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分享的知识点是【农历和阴历是怎么一回事 公历和阳历是怎么回事】,欢迎您喜欢52ij所分享的新闻、攻略、电脑教程及手机知识等经验,下面是详细的讲解。
农历和阴历是怎么一回事 公历和阳历是怎么回事
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农历、阴历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城市里的小孩,压根就没听说过农历这一说法。比如我们过年过中秋节等都是按照农历算的。
通常所说的阴历也叫农历、夏历。是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公历称为“阳历”,民间的传统的“夏历”、“农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
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公历=阳历 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
农历=阴历 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1,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所定出的历法.
2,阴历--以太阴(月亮)绕地球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闰年为13个月)所定出来的历法.(以闰月调节年之四时).
3,公历--世界各国通用的历法.为太阳历,即阳历.
4,夏历--中华历代所用的历法,始自夏代,故称.是阴历,历代都在不断修改,后来加上24节气后,成了阴阳合历.
5,农历--与夏历没有什么区别.历法为农事而立,所以中国人叫它农历.其中的24 节气是按太阳年24等分而得,这是阳历部分.农历的月日及闰法属于阴历部分,编在一起就成了和阴阳合历.我们平常没注意,叫惯了"阴历"不加区分.
农历和阴历的区别
1、阴历是农历,但农历不仅是阴历。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中包括象这样“八月十五月亮圆”表示的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也包括“清明节”这样按“节气”来表达的、总在每年的4月5日这样的太阳历。
所以,经常会在日历上看到“农历七月初七,大暑第九日”这样的表示,前面的七月初七是农历中的阴历表示法,而大暑第九日则是农历中的阳历表示法。
2、从字面上理解,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就是这样的表示。但自从采用西方的“公元历法”,现在的阳历就基本上专门来表示也是“太阳历”的“公元历”。这主要跟我们的习惯有关。因为作为中国日期记录及节日的大部分,都是按照农历中的阴历来定义的。比如“除夕”就是腊月三十,年就是正月初一。端午节等等都如此。而用农历中的阳历来表示的好象只有一个算不上节日的“清明节”。农历中的阳历就是24节气,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说起来,农历中的阳历倒更能代表“农历”这个称谓。
您应该经常听到公历、农历、阳历、阴历等历法的叫法,但公历和阳历是一回事吗?阴历和农历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还是先来看看历法的分类吧。古今中外历法的名目甚多,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种:阴历、阳历和阴阳历。
阴历(又称为太阴历,因古代把月亮称为太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历法。它的特点就是月的平均日数要以朔望月为基础,也就是符合月相的变化。一年为12个月,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其中有6个大月和6个小月,全年共354天。可是,一年12个朔望月共长为29.53056×12=354.3671个平太阳日。这样,一年就比12个朔望月短0.3671日,3年就短约1天。为了使历年长度接近12个朔望月的长度,每3年就设置一个闰年,凡闰年就在12月末加1天,使12月从原来的小月变为大月,即从29日变为30日。阴历每年比回归年约短11日。因此,它的最大缺点是与四季寒暑无关。显而易见,这种历法对生活和生产,特别是对农业生产极不方便。因此,现在世界上除了伊斯兰教国家由于宗教关系仍在使用阴历外,其他国家早已不再使用阴历了。
阳历(又称为太阳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年的基础,以一个回归年长度为依据。它的月数和月所包含的日数都是人为规定的,没有任何天象依据。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就属于阳历。我国于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但是,当时不用公元作为纪年。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改用公元作为纪元,普遍采用了公历。
阴阳历: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又称夏历)就是一种阴阳历。顾名思义,阴阳历同时考虑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把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为的基本周期。它的月像阴历那样以朔望月为基础,完全符合月相。它的年平均长度像阳历一样以回归年为标准,完全符合四季的交替。一年有12个月,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至于哪一个月是大月,哪一个月为小月,则要根据朔和朔的日期间隔而定。两朔日期相隔为30日时定为大月,两朔日期相隔为29日时定为小月。全年平均为354日或355日,比回归年长度短了约11日,3年约差33日。为了使历法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每3年就要设置一个闰年,闰年加1个月,该年为13个月,全年共384日或385日。然而,就是这样,阴阳历仍比回归年短。怎么办呢?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们早在公元前600年的春秋时代,就发现在19个阴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可以使阴阳历的历年平均长度更接近回归年。也就是说,在19年中应有12个平年(每年有12个朔望月)和7个闰年(每年有13个朔望月)。
12×12+13×7=235个朔望月
235个朔望月=29.53059×235=6939.6887个平太阳日
19个回归年=365.2422×19=6939.6018个平太阳日
两者在19年中只差0.0869日,约合2小时5分8秒。当然,具体的置闰要根据实际天象计算结果来安排,哪一个月为闰月要根据24节气来定。
看到这儿,您应该不会再把阳历和公历、农历和阴历弄混了吧?
关于农历和阴历是怎么一回事 公历和阳历是怎么回事的相关讨论如下:
相关问题:阳历农历阴历是怎么回事啊
答:想想看,今年过生日是不是4月18日?如是,那就是你父母给你报户口时,把你的阴历出生日当阳历报了,才出现“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是3月23日,实际过生日是4月份”的现象。巧了,1990年农历3月23日是阳历4月18日,今年又是4月18日,这种情况19年一次。... >>详细
相关问题:老历、公历、农历,阴历、阳历等等这些,怎么回事...
答:阳历,新历,公历,是一个意思,就是我们说的日期。农历,老历,是一个意思,比如中秋八月十五,就是按农历算的日子。 星座是根据阳历来的 身份证上的是阳历啦 也就是公历啦农历就是阴历 也就是老历啦没有新历这个说法 >>详细
相关问题:为什么人在19周岁是时,生日阴历阳历的日期与出生...
答: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阴历产生的确切日期已难确定,但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来判断,阴历大约在殷代已相当普及。 阴历的主要特点... >>详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