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分享的知识点是【德美三位科学家因超分辨率显微镜获诺贝尔化学奖】,欢迎您喜欢52ij所分享的新闻、攻略、电脑教程及手机知识等经验,下面是详细的讲解。
德美三位科学家因超分辨率显微镜获诺贝尔化学奖

三位获奖者
凤凰科技讯 10月8日下午5点50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三位科学家获奖,他们分别是: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Eric Betzig),德国科学家斯特凡·W·赫尔(Stefan W. Hell),美国科学家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William E. Moerner),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众所周知,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家们深入了解细胞和组织内部微小结构的一双眼睛。但是,由于光线具有衍射特性,所以无法将光线聚焦到非常小的焦点上。因此一直以来,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一直无法分辨两个距离非常近(这个距离小于观察波长的一半)的物体,光学显微镜的最大分辨率只能达到横向200纳米,纵向600纳米。
而电子显微镜虽然可以达到纳米级的分辨率,但通电的结果容易造成样品的破坏,因此能观测的样本也相当有限。另外一种蛋白质贴上荧光卷标的技术虽然已经较为成熟,但因为蛋白质大分子的理化特性使其容易堆积,很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对200——750nm大小范围内的物体进行观察并且拥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20nm以下)的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个高发光效率的点光源,经过滤色系统发出一定波长的光(如紫外光3650入或紫蓝光4200入)作为激发光、激发标本内的荧光物质发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后,再通过物镜和目镜的放大进行观察。这样在强烈的对衬背景下,即使荧光很微弱也易辨认,敏感性高,主要用于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化学成分等的研究。

超分辨率显微镜影像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超分辨率来自纳米显微镜(nanoscopy),纳米显微镜通过电子束的扫描或者其他方式在CCD上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快速检测,使用简便等特点。因此荧光显微镜具有检出能力高,对细胞刺激小,能进行多重染色等优点。

超分辨率显微镜影像
由于超分辨率技术(super-resolution technique)的发展,显微镜的横向分辨率已经可以达到几十个纳米。超高分辨率的荧光显微镜也因为它前所未有的高分辨率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比如可以用于活体细胞成像研究,可以观察树突棘(dendritic spines)等动态的细胞结构,这一科研成果荣膺了《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评选出的2008年年度技术。![]()
关于德美三位科学家因超分辨率显微镜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相关讨论如下:
相关问题:问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答: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901年 J. H. 范特·霍夫(荷兰人)发现溶液中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 1902年 E. H. 费雪(德国人)合成了糖类以及嘌噙诱导体 1903年 S . A . 阿伦纽斯(瑞典人)提出电解质溶液理论 1904年 W . 拉姆赛(英国人)发现... >>详细
相关问题: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答:1901-1910 1901年 荷兰雅克布斯·范特霍夫 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 德国赫尔曼·费歇尔 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年 瑞典阿累尼乌斯 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1904年 英国威廉·拉姆齐爵士 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 >>详细
相关问题:获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的发现...
答:A 可以观察活物 >>详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