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与RTP格式输出的码流分析
经过连续多天的奋斗,终于弄清楚H.264的输出格式为RTP时码流的分析情况,网上很多资料都是关于默认的AnnexB格式的码流分析。。。关于RTP的分析不是非常全面,在此为正在苦闷中的人提供一点点帮助。。。也感谢网络上提供帮助的盆友们。。。
先截一段码流:

就分析一下 第一个RTP包
80 E9 00 00 00 00 00 00 12 34 56 78 这是RTP的固定头部 12个字节,很多地方都有分析,此处不分析,但是 15 00 00 00 最前面4个字节是什么呢?是RTP的总长度(该长度包含RTP头部的12个字节,以及后面RTP的负载数据 即从67 58 00.。。。。)
0X15为十进制的21字节,即 12+9
FF FF FF FF 是时间戳,实际中并不应用 (注意的是:RTP的总长度 并不包含 码流开始的八个字节 即 15 00 00 00 FF FF FF FF)
接下来就是 RTP的负载部分了 67 58 00 1E E7 30 58 9C 80
该部分的第一个字节67 可以得出 NALU的头部,可以判断其优先级别以及 NALU的类型,网上大把分析,此处不分析。。。。。。
下面的 第二个RTP包
11 00 00 00 FF FF FF FF 80 E9 00 0100 00 00 00 12 34 56 78 这个与前面一样,区别在于长度为0X11 即 17个字节,另外 80 E9后面为 00 01 此处表示RTP包的 序列号(每发送一个递增1)
后面的 00 00 00 00为时间戳,也是递增
后面的不分析啦
本文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http://www.52ij.com/jishu/101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