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原型案件索赔诉讼败诉 韩国法院:超有效期
《熔炉》剧照
2011年一部根据真实校园性暴力案件改编拍摄的韩国电影《熔炉》在上映后引发社会震动,推动了真实案件的重申,并促成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又名“熔炉法”)。随后电影《熔炉》的原型受害人在2012年向韩国政府提出4亿3500万韩币(约为2600万人民币)的索赔诉讼。但就在8日,韩国大法院对这起索赔诉讼做出了原告败诉的终审判决,结果令人唏嘘。
日前韩国大法院对光州仁华学校的7名被害人向中央政府和光州市政府、光州光山区政府三个被告单位提出的索赔诉讼做出了原告败诉的判决。7名原告在1985年至2005年期间受到了来自仁华学校教师的性暴行等侵害,造成原告外伤并被诊断患上“精神压力障碍”和“抑郁障碍”等精神疾病。2011年在电影《熔炉》上映后,被害人以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未能履行对仁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义务为由提出索赔,并于2012年3月递交了索赔总共4亿3500万韩币(约为2600万人民币)的诉讼申请。但在一审和二审中被驳回,这期间国家赔偿请求权的5年有效期已过,故裁判部主张“犯罪发生已过去五年时间后提出损害赔偿,已超过了可以提出国家赔偿的有效期限”。
同时对于原告表明的案件发生当时,警察的办案过失应由国家承担责任的主张,法院认为“很难认定当时警方违反了侦查条例和法令,以及对事件进行了不当处理”。同时大法院还做出了“事件记录和原审判决结果正当,被告无上诉理由”的判定。
2009年小说家孔智英以发生在韩国光州仁华学校的教师性侵残疾学生的暴力事件为蓝本创作了小说《熔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该小说被改编拍摄为同名电影被搬上大银幕,随后在韩国上下引发震动。随后在2005年案发当时未被起诉的学校行政室长金某(66岁)于2012年重新接受审判,获得8年有期徒刑、信息公开10年以及位置追踪追加10年的刑罚。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