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爱IT技术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电脑教程是网络协议方面的经验知识教程:新手充电:“带宽”家族的故事,下面是详细的分享!
新手充电:“带宽”家族的故事
一天,菜鸟笨笨红肿着眼睛跑进Q博士诊所,说“挨打”了,Q博士当即义愤填膺,表示要替菜鸟笨笨出这口气,菜鸟笨笨却破涕为笑:“偶跟人家打CS,画面的速度和精度总是比不上人家,结果每次被BT(爆头)的都是偶,还有屏幕一闪一闪的,几个回合下来,眼睛就受不了了……明明大家使用的都是MX440显卡嘛,呜呜!”Q博士笑得前俯后仰:“呵呵!原来是‘带宽’欺负了你,下面就让我给你补上这一课吧。”
一、无处不在的带宽
菜鸟笨笨:带宽这个名词听上去很抽象哦,究竟何谓带宽呢?它跟硬件性能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Q博士:这里我打个比喻,带宽其实就像高速公路的路面宽度和允许的最大车速,而数据流则相当于公路上的车流(图1)。当车的数量很少时,路面宽一些和窄一些,对车速都没有任何影响;随着车流的逐渐增大,直至某个临界点,路面宽度对车流量的影响才一下子凸现出来,路面窄的话,就不能让更多的车辆在同一时间内通过,甚至造成大塞车。当然,我们也可以提高允许的最大车速,这样也能使得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更多的车。

图1
有了上面这个形象的比喻,相信你就不难理解带宽了吧,从专业的角度去描述,带宽的意思是指波长、频率或能量带的范围,特指以每秒周数表示频带的上、下边界频率之差。也就是说带宽是用来描述频带宽度的,但是在数字传输方面,也常用带宽来衡量传输数据的能力,例如用它来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数据容量的大小、数据吞吐的能力。
对于很多配件来说,带宽都是决定其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从机箱内主板的总线频率、内存、显卡,机箱外的显示器乃至网络,带宽的身影可谓无处不在。
二、系统总线和内存的带宽
菜鸟笨笨:先给我具体解释一下系统总线和内存的带宽吧。
Q博士:好的。首先我们来看系统的工作过程。当CPU接收到用户的指令后,它会最先向CPU中的一级缓存(L1 Cache)去寻找相关的数据,一级缓存里没有的数据,CPU会继续向下一级的二级缓存(L2 Cache)寻找,由于一、二级缓存的容量有限,命中率很低,因此再向下就到达内存,最后才是硬盘。这里我们可以将内存看作是内存控制器(一般位于北桥芯片中)与CPU之间的桥梁或仓库。显然,内存的容量决定“仓库”的大小,而内存的带宽决定“桥梁”的宽窄,两者缺一不可,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道的“内存容量”与“内存速度”。
由于目前系统处理的数据量都是相当巨大的,几乎每一步操作都得经过内存,它也是整个系统中工作最为频繁的部件。因此在内存容量一定的前提下,内存的带宽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系统的表现。可光有内存的高带宽还不行,既然主板是CPU和内存的载体,因此其对内存带宽存在着一个“高度限制”,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外部总线频率,或前端总线(FSB)。
菜鸟笨笨:哦,这就是说,前端总线(FSB)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数据交换的速度,我买了高带宽的内存条子,还得有“高带宽”主板来支持,是这样吗?
Q博士:聪明!这就涉及到CPU、主板和内存之间的搭配问题。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几种,FSB与内存带宽相等的情况下,则不存在瓶颈问题,如果内存带宽小于FSB则形成内存带宽瓶径,就无法完全发挥系统的性能(图2)。

图2
因此对于Intel的主流平台,如赛扬4和老P4的外频均为为100 MHz,其FSB为400 MHz,数据带宽为3.2GB/s,应该使用DDR400或双通道DDR200以上;P4B和赛扬D的外频为133 MHz,其FSB为533 MHz,数据带宽为4.2GB/s,应该使用DDR533或双通道DDR266以上;P4C、P4E已及新P4A的外频为200 MHz,其FSB为800 MHz,数据带宽为6.4GB/s,应该使用双通道DDR400以上。对于AMD的主流平台,Athlon XP外频分为133 MHz、166 MHz、200 MHz,应该分别使用DDR266、DDR333、DDR400内存。
菜鸟笨笨:上面你提到FSB为400MHz的时候,数据带宽为3.2GB/s,具体是怎么计算的呢?
Q博士:这里给你一个计算数据带宽的公式:带宽=工作频率×总线宽度/8(计算带宽时位和字节的换算)。SDR和DDR都是64bit的总线宽度,只是DDR可以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传送数据,因此计算得到的相应带宽要×2。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DDR266,运行频率为133MHz,带宽为133×2×64/8=2100MB/s=2.1GB/s
DDR333,运行频率为166MHz,带宽为166×2×64/8=2700MB/s=2.7GB/s
DDR400,运行频率为200MHz,带宽为200×2×64/8=3200MB/s=3.2GB/s
另外,所谓双通道DDR(图3),就是芯片组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数据通道上分别寻址、读取数据。这两个相互独立工作的内存通道是依附于两个独立并行工作的,位宽为64bit的内存控制器下,因此使普通的DDR内存可以达到128bit的位宽,因此,内存带宽是单通道的两倍,因此:

图3
双通道DDR266的带宽为133×2×64/8×2=4200MB/s=4.2GB/s
双通道DDR333的带宽为166×2×64/8×2=5400MB/s=5.4GB/s
双通道DDR400的带宽为200×2×64/8×2=6400MB/s=6.4GB/s
菜鸟笨笨:经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许多了,呵呵!但我在选购内存的时候,如何识别产品的内存带宽呢?
Q博士:这比较简单,例如对于目前主流的DDR内存来说,可分为DDR266、DDR333、DDR400,一直到DDR533。其中后三位数字代表其工作频率。通过内存条上的标识(图4),可以很方便地识别出其规格。需要指出的是,超过400MHz的都是非标准的内存规格,例如DDR533,目前还没有可与之配合的CPU推出,只能通过超频实现。

图4
三、显存带宽
菜鸟笨笨:还是回到我那个麻烦事吧,为什么被“爆头”的总是我?难道这也与带宽有关?
Q博士:哈!这就是我正想说的,关于显存带宽的问题。从上面给出的带宽计算方法可知,带宽不仅和时钟频率有关,还和存储单元的数据总线位数有关。显存在显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各种显卡芯片支持显存的位数也是有差异的。现在让我来看看你的显卡……嗯,采用图形芯片是GeForce 4 MX440(图5),理论上支持128bit的显存,可是……

图5
菜鸟笨笨:可是什么了?你快说说吧!
Q博士:说出来你可别生气。有些厂家为了把产品的市场价格打得更低,吸引贪图便宜的消费者注意,就在显存上进行“缩水”,推出了显存位数仅有标准产品一半的“经济型”显卡。例如你用的这款显卡,虽然和标准版一样是使用6ns的显存,但由于显存位数是64位,显卡的显存带宽只有166MHz ×64位/8=1.3GB /s。因此其性能在理论上只有标准产品的一半,在运行要求较高的3D游戏时,纹理、材质的渲染速度跟不上,画面出现延迟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菜鸟笨笨:呜呜!原来是上了JS的当,可现在什么都晚了,Q博士快教我以后怎么识别这种缩水显卡啊。
Q博士: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这里教你认识两种不同封装的显存:MicroBGA封装的显存颗粒,基本成正方形,并没有引脚外露(图6)。为TSOP封装的显存颗粒,成矩形,引脚是外露的(图7),因此从外观上我们就可以很轻易地区分出这两种显存。就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来说,采用MicroBGA封装的显存颗粒,每颗的带宽一般是32bit,板载4颗的话,一共就是足量的128bit了;而采用TSOP封装的显存一般都是16bit的,这样一共需要8颗才能达到标准的128bit,通常是平均分布在PCB板的正反两面。像你这块显卡,采用的是TSOP封装的显存,但只在正面集成了四颗,故一共只有16bit×4=64bit。

图6

图7
四、显示器的带宽
菜鸟笨笨:我发现我的屏幕也很闪啊,看一会眼睛就觉得累,这又是怎么回事?
Q博士:这种现象一般是由于屏幕的刷新率太低造成的。排除用户设置的原因,刷新率主要受显示器带宽的制约。
何谓显示器的带宽呢?它是指显示器每秒钟所扫描的像素数量,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每条扫描线上显示的像素点的总和,单位是MHz(兆赫兹)。带宽代表的是显示器的一个综合指标,也是衡量一台显示器好坏的重要指标。这里指的主要是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因为采用了不同的显示原理,所以带宽的重要性并没有CRT突出。
菜鸟笨笨:那显示器的高带宽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Q博士:高带宽意味着在同一分辨率下(例如1024×768)可以实现更高的屏幕刷新率。大家知道,在使用CRT的时候,为
以上就是关于新手充电:“带宽”家族的故事的网络协议知识分享,更多电脑教程请移步到>>电脑教程。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