制的时代,任何一个动作所产生的蝴蝶效应都不可小觑。
那么针对如今的形势,百度是否还有重新崛起的机会呢,答案是肯定的,就算不谈百度具有长达十几年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其旗下庞大的软件产品也足以支撑这个互联网帝国。只要百度人找回那失去的狼性,好好分析一下如今的局势,还是可以继续前进的。可以主要从一下几个角度进行:
1、专注做搜索,大前提不改变,但是要改进搜索信息的真实度,对于已经代替竞价排名模式的凤巢,也需要进一步的升级,让每一个厂商得到更公平的对待。改进诸如医疗信息的推广,放弃该部分的利润,真正做用户的需求,改进搜索体验,减少人们寻找搜索结果的时间;对于老鸟级别的用户体验要跟上,要缩小与谷歌的技术距离,百度的搜索体验不是一两次被人吐槽了,不能总是着眼于小白用户,因为小白用户会成长,特别是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候。
2、维护好现有的产品优势,诸如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等,对反响一般的产品做升级换代工作,做好用户体验,特别是能保护搜索市场的浏览器。适度开发新产品,但不要大范围做软件,对于自己不太了解的或者没有技术上优势的行业就不要浪费人力物力了,可以直接并购别的产品,现在百度已经并购了pps和91无线,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对于自己并不太擅长的领域,或者占领市场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并购都是聪明的选择,而且还是视频和移动应用门户;那么百度在不能做好自家产品的前提下,比如说被做垮的千千静听,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现金流直接并购别的公司,说实话,我更看好并购,而不看好发展自家的产品。
3、对于移动终端,要投入资金和技术,改进用户体验,和用户做朋友,不断升级产品,并开发出独有的优势,比如百度云ROM,如果可以更好的推广,那么相当于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用户和流量,再比如百度的手机浏览器,势必要更快更小,牢牢把握住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对于现在大多数用户来说,可能因为刷机而增加的用户量并不是特别多,即便如此,也不能放弃那些天天都要刷机的老鸟;百度如今的移动产品,除了百度地图做的比较好,别的都乏善可陈,想当初百度把谷歌赶出了中国市场,现在仍可利用当初一直宣传的优势,即百度更懂中国。
4、做好产品营销,提升企业影响力,公关势在必行,可以适当赞助某些商业活动,高调推广产品,公益活动,要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利用好微博营销和口碑营销,对于竞争对手的打压,要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利用好自己的软件优势,软件之间更好衔接,必要时“相互帮助”;因为360的关系,百度现在和许多互联网公司站在一边,比如说金山,去年他们一起发起的过年回家的活动,可谓赚足了眼球;之前和阿里巴巴的交恶也在慢慢解冻,可以在百度上看到阿里的广告。
5、企业内部管理要跟上,改进工作制度,重拾当年狼性思维,教育员工要有危机意识,适当引进人才,裁减不必要劳动力,节约成本;不得不说,现在的百度确实是没了当初创业的尽头,虽说因为现在的霸主地位难免会产生惰性心理,但现在似乎已经好多了,开始慢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整体的管理要跟上企业的营销方向,事情可以预料,人是不能预料的,人才不能再度流失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百度如果现在及时努力,弥补过错,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继续垄断的。以百度现在的盈利能力而言,收购任何一家中小型公司都不成问题,或许对于搜索以外的市场,百度并不是特别擅长,但是完全可以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取长补短,不出大的意外,还是可以依然屹立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Ps:看来有个好的对手还是不错的。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