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如何确诊呢 诊断癌症常用的检查手段介绍【图】
癌症如何确诊
B超检查在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常用B超协助诊断的恶性肿瘤有:肝癌、胰腺癌、胆囊炎、胃癌、恶性淋巴瘤、子宫癌、卵巢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甲状腺癌等。
要做到早期发现与是期诊断肿瘤,除依靠肿瘤防治中心的医师和防癌普查以外,人们应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各种癌症的报警信号,并经常进行自我检查。
诊断癌症常用的检查手段有哪些?诊断癌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①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各种常规检验及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化验。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②体格检查:由于约有75%的癌症发生在身体容易发现的部位。因此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等十分重要,常常能发现相当一部分肿瘤,并能对其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③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常规透视、拍片、各种造影、各种体层检查;CT、ECT、核磁共振检查;B型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等。④病理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⑤内窥镜检查:食管镜、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支气管镜、膀胱镜等。⑥放射免疫学检查:如胎甲蛋白测定、癌胚抗原检测,EB病毒抗体检测等。⑦医用激光诊断。
另外,开展区域性防癌普查,也是有较大价值的早期发现途径。通过普查,能够发现早期癌症病人,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非常重要的。
5.B超检查适用于协助诊断哪些恶性肿瘤?
近年来,B超检查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诊断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常规诊断方法,甚至已成为某些恶性肿瘤首选的影像协助诊断方法。
由于B超比X线、核素、CT等查方法方便、经济、不依赖放射线,检查时不必担心受放射线的照射和损害。所以在肿瘤诊断中,应用非常普遍。B超切面声像图能从角度、多方位对病灶进行连续显示观察,有助于了解肿瘤的部位,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帮助。
目前常用B超协助诊断的恶性肿瘤有:肝癌、胰腺癌、胆囊炎、胃癌、恶性淋巴瘤、子宫癌、卵巢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甲状腺癌等。通常对2cm的肿物即能探测出来。还可以通过B超检查,了解腹腔、盆腔、腹膜后等部位的其他疾患以及检查胸、腹腔积液等。
6.内窥镜检查适用于哪些肿瘤?
1)食管镜检查经细胞学检查不能肯定诊断而需作活组织检查者。
(2)纤维胃镜检查适用于胃的良、恶性肿瘤的检查,可通过胃镜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3)纤维结肠镜、乙状结肠镜检查主要对直肠、结肠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支气管镜检查经细胞学检查不能肯定诊断而X线征象有癌瘤怀疑,需作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5)膀胱镜检查对怀疑膀胱肿瘤,而需取活组织作病理诊断以确诊者。
内窥镜检查的优点,在于能直接了解肿瘤的形态、范围、性质等,更重要的对临床诊断有确诊价值的是可以取活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无论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7.CT(断层)检查对任何类型的肿瘤都有必要吗?
CT是电子计算机横断体层摄影的简称,是X线扫描检查与电子计算机结合起来,由电子计算机将扫描信号储存,转换成图像,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近10年,CT已广泛应用于脑、肝、胰等部位的肿瘤检查。其检查特点是:①图像清晰、诊断效果好。②具有高度灵敏的分辨力,较常规X线摄影的敏感性大100倍,可以发现在小在1cm以上的病变,对早期肿瘤的诊断有很大价值。③为横断面成像,没有影像重叠。可用于检查全身病灶,但使用最多的是头部,占全部CT检查的70%-80%。它不仅可检查出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是脑出血还是脑血栓。CT检查胸、腹腔内的癌病灶,可以明确癌病灶侵犯的范围,是否侵犯周围的器官。CT检查对骨盆内的肿瘤检查最有贡献,因为X线检查骨盆困难很大。
CT虽有以上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CT设备价格昂贵费用较高,所以如果应用普通放射科技术能够明确诊断者就没有必要再做CT检查。所以说,不是什么肿瘤都必须用CT检查。
癌症如何确诊
B超检查在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常用B超协助诊断的恶性肿瘤有:肝癌、胰腺癌、胆囊炎、胃癌、恶性淋巴瘤、子宫癌、卵巢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甲状腺癌等。
8.ECT协助确诊肿瘤有什么优点?
ECT是在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医学检查新技术,称为发射式计算机处理断层摄影,取其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缩写而成(EmissionComputeRizedTomography)。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作放射源,通过信息采集,计算机处理,重建图像,显示"靶器官"的血流动动态功能变化及各断面的影像。
ECT检查的优点:是受检查者完全处于生理状态下,更直观地显示脏器的形态、位置、大小,能动态地观察脏器血流、功能变化,能重建多维空间图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斜面。因而能确定脏器内有无肿瘤存在,其准确位置、大小、范围如何,血流供应,功能及组织形态有无变化。对临床诊断、肿瘤病程分期、治疗方案拟订、疗效随访、预后评估均有很大实用价值。
人体全身骨骼及各种脏器都可以用ECT检查。只要根据不同的"靶器官"选择不同的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即可。根据不同需要,ECT可作动态、静态,全身、局部检查,多门电路心脏功能显像检查以及各种断面显像。
ECT对于心脏的检查可说是它的特色。当然,心脏患肿瘤极为罕见,但ECT检查可提供较多的极为有效的心脏功能信息。
9.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癌瘤有何特点?
核磁共振成像或称磁共振是一新兴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是7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低温超导等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自从80年代正式应用于临床以来,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对脑深部肿瘤、脑干肿瘤、脊髓肿瘤、纵隔内肿瘤、心脏肿瘤等可以明确诊断。尽管核磁共振检查作用独特,但是否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应由有关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谨慎决定。目前CT设备已较为普及,价格较核磁共振相对为低,故用CT可以确诊的一般癌症,就没有必要用核磁共振检查。
10.放射性核素检查能协助诊断哪些癌症?有的医院叫同位素检查;有的医院叫同位素扫描;有的医院叫核医学检查。准确地说,同位素检查应该称为"放射性核素检查"。同位素即指元素周期表上序数相同,原子质量不同的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即指此元素具有效性放射性。将放射性元素制造成各种示踪剂,让其进入人体,并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最后进入到需要检查的脏器中。根据示踪剂的不同和肿瘤类型的不同,有的示踪剂进入到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而不进入肿瘤组织,表现为病变区域的放射性缺损。有的进入到肿瘤组织中("亲肿瘤"示踪剂),则表现为肿瘤部位放射性增高,再用探测器如闪烁扫描机等探测体表放射线分布并打印出图像或拍成照片。根据放射线分布情况,就能估计出肿瘤的部位、大小等。放射性同位素诊断具有无创伤、简便等特点。对肿瘤的诊断,特别是甲状腺、脑、肺、肝等处肿瘤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11.确诊肿瘤有无必做免疫学检查?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疗效和预后均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因而应用免疫学检查,对肿瘤的确诊及预后均有帮助。所以说,确诊肿瘤做免疫学检查是有必要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免疫诊断方法有:(1)甲胎蛋白的测定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有早期诊断价值,可以于症状出现数月前在血中测出,现已广泛应用于肝细胞癌早期普查。肿瘤切除后或有效治疗后,血清中甲胎蛋白浓度往往下降,复发时则升高,故目前常用作判断肝细胞癌根治效果及预后。(2)癌胚抗原癌胚抗原是消化道肿瘤中发现的一种相关抗原,连续测定癌胚抗原,对结肠癌病人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起源于肠道以外的恶性肿瘤和肺癌,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亦有增高显著者。(3)铁蛋白和同功铁蛋白测定在肿瘤病人的血清中,铁蛋白的浓度显著上升。有报道上说,85%的肝癌症人血清中铁蛋白浓度升高,其阳性率高于其它肿瘤,故铁蛋白浓度的测定,常被作为肝癌病人的第二种标记。(4)胃癌的胚性硫糖蛋白抗原测定这是检验病人胃液中的胃癌抗原,假若病人胃液中的胃癌胚性硫,糖蛋白抗原阳性,则患胃癌的可能性较大。(5)血清EB抗体的测定EB病毒是一种有诱发肿瘤作用的病毒,鼻咽癌病人的血清中常有很高的抗EB抗体,故本法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以及为病人进行随访观察提供了有效线索。
癌症如何确诊
B超检查在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常用B超协助诊断的恶性肿瘤有:肝癌、胰腺癌、胆囊炎、胃癌、恶性淋巴瘤、子宫癌、卵巢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甲状腺癌等。
肿瘤的生化、免疫及影像诊断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要确定肿瘤的性质,仍然主要依赖病理学诊断。病理检查是诊断肿瘤最标准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它是将患病器官的分泌物制成涂片,或直接取下病灶小块组织制成切片或印片,放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构等,确定肿瘤的性质。
病理学通常分为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两大部分。病理学诊断不仅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其预后,更重要的是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但病理诊断也有局限性。因其活检标本、巨体取材和切片检查均属抽样检查,最终在光镜下见到的仅是病变的极小部分,有时不能代表整个病变。另外病理诊断是否可靠也与病理标本的选取有关。有时也有假阴性的结果。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者,应及时复查病理诊断,若病理诊断确切无误,可考虑病理标本的选取是否相当。必要时重新取材,做再次病理诊断。以免造成误诊,贻误治病时机。
13.病理诊断的取材方法有哪几种?
(1)脱落细胞学检查取分泌物(痰、乳头溢液)、吸取液(胸、腹水)、刮出物(阴道分泌物)及尿等,作成涂片进行显微镜检查。常用于子宫颈癌、食管癌、贲门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以及癌性胸、腹水的检查等。
(2)钳取活组织检查从病变部位取小块活组织作检查,叫活组织检查,简?quot;活检"。它是通过外科直接钳取或内窥镜下钳取为主要手段。常用于皮肤癌、鼻咽癌、口腔癌、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膀胱癌、肺癌、y.j癌、子宫颈癌、结肠癌、直肠癌或肿大之淋巴结等。
(3)吸取活检肿瘤较大又无溃疡且处于身体表浅部位者,常可用吸取活检来代替切取活检,此法简便易行,不用手术切开等复杂过程,还能减少病人的痛苦。临床常用于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等的诊断。
(4)经皮穿刺活组织病理诊断需要借助于B超,X线电视,CT等导向下,将穿刺针穿入病变部位,取活组织作病理诊断,临床可用于肝癌、胆囊癌、胰头癌的确诊。但因其仍有针道种植和导致癌瘤出血的可能,故临床不作常规使用。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