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爱IT技术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电脑教程是网络协议方面的经验知识教程:QoS的分类、打标、流量分发的流程,下面是详细的分享!
QoS的分类、打标、流量分发的流程
QoS的分类、打标、流量分发的流程
QoS的两个模型:集成服务&差分服务;
做QoS时先基于流量的特征进行分类,在网络边缘打上不同的等级标示;
NBAR:一个高级的分类手段,可用高层应用程序信息分类;
2层QoS:802.1p&CoS(TAG字段);
3层QoS:Ip precedence,DSCP(ToS字段);
排队技术是在拥塞的前提下的;
RTP协议是最高级别的,优先转发,作为EF,UDP范围16384–16384+16383;
WRR:加权循环队列,有4个,可手工分配某优先级去某队列,并在出栈时可以确定一个分配带宽的比例;
使用伪丢弃(tail drops)可以造成大抖动;
使用WRED可以抓几个优先级低的包先丢,避免TCP同步;
队列只要不达到最满就不会出现TCP同步;
拥塞控制技术:流量整形:使流量稳定;
流量策略:把一些包打标,优先扔;
数据包分片:把包切成等长的碎片,传输间隔就稳定了;
MQC是模块化的QoS;
使用MQC实施QoS:class-map–>policy-map–>service-policy;
在多层交换机上启用QoS:mls qos;
配信任的边界:mls qos trust (cos|dscp|ip predencel)信任入栈流量自身携带的优先级信息;
几个观察的命令:;
配置基于类的标签:(修改TOS字段)policy-map–>class–>set ip precedence;
NBAR:在应用层提供QoS:担保带宽,流量整形等;
配NBAR:class-map–>match protocol–>policy-map–>class–>service-policy;
路由器也可以处理三层以上数据,但速度很慢;
PBR是流量分类的手段,可用以作流量分标识;
默认情况下队列使用接口带宽不超过75%,可以改;
CBWFQ是MQC的一个子集;
以下是一堆乱78糟缩写的关系:
——————————–
WFQ—AF;
PQ——EF;
CBWFQ中可以包含LLQ;
LLQ—-EF;
FIFO—-默认,没有队列机制;
CQ—-EF;
WRED—–可以用于CBWFQ;
以上就是关于QoS的分类、打标、流量分发的流程的网络协议知识分享,更多电脑教程请移步到>>电脑教程。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