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IT技术 得看个伟大的故事里的启发
真的要写自己的故事了,感觉……写些什么呢?好吧,自己的故事自己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了解我的人,应该把刘红平这个名字与“草根”联系在一起。真正明白我的人,应该把刘红平这个名字与“智”和“牛”联系在一起。我,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是“奇怪”的知识份子家庭出身。父母亲都是做土木工程的,一个曾是房屋工程预结算的高级工程师,一个曾是房屋设计的工程师,二老应该是当年不可或缺的国家栋梁之才吧。初涉社会的我和我睿智的大姐曾有过这样的谈话:“大姐,我们的父母应该是算知识份子吧?可怎么感觉不像其他的父母那样呢?”“红平呀,父母是做的所谓知识份子的活,可生活得不太像知识份子,在生活和教育子女的水平上像两个孩子。”“哦?…….”“他们是不成熟的两个成年人,掌握着成年人的工作技能。”“哦???……”这就是我的家庭,所以当我初中成绩非常优秀,可以进入长沙的重点高中时,他们要我考中专,理由是读中专可以当干部;当我要报考专业时,他们给我了非常不适合我的建议――学护理专业;当我以高分考上中专时,他们建议我读技校,找一个适合我的专业;当我迷茫的成为护士时,他们允许我辞职再读英语专业;当我在读英语专业的同时找到一份很棒的外企(飞利浦公司)工作,有机会见识更多的世界时,他们强行让我回到大学专心学英语;当我独立经营小书店开始挣钱时,他们强制让我把书店送给我三姐,理由是姐姐一家需要……。我弄不明白了,为什么呢?一切是如此的奇怪,我该一直顺从下去吗?
从小就爱画画,看过一些电影什么的,就会用画表现出来,人人都夸我是小画家。随着父母不断的工作调动,我在小学时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但此时的我正在为人生的渺小而流泪,国外是什么样?宇宙又是什么样?人真的太渺小了!我在中学时就有人说我超级聪明,什么样的数学题都难不倒我,我应该是个数学家。再大一些,我发现我太喜欢电视剧里的女企业家了,可我是学护理的,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泰尔制药公司上班真的太闲了,这是上班吗?但我有意无意间收集到大量公司数据和资料,于是把公司的所有制度和数据资料做成了PPT。偶然的机会,综合事务部部长看到我电脑里的PPT资料时,倒吸一口凉气,刘红平怎么会比我的资料做得还完整、还漂亮呢?
我还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调研整理做了一份关于提高市场销售额、一份关于信息化管理和一份关于咨询部建设的,厚达两百页的报告,抖胆投到董事长信箱。一石激起千层浪,董事长当晚五点召集全公司高管会议,讨论我的报告。但奇怪的是,后来就不了了之。
我还曾和我最欣赏的市场部总监要求多给我一些工作,不需要加薪,不需要头衔,我不想这么年轻就这么闲。市场部总监哈哈一笑,不可以……快三十岁了,孩子也有了,我还应该这样一直糊涂下去吗?我的内心在告诉我该做点什么来改变一下了。可办培训学校,是我一直没想过的事。2004年,一个朋友说一起投资28万接手一个学校吧,我就辞了职开始了创业。真是不知死活地一头扎进了这口深井中。新国际以前的名字是“长沙市业余外国语学校”,老校长奇迹般地让这所学校像鸡肋一样存在了17年,一没硬件(租用一所小学的场地,三张陈旧的办公桌,无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二没师资(临时聘用大、中学老师代课)。
我自以为聪明地开始后,发现自己压力可真大了。
没经验:不会考核教师水平、不懂教材组织、没有招生渠道、没有教学经验、没有教育资源。合伙人不得力:她和我一样什么都没有,同时还没有努力工作的心态。资金不够:努力了四个月,把收来的学费发完工资,交完房租,打完报纸广告后等等,还要从家里掏出了两万元。
没有人支持:近80岁老校长说他老了,和我一起刷刷广告,就回家休息了;孩子的爸爸说你自己要做的事自己承担,别找我;合伙人说她要上班,她来学校是检查工作和核实帐务的;曾经这所学校的股东左教授提醒我,“你胆子太大了,我们是老中轻三代大学教师做这所学校都很难,你凭什么接手?”;父母说:“我们家除了你大姐夫可以做个好商人,其他人是不可能的。”;睿智的大姐说:“做培训学校是要花业余时间的,孩子怎么办?”
我真是骑虎难下,无言以对,我只是坚持、努力工作、找地方学习经验、摸索、实践、思考、尝试新方法、找资源、从家里拿钱出来维持着。
2004年1月开始经营学校,2004年的成绩是:春季招生480人,赔2万元;暑期招生370人,持平;秋季招生200多人,赔5万左右。
年底,北京一家以团中央名义做全国英语大赛的机构给我了一个电话:只需5000元就可以做长沙的大赛代理。我凭直觉感到这是一件好事,与孩子的爸爸(当时学校的法人)和合伙人商量是否可以做代理,他们给我了一个否定的答案。我第一次自己做决定去北京看看,并毫不犹豫地签下了代理权。英语大赛?如何做?谁会来参加?怎么带学生到北京参加决赛?我不知道。
我临时招了十个人,租了一间写字楼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请人刷了50000张海报,石沉大海,无人报名。找教委和团委支持,他们说你有湖南省或长沙市教育局领导的批文吧?没有,放弃。找媒体合作,走遍了湖南卫视、政法频道、女性频道、长沙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当初的信息频道,问我做这次活动能先投入多少钱?没有,放弃。没办法,情急之下,印了大量的很不专业的参赛邀请函,请人送到各中学、小学教务处,教务处老师仍然向我要湖南省或长沙市教育局领导的批文,没有,于是又是死路一条。最后,我直接把邀请函送给各大、中、小学的英语老师,一天没消息,两天没消息……。直到第十五天,奇迹发生了。长沙一所知名中学的英语大组长来到我的办公室,115个学员报名,并将报名费交给了我们的前台。我们大家激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以后的事情更神奇了,另一所学校居然要求加大报名人数,一共报了近500个学员。忙,办学以来第一次如此快乐地忙起来了。最后在我的命令下,停止了参赛报名工作。共收到4000多个报名参赛学生名单,参赛学生除主要来自长沙的大中小学以外,还有来自益阳、邵阳、衡阳、楼底、岳阳等地的。说句心里话,我也不知道这些外地学生是怎么知道这个比赛消息,为什么如此踊跃报名参赛的。
接下来是组织比赛的工作,又是一次新的尝试。没给学生发参赛证,只是通知了一下各大、中、小学的英语老师,请了许多位大学英语教授做评委,租了一栋四层的小学教学楼做比赛场地。全国大赛的初赛就这样如此混乱地开始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感觉当时的情景像菜市场,但学生们还是如此快乐地、认真地参加着比赛。我第一次忙得每分钟手机都在响,忙得楼上楼下的奔跑,忙得没时间吃饭,忙得夜以继日地录入和整理比赛资料。忙得开心呀:第一次被如此多的人关注着(4000多为学生、她们的家长、她们的老师及校领导),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人气、看到了机会。
长沙决赛时,我有了经验和计划了。我准备好了足够的奖杯、证书,我租用了湖南大剧院的会场,我聘请了最有资历的老师做评委,我临时聘请和培训了40名大学生做大赛工作人员,我精心设计了大赛会场,我做了最合理最公证的评分办法,我也一直在赛场不断巡视,我不敢掉以轻心,我全力以赴,我真正做了三天湖南省有史以来最大型的、最专业的、最严肃的湖南省大中小学英语大赛的组织工作。并在次年初送87名学生到北京参赛,获得非常优秀的成绩,其中有一名中学生因为此次获奖,2005年得到浙江大学的保送机会。
也许组织这次大赛没赚到钱,但我知道我的能力、人际关系、学校知名度的提高将是无价的。之后我的优秀的比赛组织能力被全国各大型英语竞赛的组织负责人知道,我连续四年组织了8次大型英语比赛,获得好评,并小有赢利,对维持学校的负债经营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加英语比赛的很多学生发现新国际是学日语、韩语、法语的地方,在赛后也成为了我们最优秀的新国际学员。
2005年是新国际最艰难的一年。暑期新东方在长沙开课,没有人来新国际学英语了,同时合伙人不负担任何债务的情况下退股,原来的小学不能办学了,迁址到东塘,没钱租房,用自己的房产抵押。秋季招生快开始了,我知道不会有多少学生来上课了,怎么办?幸运的是就在这时我做了两个决定:第一辞去原来所有的员工,让现在的新国际长沙区校长曹莹晖和我一起做前台和招生工作;第二是办年卡。新国际因此启死回生了。辞去员工成本降低,曹莹晖老师不计较报酬,工作努力,执行力极强,和我的工作配合非常默契;办年卡让新国际回收到一笔维持生存的资金,即使当时只招到80名学生。
2006年,办学两年了,我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办学方法,到广州学习经营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的课程。我定下了要培养专职老师、进行课时量调整、公司化管理学校和开发大学市场的目标。
记得我和至少20多位老师谈专职在新国际工作的事情,老师们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的邀请。直到贺慧红老师的出现,新国际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专职老师。同时我自己开始做教师的听课、招聘、培训和考核工作。
我跟据当时其它外语培训机构的情况,将新国际的课时量减少。为了让新国际学员在减少课时量的情况下仍能学到同样的知识,我就不断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和实践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学校经营稍有起色,又把原来的员工招回来了两个,就开始按照公司经营的框架做了一个新国际部门结构图,每个部门或每两三个部门只有一个人,学会了给大家画饼的能力。
在当时新国际前台负责人庞老师的支持下,我带领彭辉老师开始在湖南农大招生。没想到第一次招生就获得巨大的成功,共招日、韩、法新生170多名,并将竟争对手XX外国语培训学校挤出了湖南农大。
2007年,新国际员工有所增加,校址全部搬到到侯家塘汽贸大厦(只租了五间教室和两间办公室)。主营项目仍然是:一英语大赛,二湖南农大和商学院招生与授课,三本部中学招生与授课。当时的专职老师贺慧红老师和唐盾老师的出色表现为新国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08年,新国际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国际发生了以下几件大事:年初时,新国际租下汽贸大厦九楼的所有房子,我筹集所有奖金,做了当时还算有特色的全面装修。结果被装修承包商骗取了近10万元。但我把装修工人留了下来,请求他们把装修工作完成。我第一次带领贺慧红老师和唐盾老师到日本和韩国学习考察。小魏成为了销售部主管,有能力完成在5所大学的招生工作。
贺慧红老师培养的几个学生在韩语达到中高级水平时,通过简单的培训,成为了新国际第一批自主培养出来的老师,并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与爱戴。新国际形成了专兼职老师并存的情况。在曹莹晖老师的带领下,前台采用了课程顾问的工作形式,并在赛前培训招生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009年,新国际有了质的变化。新国际停止了英语大赛的项目。新国际成立了网络部,完成了网络课程的拍摄。新国际韩语部在贺老师的带领下壮大起来,前后培养了易芙蓉老师、金罗老师和余笛老师等人。同时聘请了日韩法德西语专职老师达8名。新国际的老师们大量走出湖南,到广州、厦门、深圳、韩国等地考察学习和培训。当时的销售部前台和财务负责人郭媛媛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小姑娘,她带领三个工作人员在近十所大学进行招生工作,一期的招生量创造了新国际的新高,达到800多人。
但年底,郭媛媛和前台员工同时辞职,曹莹晖老师回家生宝宝,在管理上只留下了我这个校长。我又成了光杆司令了,我难过,同时我对自己说:“刘红平,你是最棒的,谁走了都没关系,你可做好一切的。”贺老师看到这一切,将她的学生金罗老师、厉玉华老师等人找来,通过我几天的培训,她们在2009年出色地担当起前台管理和财务工作。同时贺老师担任了新国际销售部临时负责人。新国际的前台不声不响地进来了一个小姑娘――贺慧红老师的学生刘琦。年底,我在新国际提出了惊人的三年计划的设想。
2010年,新国际的组织结构明确,能人倍出,是新国际创造奇迹的一年。新国际贺慧红老师将韩语部交给了易芙蓉老师。新国际80多位中高级日韩语学员完成第一届教师培训,培养出了游娟、周儒娟、张妮敏、林文婷、谢甜、文佩、阳旭和张杏等新国际主力老师和管理者。贺慧红老师带领新国际创造了创纪录课程――9-12个月完成日韩语高级课程的学习。刘琦成为了新国际销售部负责人,充分利用资源,将新国际业务能力提高了30倍。带领新国际销售部员工海外学习考察。并创立了新国际独特的销售培训的雏形――鹰王培训。新国际员工向更多成功学大师学习:新国际员工走向徐鹤宁的销售力演讲课堂;新国际员工走向了陈安之的NAC课堂;新国际员工走向了徐嘉庆的走火大会;新国际员工走向了林伟贤的M&Y和BSE课堂。新国际第二十四周年完美年会是新国际第一次正式举办的年会。
2011年,新国际腾飞前的尝试、准备与思考曾为新国际立下汗马功劳的唐盾老师跳槽新东方,但没对新国际造成什么影响,新国际反而发展更加迅速。新国际完成六届教师培训工作,易芙蓉老师成为新国际教学部经理,游娟老师成为韩语部主管,新国际第一批韩语创纪录学员到韩国学习考察。曹佩莲老师辞去牛尔的工作来到新国际,成为日语部主管,新国际日语部稳步而快速的组建发展起来。最神奇的是新国际贺慧红老师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学好日语,并同时带领她的学员达到日语的中高级水平,成为新国际新的一批日语老师的升力军。
销售部刘琦成为销售部经理,厉玉华成为销售部主管,因为她们的努力付出,使新国际业务能力再次提高了一倍。仅暑期就完成了四期鹰王培训。厉玉华成为今年的销售冠军。曹莹晖老师成为新国际长沙分校校长。武汉分校的设立,为新国际的三年计划推进了一大步。当年的彭辉回到了新国际和金罗老师成为武汉分校校长,一起带领十多位新国际人在武汉做“拓荒牛”,并取得了娇人的成绩,将成为未来新国际人的典范。
2012年是神奇的一年,新国际这个金娃娃将会有更多奇迹发生,我们期待……新国际神奇的魔法师贺慧红老师完成法语的学习与教学研发工作。新国际武汉将和长沙一样业务量达到新高。新国际成立研发培训部,将成为新国际大学的雏形。新国际将培养出140名以上老师,为2013年的新国际的新分校做准备。新国际,我们拭目以待……
写到这里,自己的过去历历在目,真的很感谢有写自己故事的机会,梳理自己近四十年的人生,似乎为自己生命找到了一些答案。
我生命中必须感谢的人有很多,对父母的感谢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父母在年近四十时给我了生命,无微不至地在生活上照顾着我。出生时小得可怜,父亲说我像个小老鼠,体弱多病的我不知耗费了他们多少精力。我依稀能记得我在陕西的一个山区小镇读小学时,父亲一个人带着我生活了两三年,每周末都会背着我去看露天电影,上山下山,英俊慈爱的父亲和我开着玩笑,那时我真的好幸福;在长沙卫校读书时,住宿,天很冷,得了很严重的感冒,母亲不辞辛苦地每天来学校给我送热的中药,送温暖的食物,直到我完全康复,我年轻的生命终于明白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含意。
我还要感谢我的王哥,他是天下最值得信任的二姐夫。
我小学五年级时,住在木材加工场,二姐带王哥第一次见我的父亲,父母都非常喜欢他,他带我到一棵棵巨大的原木旁告诉我:“红平,这棵树有二十岁了,你看,这一圈一圈的,就是树的年轮。”
我在十五岁时坐在草地上晒着冬日暖阳和王哥聊着天:“王哥,人应该如何与朋友相处呢?”王哥回答:“以诚相待!”以诚相待成了我十五岁后,二十三年的座右铭,我知道全世界的人各式各样,真诚的一张脸,一个笑容,一句话,一件事也许并不容易长期做到,但持久的真诚最终一定会迎得大家的友谊和支持的,而且我的人生因此受益非浅。
在我二十二岁时,来到厦门,王哥升官了,他带我参加他们单位的庆祝活动,我认识了许多很有才华,相貌堂堂的王哥的同事。我又不解地问王哥:“为什么那么多学历很高,资历比你深,感觉还错的人都没机会升官呢?”王哥想了一下,回答:“人生要把握好自己的嘴。”我那时似懂非懂地看着他,说:“明白!”这句话在我以后的工作和创业生漄中,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开始变得成熟起来。
在新国际得到很好的成长时,我又遇到了一些新问题,身居政府要职的王哥又给我了一句话:“红平呀,一定要学会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我心里暗暗地回答:“谢谢你王哥,让你为三十八岁的妹妹操心,真不好意思。”
在我的生命里还要感谢我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实习辅导老师文老师,她很普通,普通得让人一看不到她有什么优点。但在我对自己的专业、未来工作和未来感情生活感到迷茫时,我问文老师:“文老师,人为什么要活着?什么是幸福啊?”文老师先是愣了一下,说:“刘红平,晚上有空吧?到我家来玩吧?”我愉快地答应了。晚上来到文老师家,家很小,很简单,但我看到文老师手中抱着一个小宝宝,开心地逗着她笑,文老师的爱人高大英俊,在厨房里忙着,不一会儿端出了许多好吃的饭菜,温和的招呼着我,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这一对小夫妻温暖的样子,我感受到了,原来幸福就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我的大姐和赵哥一直是我心目中最羡慕的一对恩爱夫妻的典范,我感谢他们一直都在我身边影响着我,我爱他们。可能就因为知道有他们总是毫无保留地爱着我和呵护着我的一切,我有时会无礼地与他们顶撞,对他们任性,我明明知道这样不对,我却总是把这份不好意思埋在心底,我想我以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回报她们的。
在我读中学时,赵哥的生意就做得很大,我因为他的邀请,第一次看到海,美得无法形容。赵哥来到长沙谈生意时,总是会给我买很多我没吃过玩过见过的礼物,估计那时的他也在享受着我这个小妹妹抱着礼物时,傻呼呼的笑容。有一次,我看到赵哥和客户谈生意,发现赵哥变了,说不清是怎么回事。等客户走了以后,我问赵哥:“你怎么和客户在一起时不像以前的你了?”赵哥呵呵一笑,说:“你还小。”
等我大一点,我在北京工作时,大姐赵哥一家来到北京玩,特意带我吃到了传说中的麦当劳,我还不知好歹地说:“这有什么好吃的呀?”
二十多岁的我,工作时,会遇到很多不明白的事,赵哥的提醒总是能点中要害。在大学读英语专业,专业成绩提高很快,这时我得到了一份让我大开眼界的外企工作,父母让我安心读书,而赵哥说:“红平,珍惜这份工作,因为学习的结果就是为拥有一份好工作的。”我当时不太明白,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才会在大学毕业时为找工作和找好工作忙碌着。
1997年,大姐才从美国回来。她很严厉地对我说:“红平,你要学会管理好自己,任何人对你再好,你也不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我当时哭了,觉得大姐没原来对我好了,后来的生活和工作让我体会到这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2004年开始创业,办学校,我咨询大姐,我该做这件事吧?她对我说:“很开心你有这样的想法,但办学校是要用业余时间的,你有孩子,你要想好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
后来学校办起来了,我的家庭真的出了问题。我开始有些慌,及时雨大姐对我说:“红平,没关系,你得到了创造财富的能力。失去什么,你都有能力再创造出来的。包容一切的发生,继续向前走就好。”

2005年,办学亏本,赵哥神奇地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他对我说:“红平,放下工作,到广州来玩玩吧。”我想了很久,还是答应来看看。赵哥带我到了一个很有激情的课堂,学习户外训练和创业管理,我好象明白了什么:创业其实是最应该学习的,但一般在大学里家里是学不到的。同时,赵哥没经我同意,就给我买了两箱书,他对我说:“红平,不学习,不成长,创业不会成功的。”我开始学习很多新的东西了,我开始大量阅读管理学、成功学、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在书中找答案。之后更神奇的是我带领我的团队走出长沙,走向课堂,阅读大量非常营养的书籍。2009年,大姐突然对赵哥说:“红平的学校会腾飞,虽然办学环境没有太大的改变,但人不同了。”果然,大姐的话再次被2010年和2011年新国际的事实验证了,谢谢你大姐。
在我准备享受这神奇的2012年时,赵哥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红平,新国际是个金娃娃,有三件事很重要:第一找到和培养更多的人才,第二找到可以看懂新国际金娃娃的大财团合作,第三是办好新国际大学。”哇!赵哥永远站得高度比我高,我明白这一切一定会发生,也许我开始有能力逐步回报大姐和赵哥对我的爱了……
还有我的二姐,她是拥有中国所有传统美德的美丽女性,智慧、包容、坚强。她是我最心痛的姐姐,她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摔断了大腿。想起这件事,我就揪心得想哭。
二姐会默默无闻地关心着我们的父母,使得我们的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会很安心很开心,有种老有所依的感觉。
二姐会忠贞不渝地爱着和坚韧不拔地支持着她的丈夫王哥。在遇到家庭变故、工作调动、等待机会及生活不安定的任何时候,她都会不离不弃的,成为王哥精神上和事业上的强大后盾。所以,感情丰富的王哥总会在二姐生日时买束鲜花和一块可爱的蛋糕对她表示感谢,而且二十多年了,一直没变。记得一年多前的那次交通事故,王哥奇迹般没受任何伤,是王哥把二姐从车里救了出来。二姐昏迷了,王哥以为见不到二姐了,一个坚强的,从不哭的大男人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出来,可能是感动了上苍,二姐醒了过来……
二姐很乐观,在摔断腿后还不想给任何人增加负担。当她的腿接上后,可以活动了,才把车祸的事像开玩笑似的告诉了我们的父母。她每天都会做康复运动,每天蹲下起立可达数千次,我很佩服她的毅力和坚强,我经常开玩笑地说:“等二姐的腿好了,可以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了!”
二姐姐的爱永远是默默无闻的,不管她做了多少,她都会为把所有光环都戴在她所爱的人的头上面而骄傲,我很欣赏她这种真正大爱的精神。
人生真的是阅历长了,要感谢的人和事就多了,我不知道是否会遗漏些什么,或是写得太长了让大家看得很累。真的谢谢你仍然在看着我写的一些小故事。
我有很多同学,但让我不得不提的是我的初中同学曹莹晖。该如何描述她呢?从内心到外表都是那么的美和干净。
初中同班时,她一点都不起眼,个子不高,每天好像穿着同样的、长长大大的绿茄克,可能还流着鼻涕?成绩一般,放学也不回家,每天老是和裴同学(现在是招行的分行行长)在大马路上闲逛。可初中一毕业,一个暑期她至少长高了10厘米,身材和脸庞都透出着精致,穿着也十分的讲究起来。
2005年,新国际惨淡经营时,曹莹晖来到我身边,要求帮我一起做学校,我于是辞去原来所有的员工,和她一起从头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她真的不计报酬地努力着,付出着。前台、管理、财务、采购、卫生、招生和校长助理都是她一个人。后来学校情况好一些了,我给她加了两百元工资,她面无表情地对我说:“加这么多干什么?”
我们相互间打心底的信任、依赖、默契和欣赏也是从这时开始的。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我们一起来到偏远的学校招生,一直忙到了晚上十一点多钟,两个人都把大衣上披着的大帽子戴在头上,脖子上还系了条厚的围巾。因为招到了学生,我们快乐地在大马路上奔跑着,跑了很久,因为这时大多的公交车都停开了,打的又舍不得,终于赶上了一辆开到12点的公交车。回到学校后,还在忙碌地做着准备明天工作需要的资料……,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想问一下她:“当初为什么愿意和我一起吃这份苦?”
曹莹晖真的是一个从不会向我抱怨的人。记得有2006年元月,我和她带学生到北京参加英语比赛,天很冷,学员管理很忙。我向她交待工作,她没听明白,我急了,她却冷冷对看着我,对我说:“你不要急,把事情和我讲明白了,事情两个人一起做就轻松了。”对呀,我一下子冷静了。很快我们把参赛学生全部安顿好了。
曹莹晖学习力很强,记得做课程顾问的工作时,她只是听了两个好朋友的简单介绍,她就独自承担起这件事来:招聘、面试、培训、制定工服、制定工作制度和计划、考核都是她一个人完成。在2008年暑期她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招生奇迹。
曹莹晖的外表是个奇迹,让任何人都看不出她的年纪,在我心目中她应该是现代版的“小龙女”。有一次她还“口出狂言”:“如果我五十岁还是这样,我就对自己很满意了。”我心里却暗想“这可不个妖精”?她虽然有这么可爱的外表,但人却相当的实、低调和忠诚。她不论自己的收入高低,总是能严格把好“嘴”这一关,不喜欢家长里短的议论。而且,我有时感到她视钱财如粪土,因为她决不会为钱财背叛她的好朋友和她的亲人的。
曹莹晖现在是新国际长沙区的校长了,依然美丽、从容。真的很感谢她这几年的真诚的陪伴和付出。
说到新国际,要感谢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不管他们是在新国际短暂的停留,还是一直坚守在我身边的老师们,他们都为新国际最后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真诚的感谢所有曾经和现在一直和我一起创业的新国际老师们。
现在新国际的老师们都在认真的称自己为新国际人,这是一件让我非常感动的事。
首先我一定要感谢前面我多次提到的贺慧红老师,她在我眼里永远是最美丽、最智慧、最忠诚、最努力、最有语言天赋、最有创造力的老师,她即像是我的合作伙伴和朋友,又像是我的女儿和开心果。赵哥还说她是我的“摇钱树”,她也会因为成为新国际的“摇钱树”而感到骄傲,因为这说明她在新国际的最高价值。
2006年,她才18岁,天真可爱,我通过彭辉我认识了她。她是和李锋海老师学韩语发音课程的,当时农大的一些新生需要补习发音课,她就很开心的承担了这个任务。那个周末,我去听了她的课,很奇怪,二十多分钟的课给在场的二三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她还是满脸胀得通红,讲课如此的不成熟。所有人的眼球都被她吸引了(包括我),比多年经验的老师感觉还好。她很坦诚地告诉同学们:“我只是你们的学姐,韩语还不行”同学们却说:“很好,再多讲一些吧。”这让我突发奇想:培养她,让她做新国际第一个专职韩语老师!
贺老师果然不负众望,一边自学韩语,一边教韩语,努力了一年,自己通过了韩语高级的考试,而她的学生更是学习能力超强,学习6个月过韩语中级,12个月过韩语高级。要知道当时这件事的发生简直是奇迹,因为当时湖南省的大学还没有韩语这个专业,也没有设韩语考试的考点,更谈不上让学韩语的学生参加国际考试达到中高级的水平。由于有了神奇的贺老师的案例发生,我于是在她最优秀的弟子中挑出了三个美女,通过三个月的培训,成为了新国际第一代自主培养的老师,这其中就有易芙蓉老师(现任新国际教学部经理)。
贺老师是神奇的,但同时她是最努力的。她创造了很多关于努力的新国际奇迹:
一、 贺老师为了学好一门语言,会毫不犹豫地用尽自己所有积蓄来购买书籍,致使新国际拥有了全国数量最多、品种最多的韩语学习书籍,中国、韩国、日本、台湾发行的韩语书她都有,而且她会通读和研究这些书,所以才会有新国际学员一年时间完成韩语高级学习的结果,因为新国际学员在一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学习了近70套韩语教程的精华。
二、 贺老师教授语言的方法是全国最有效、最快的的。通过她的研究,可以用1-2个小时有效地完成其它学校需要12-40小时才能完成的韩语发音课程(即使在韩国学韩语发音,也需要18小左右)。她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小时内有效地记住200个单词,可以让学生在2个小时内快乐的记住100个语法点,可以让学生很快能说出韩语,让韩国大学的老师都觉得不可思异。因为她会把韩语的发音非常有规律的排列好,通过联想法、身体运作、游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读韩发音50次,写发音10次等等,不知不觉,学生们在两个小时内会熟练的读、写、默韩语字母了。贺老师也是这样要求学生们快速熟读每篇韩语课文30-50遍的。新国际韩语学生刚开始需要用一两个小时背好一篇很短的韩语课文,两三个月后,背课文的能力就超强,十五分钟内,就可以背诵一篇两页以上的韩语课文了。
三、 贺老师在教学上也是最努力的,从不抱怨。记得她接的第一个大学班课程是在暮云上课的,每次往返这所大学路上需要3-4个小时,她总是能快乐的去,再快乐的回。我问她累不累?她说很好啊,想到学生就会很开心。她最多的时候每天可以站在讲台上讲课长达到13小时。这让后来的新国际老师们都向她学习,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再累也愿意坚持。
四、 贺老师学语言的速度是全国最快的。韩语学好教好后,由于新国际发展的需求,她开始学习和教授日语,仅仅四五个月,她自已就完成了日语最高级(一级)的学习和考试,而她的最优秀的学生也同时通过了中级(二级)的考试,八个月通过了高级的考试。当时我记得,她每天浸泡在日语的海洋中,日文歌曲、动漫、书籍、视频随时围绕在她的身边,每天嘴里唧唧歪歪的全是日语,就连衣服都穿得和日本校服一样可爱。
贺老师真的是个乐天派,她的快乐可以传染。
记得当初贺老师单纯天真到说的每句话都让我觉得好笑,这也是在学校经营状况不好时,我能支撑下来,继续努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贺老师的父亲脑溢血住院了,她每天要备课、上课,还要做饭送饭,晚上住在医院看守着。但她从没向我诉苦,而在我去看她时,她还开玩笑说:“同室的病友说我是教韩语的,我爸爸是说含语的(是含糊不清的含)。”她还能给同室的病友(那些比她父亲还大的爷爷们)带来快乐。
贺老师的父亲因身体不好失业了,母亲因经济危机失业了,家里没有来收入来源,她就每月缩衣节食,乐呵呵地承担起了家里的生活费。
我曾根据学校经营需求,让贺老师做销售部的工作,一开始她一头雾水地承担起了这份工作,收入一下子降到底薪800元,她眼睛都没眨一下,她说:“反正校长是为我好。”她没及时完成工作任务,我就每天跟进她的工作,她就躲起来,可总是被我找到。不久她阅读了大量销售方面的书籍,开始主动完成很多工作任务了,最后她和她的销售部战友快乐地到新马泰旅游了十天,对自己进行奖励。
贺老师要快速学好日语,她开始有点掉头发,做梦,经常躲在家里,有时打电话找我聊天解闷。不久,她学明白了,又开始像个小孩一样出现在我面前了。
和贺老师一起外出旅游学习,是一件最快乐的事,一个旅行团可以因为她的存在,老老少少都变成彩色的了,她成了旅行团成员合影的第一目标。
贺老师创造的奇迹真是说也说不完,她培养出了全国最大的、素质最高的韩语教学团队;新国际销售部的领军人物都是她的学生……,她是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的人,我们大家都由衷的爱着她。
新国际的每个老师都可以写一本书的,她们的故事不是用只言片语可以讲完的,在下一本新国际的小故事中我还会讲很多故事对大家表示感谢:易芙蓉的故事、刘琦的故事、厉玉华的故事、金罗的故事、彭辉的故事、游娟的故事、曹佩莲的故事、周儒娟的故事、彭旭的故事、张丰收的故事、张杏的故事、小鱼儿的故事、喻微的故事、林文婷的故事……真的好幸福,新国际有这么多,这么可爱的人在一起,像家一样温暖。从这个故事里,相信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一种努力的存在,学IT技术有了这些学习精神还有什么难事呢?
本文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http://www.52ij.com/jishu/3556.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