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什么时间最合适?3.15让网购更安心
农历正月买东西,最不划算。卖家放假,发货时间往后排。快递速度也不快。关键是这时间卖家基本不做活动,只说是送新年小礼物,其实就是街上一两块钱的破东西!新年后,3月15左右有活动。这个时间买东西比较划算,各大网站都会打折促销。3.15你懂的吧,3.15让网购更安心。

借3.15谈谈关于网购
现如今社会日异月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大事小情,解决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还为之出了个新词,宅。于是乎便有了当下流行的宅男宅女们,买东西不用在跑东跑西挑,也不必砍价还价,动动手指,轻轻松松等送货上门。每年3.15投诉最多的必是关于网购那些破事,都知道便宜没好货,一过某某节,打折促销,那家伙,网络频频瘫痪,都是抢着别人送钱的,人太多了,上亿啊,堵了。都知道眼见为实,可看着那诱人的图片总忍不住下单。今天我又在某购物网站回答问题,得了20代金券,还得意的在老公面前卖弄,自己多聪明问题太简单了对于我来说,老公淡淡的说:不简单怎么骗你们上勾。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是呀,不能总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了,该走出去,享受阳光,新鲜的空气,人就该面对面交流才亲切。
消费者:希望每天都是3.15 真心3.15让网购更安心
转眼,在我们消费者心目中认为神圣的日子又要到了。在这么一天,消费者的权益被社会普遍关注。用某些受害的消费者话来说:我们就期盼着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为我们伸张正义,早点翻身。普通的消费者难道就这么注重消费者保护日的到来,因为他们受够了奸商的欺骗,而有时候又求助无门。在他们心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就像“包青天”。
纵观消费者被骗的案例,无非就是有以下的几种。一是实体商店的欺骗,这种欺骗的手法比较普遍,到一个商店买东西,以次充好。二是网购时,店家以循环渐进的引诱方法,甚至当消费者发现后店家还“霸王硬上弓”明目张胆的欺骗。三是短信欺诈法,相信类似“非常6+1中奖短信”等短信大家是领略过不少。商家是针对某些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强,贪小便宜的心理循环诱骗,直至上当。最后一种是近来新出的“障目法”:家乐福玩价签戏法。收费与标签上的完全不符,很多不注意小票的消费者都中招。
消费者被骗后,首先当然是维权,减少自己的损失。然而,很多情况下因为奸商他们都占下风。奸商以各种理由推脱,尽量少赔甚至不赔的情况。有些消费者为了维权甚至花费比所购物的还要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索赔无望之后,消费者必定转战于消费者委员会、工商部门。但是由于我们制度的缺陷,很多案件处理起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包括取证、调解等等。最让消费者痛心的可能就是某些部门的不作为的态度,案件长期拖延。因为涉案金额太小,很多案件处理起来会遇到很多麻烦,长期得不到处理。涉案金额小确实是难处理,但是这也体现一个部门是否为民的态度。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到来,消费者们就像等来了春天。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到来,商家们变得越来越遵纪守法了,商场商品的质量越来越好了,不会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蔬菜里不会夹杂着烂叶的状况,商品不会过期了,标签不会模糊不清了,收银员也不会算错数了;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到来,电视上虚假广告是越来越少了,“包治百病”的神药一去不复返,少了“赶紧拿起电话订购吧”这样的呼声我们的耳根变得清净了;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到来,工商部门突击检查的力度是越来越强了,他们转变以往的观念变主动为被动,每一个奸商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到来,奸商们似乎都明白了什么,在这段时间内变得安分起来了,对消费者做出种种承诺。但是普通的消费者都明白,这绝对是一种假象,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短暂,他们可以放弃一时的利润,等到风声过后,什么法都不放在眼里。
如果仅仅依靠消费者保护日来维持这商场上的公平,这确实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消费者的春天,奸商们的寒冬,但毕竟这春天和寒冬都是短暂的,当他们过去之后,谁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个最普通的消费者我们期望:每天都是3.15。
点评:很多买家都是看准3.15这个消费者合法日,选择购物,3.15让网购更安心。当然让网购更安心还需要网购诚信交易。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