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近十年来的交通监测数据。数据显示,本市最近四次实施的单双号行驶措施对道路通畅情况做出了突出贡献,交通指数降幅过半。2015年,北京全年早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为5.7。
单双号行驶交通指数降幅过半
去年12月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北京连续两次实行单双号行驶措施,除了减少尾气排放,也对交通的通畅做出了贡献。
据介绍,2007年有监测数据以来,北京市实施了6次单双号行驶措施,包括2007年好运北京测试赛、2008年奥运会、2014年APEC期间、2015年的世锦赛和阅兵期间,以及2015年12月的2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
2015年全年,北京早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为5.7,属于中度拥堵级别。根据2014年以来的数据测算,单双号行驶期间,全市路网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在3.0左右(基本畅通),与单双号行驶前后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在6.0(中度拥堵)以上相比,单双号行驶期间交通指数降幅在50%左右。
单双号行驶期间环路提速明显
温慧敏介绍,根据数据,针对到具体区域,单双号行驶期间各环路早晚高峰行驶速度提高40%以上,二环路早晚高峰平均速度达到35公里/小时以上,往常严重拥堵的局部路段均有明显好转;长安街、前三门大街等主要道路早晚高峰平均速度也有30%左右的提高,道路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但由于市民习惯“走近路”优先选择二环的习惯,高峰时段即使是单双号行驶期间二环内早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接近6.0(中度拥堵),三环内早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在5.0左右(轻度拥堵)。此外,二环路出入口的数量也影响着交通通行状况。
6次实施“单双号” 蓝天成“标配”
温慧敏表示,北京实行的6次单双号措施,让蓝天成标配。环保部门的统计数据也能佐证这种应急措施与大气间的影响关系:前四次主要目的是为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的交通服务和空气环境,每一次都配套了一系列重大活动相关的保障措施。
以APEC期间为例,氮氧化物减排44%,颗粒物减排58%,挥发性有机物减排49%,单车污染物排放因子也相应降低。而世锦赛期间,中心城区总出行量减少了6.2%,公交出行比例增加5%,达到55%,小汽车出行比例降低至26%,汽车尾气排放量减少。
后两次单双号行驶措施发生在上个月,连续两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给大气减压。同时,中小学停课、污染企业停产,部分企业鼓励在家办公因素叠加,也降低了全市出行需求。
环保部门得出的结论是:从各项应急措施来看,根据本市主要污染源排放清单分析,所有措施中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的贡献应该是最大的,机动车污染贡献占比约降25%。加上货车禁行等限行措施,交通环境站点与城市环境站点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差异有所减小,交通环境在限行期间有所改善。“从这两次实施红色预警措施来看,交通站与城市站的浓度比值均下降了20%左右。”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