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的远景分析]
龙芯的长远发展首先要建立在完整的科研体系上面,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创新的龙芯产品。同时想取得市场的制高点,必须注重操作系统及软件的开发。
威盛电子学术总监孙伟说,开发自主CPU并不是单一的IC开发,主流的操作系统必须支持和跟进。英特尔每一步的发展都和微软的支持和跟进互连互动。但是我国并不存在这样的主流操作系统开发商,当然也不可能指望微软来支持和跟进。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未来龙芯的发展远景将与一下几个方面相关:
市场价格优势
芯片生产加工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完成CPU的设计的工作后,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生产,封装、测试。
良好的兼容性
人们最为期待的就是龙芯能够具备目前通用CPU的地位。而这就牵扯到与操作系统、外围设备、软件的兼容性问题。而现在整个外部环境已经广为接受。那么龙芯该如何完成兼容性的选择。
成熟的应用产品
除了通用CPU外,通讯产品,数字家电,数码、汽车等产品对信息处理器的需求市场十分广阔,PC用CPU只占整个微处理器市场的1%左右。龙芯的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及定位。
还有一点大家比较关心的为军方提供安全可靠的处理器产品,目前国防科技大学也在进行反向设计的研究。不过这部分与市场规律是脱节的,在国家民族利益之上也没有专利一词,这里也不过多讨论。我们希望中国芯能够迅速崛起,带动国家经济的腾飞,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目前中国芯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民众的关注与爱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加的调查活动。在这方面有见解的有识之士,也希望能够提供您的意见与建议!
[url=http://act.mydrivers.com/32/poll.htm][u][点击进入龙芯及龙芯电脑调查][/u][/url]
[url=http://act.mydrivers.com/ViewPie.aspx?N_SysId=32][u][查看调查结果][/u][/url]
文章中数据及资料参考了大量同仁的研究成果,再此对这些推动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朋友表示感谢及敬意。

附:龙芯大记事
“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提出了自主研发CPU的战略思路。
2001年3月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式启动处理器设计项目。
2001年3月,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始研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被命名为“龙芯”。项目领导是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具体技术主管是研究院胡伟武。
2001年10月 龙芯的FPGA验证成功,通过中国科学院主持的“龙芯(Godson)CPU设计与验证系统”项目评审。
2002年6月 “龙芯1号”CPU研制成功。
2002年7月 “龙芯1号”CPU小批量投片成功。
2002年9月28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新闻,宣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款高性能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从此,中国信息产业“无芯”时代宣告结束。
2002年8月6日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江苏综艺集团等合资组建的“ 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5年2月18日,龙芯2号处理器正式面世,鉴定委员会认为,这款芯片的总体性能已经达到2000年左右的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于中档的“奔腾三”处理器。
2006年9月13日,“64位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简称龙芯2E)通过科技部验收,该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1.0GHz,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同日,其成果“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