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这几天上网的时候看到一大堆有关小米的分析,什么“发烧模式”不起作用了,什么“增长模式陷入停滞了”,什么“雷军的神话玩完了”云云尔……小编这脑洞就有些开了,在这几天究竟发生了神马事情啊?
有人说六一八促销的时候小米的销量在京东没有排在第一的位置,有人说雷军给小米手机定下了1亿台的销售目标,现在只达到了一半:还有人说小米在海外的扩张受阻了,前途未卜了。在这里,小编强烈的抗议,炒作有下线,这些言论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小米的确遇上了些问题,可是也不能这么无节操的炒作呀!
小米现在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还是增长率的放缓。和去年同期相比,小米的增长率已经开始放缓了,在商业领域这样的走势释放出这样的一个信号,企业的增长很可能陷入到停滞,之后进入半衰期。现在看来,小米已经开始走到这个节点上。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初创企业,小米也许要在这个节点上代表中国的手机业界进行抉择。
价格破坏者之殇

当年的小米靠价格战崛起,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让高利润的外国手机退出中国。作为一家的非常年轻的中国企业,小米的破坏性创新模式快速的激发起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让上至白领精英,下至小区保安的各个族群都能享受到移动智能设备带来的好处。从结果上看小米成功了,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手机市场。
这种模式的最大缺陷就是缺乏成长力,当繁荣持续一定的时期之后,将会快速的遇到发展的瓶颈。今年一季度我国智能手机销量9900万部,环比下滑了5.6%,另据预计,2015年全年我国智能手机的销量也会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对小米的质疑还自于对其商业模式的太过超前,很多人质疑小米的生态建设。在MIUI的生态圈里面,集成了目前非常完善的生态圈,其中包括了视频、音乐、金融等全方位的服务。就是这样的生态圈层,根据小米披露的信息来看,全年带来的营收只有6000万美元,这在小米的营收中所占的量级非常小。
找这种说法,小米现在估计已经不行了,可是现在小米的日子过的还不错,它依然是2015年上半年中国手机销量的冠军,MIUI的装机量也在不断的上涨。现在就提出拐点论还为时过早。小米需要做的,是在市场的调整期证明自己。
硬件为王的时代

小米现在急需一款新的明星产品来证明自己,但是对于打造一个“明星”,小米还缺乏经验。其实不论是三星还是苹果其实都面临着这个问题,三星的智能手环系列已经变成了一个笑谈,而苹果手表目前的销量也不如预期。
事实上,小米有些怯于去创造一些明星产品,因为这实际上是一桩高风险低回报的赌局。例如,前一段时间小米推出了自己的运动相机,这款产品采用不太上档次的塑料机身,不配置显示屏幕,其操作要完全依靠和手机的互动来进行。相比同期的GoPro已经推出了第四代旗舰机型,全金属机身、双麦克风、自带防水功能,体积也做到了全球最小。
两款产品的差价接近8倍,这两个价位之间的利润空间开发的潜力非常大。哪怕小米的相机再提价一倍,对于自身的竞争力也不会有任何的损失。另外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小米并没有三星和苹果身上所背的沉重市场包袱。
低水平复制就像是一种毒品,品尝之后就会上瘾。从除了手机以外的产品线看,小米陷入了一个泥潭,简单的复制之后大批量出货赚快钱。这种模式的转变在所难免,小米应该学习苹果,做一家由众多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的企业,生产真正的“明星”产品。“明星”产品不一定要能够创造出类似手机的巨大价值,而是要向外界展示出小米强大的实力。
生态要打持久战

小米的生态也同样值得关注,目前的中国移动的互联网还没有真正的走向繁荣期,大量的资本投入还没有迎来产业的“溢出效应”,据统计韩、日、美三国人均月流量达到GB级,而中国的移动流量的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250M,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大有可为。
但是,迎接黎明之前必然会有一个漫长的黑夜,高投资很可能不能带来与之相配的高利润,小米在去年投入10亿美元从事内容建设,并且拉来了新浪的总编辑陈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显著的经济效益,而竞争者BAT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发力有目共睹。
目前小米的现金流还十分的充裕,和资本的结合度并不深,这就决定了小米的决策将更加具有独立性。在这个相对宽松的时间里面,小米在资本领域和o2o领域的下沉,将会为企业在未来的生态中谋取一个更为有利的位置。至于小米要发力的领域,精于搞生态的雷军可能已经了然于胸了。
作为一个严肃的媒体人,小编还是那就话,媒体可以唱衰小米,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在这个智能手机开始式微,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时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如果你非要黑小米,还是请等2年之后在说吧!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net.chinabyte.com/404/13464904.shtml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