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社区的社交化趋势正愈发明显。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突破了3 亿用户,人人网热度不减,网民在社交网络上停留的时间和使用频率都在逐步提升,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社交网络架构,彰显着更强的扩展性和用户黏性。
相对于社交网络而言,以“兴趣或话题”为中心索引的传统BBS 论坛,急需社交化补充。社区论坛若能适当增加一些社交化功能,将大大促进用户互动,会让社区更具人气与活力。《站长》小编认为,把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社交网络与以“兴趣话题”为中心的论坛BBS 优势结合起来,,一定能构建黏性更大、威力更强的网络社区。
茂名论坛(bbs.0668.com) 创建于1999 年,以为茂名百姓提供本地的奇闻趣事、生活百科、民生民情信息为服务宗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站会员基本覆盖了整个茂名市,目前拥有注册会员近50 万,日均PV20 多万。作为中小型地方性网站,茂名论坛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并在激烈的互联网竞争环境中很好地生存下来,这种“生存之道”本身就值得借鉴。

茂名论坛的发展有3个重要节点:首先是在2002年前后,当时属于Web1.0时代,门户网站大当其道时,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全国性的门户网站纷纷崛起,在地方,以提供本地各种新闻服务资讯为主的地方网站也悄然兴起。当时,茂名论坛正处于初生阶段,它也采用了简单的“门户模式”,版面简单,除了通过各种版块向用户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资讯外,网站基本没有其它花哨功能。尽管如此,在当时在环境下,这种缺乏观赏性和互动性的页面也很受“信息饥渴”的用户喜爱,从此为茂名论坛的发展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其次是在2006年前后,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大量的视频分享网站、博客服务提供商、SNS等新贵纷纷涌现,不仅使个人拥有了自行发布内容的权利,而且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当时,为了增强用户黏性,茂名论坛进行改版升级,使用Discuz! 的最新版本,向用户开放个人中心,将“博客”引入论坛中,并在论坛适当的版块设置权限,令用户能够直接自行发布信息。茂名论坛的很多忠实用户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长期“滞留”在论坛了。
如今,互联网进入社交化时代,在这一背景下,论坛又作了一系列的动作,以满足当前的需求。社交化工具因其广泛的传播性、交互性、影响力等特点,被众多网站利用作为获取流量和人气的有利手段,当然,地方网站也不例外。升级为Discuz! X2.5版本的茂名论坛,通过其@、广播、关注等具有交互特性功能的开启,为用户搭建起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平台。现在,论坛用户在回复或发布信息时,能方便快捷准确地联系到一位甚至多位用户,而不必再像以往一样通过特定的楼层点击回复,也不必顾虑其他想要知会的论坛朋友无法一同通知,这些功能在促进用户交流以及论坛信息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社区研究者,宁哲网络周宁撰写了文章《由新浪微博威胁论看地方社区的进化》,他认为BBS并未过时,微博反而促使地方社区进化。以下是他的观点节选: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上线。三年来,微博高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化媒体的进步。伴随着微博的每一个脚印,业界都会反复提出类似一些问题:BBS会不会被微博代替?地方网站如何差异化运营?
两年前,在与西祠胡同总经理刘辉老师交流的时候,我总结出对于“微博威胁论”的第一个看法——“为什么天涯、猫扑在衰落,而地方社区在进步?”原因在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商业服务、内容运营。两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当时的判断仍十分粗浅,微博并未淘汰BBS而是促使BBS特别是地方社区认清楚自己是谁。
一、差异化是个伪命题,商业本质才是关键!
有人说,你看几个大站的民生话题都被微博打击,现在连开饭店的都请人做微博运营了。所以,BBS这种社区的形式是不是过时?
认真思考该问题,最关键的结论有3个:
1、在商业运作上,不可以为差异化而差异化,差异由行业本质决定,而不是对手决定。
何谓本质?例如你选做喵星人,那么你的语言一定不是“喔~~”,一定不是“汪汪”,只能是“喵”,否则必定被开除出局。于是乎,判断事情能不能做的逻辑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机会去“差异化”。
从这个逻辑可以回答微博威胁论的差异化问题:微博是一种社区产品形态,但是微博并不能涵盖社区的所有功能,所以许多专家众口一词——“细分化、垂直化”。地方社区就是区域化细分,地方社区的重点行业就是垂直化且细分。在深入下去的关键问题就是:按照这个定位我们该做什么?
2、有意义的差异化代表着一种创新。
关于差异化的第二个常见错误就是,许多人认为差异化就是“别人是社区,我做黄页就是差异化”。这个逻辑可以这样理解:在麦当劳旁边,开一家水饺店是可行的,但是生意好不好并不取决于你卖水饺,而是在于你卖的水饺口味很好。
所以差异化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特色、创新。
3、最上乘的互联网商业形式是有规模的社会化互动的集市。
回到餐馆请人运作微博这个话题理解社区商业。你是否记得,去年所有餐馆老板都对你说团购很好呢?
固守“社会化营销就是微博营销,BBS已经过时”的人请看一个网站——姑苏美食网,看完回答我:微博、团购能否代替它。
差异化,地方社区跟新浪微博的不同,问题的核心就是两个字:定位。第一个问题思考的答案就是:产品形态并不是定位冲突与否的核心,核心是商业价值。目前可以看到的最好的互联网商业形态就是行业的买家卖家聚到一块,不仅仅交易,还闲聊互动。明显,新浪微博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二、微博促使地方社区找到自己的定位。
微博与地方社区最大的交界就在民生新闻信息上,3年来微博确实压制了本地网站民生新闻运作,但是促使本地网站认识到自己在本地民生上的精确定位和网站总体的明确定位。
2009年确实是地方社区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地方社区流量快速增长的法宝有2个:政治、色情。09年之后,在管控+微博的限制下,快速增长的网站只有一种类型——时尚女性类。记得2009年化龙巷创始人钱钰曾说:“我们不做新闻,只做事件。”2008年,地方社区领域著名网站合肥论坛点击最高的内容是抵制家乐福事件。2009年之后,钱钰最推崇的地方社区是得意网。
那么地方社区民生内容的正道是什么呢?我认为是19楼风格。
例如,汽油涨价,新浪微博至多是信息转发,地方社区里则是本地草民的一个个小故事。
例如,结婚聘礼的多寡,不登大雅之堂,却是地方社区的好话题。
定位还有下一重意义。2009年福州市政府颁布法令,市区主要干道禁止摩托车、违规电动车行驶。2012年本人反思这个事件,问大家一句:你们希望自己的网友是骑电驴的还是开汽车的?——点到为止。
三、“走出去做编辑”——地方社 区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南昌地宝网总经理甘玖林老师深入考察和研究了地方网站垂直化运营之后,总结了3句话:“走出去做编辑,服务创造价值,我们卖的不仅仅是广告。”——几句话中包含了地方社区定位和内容服务的真谛!
方社区的发展过程往往会经历几个迷茫困惑的阶段:
√“没有网友怎么办?”
√“客户说,有了效果就给钱”
√“客户为什么不去问传统媒体要效果呢?”
√“一次团购成交了30辆宝马车,客户才给了5万元!”
认真想,有如下心得:
1、地方社区其实属于传统服务业,很土,很累。
2、本地网站仅仅提供资讯信息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是小新浪、小搜狐或者大X网。
3、采编、整合本地化商业服务信息(尤其是UGC)才是编辑的主要工作。
4、仅仅有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本地商家拉上来给网友服务。
地方社区需要的是商业资讯,买卖家的互动行为。地方社区提供的不是简单的资讯信息,而是商业服务。
新浪微博运营了三年,天涯、猫扑在衰落,而地方社区却在快速发展。
一个“回帖同步”的小功能,每天为社区带来千万级别的回流量,我们称这种社区飞速发展的现象为“社区大爆炸”。
事实上,距离上一次 “社区大爆炸”的时间已经非常久远。在2006年前后,中国互联网上曾经涌现过一股建站潮,几十万的个人站长前赴后继的使用通用软件搭建社区论坛,包括如今地方论坛的翘楚19楼、化龙巷等都是在那个时间节点前后成立的。
在当时,以“兴趣话题”为索引的BBS论坛是中国互联网的主流,它基本满足了本地网民的生活、消费与信息需求。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9年前后,随着校内网、开心网与微博的兴起,社交网络成功超越BBS而成为新的流行互联网应用。不同于论坛BBS,社交网络建立了一种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全新结构,这种网络结构的用户黏度更强、用户互动性也更高。
那么,社区论坛是不是没落了?未来是否是社交网络的天下?
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走向谁也不能肯定。但假如把“社区论坛”与“社交网络”这两种网络形态相结合,把以“兴趣话题”为索引的论坛BBS与以“人际关系” 为核心的社交网络优势互补,一定能诞生黏性更大、威力更强的网络社区。而结合二者的工具就是“回帖同步”——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功能,很可能再次引发“社区大爆炸”。
小贴士:“回帖同步”是指用户的回帖可同步推送至腾讯微博,展现给用户的微博听众,听众点击URL可为论坛带来回流。该功能自8月7日正式上线。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是康盛与腾讯微博一起展开的试点,下图是几家典型社区网站进行的“评论同步到微博”后的用户回流情况:

注:以上统计数据来自腾讯微博统计后台,时间为9月20日-26日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周时间内,有10万社区用户从社区分享帖子、同步帖子到腾讯微博,经过微博关系链的传播与发酵,总计有25万的腾讯微博用户对帖子内容感兴趣,点击微博URL回到社区。
Discuz! 官方数据,截至2012年9月底,已经有超过四万家社区论坛开通了“回帖同步”的功能,这四万家论坛每天从微博获得的回流流量高达数千万。
不可小觑的长尾力量
不改变,毋宁死。
进入社交网络时代,一些顽固的老社区开始走向没落,特别是一些全国综合性BBS论坛;还有一些新锐社 区则开始求变、进化与突破。以上文提到的试点论坛A为例,该论坛早在2011年就开通了QQ互联、一键分享等社交化功能,以促进用户互动、增加论坛人气。
在今年8月7日,Discuz! 增加了新功能“回帖同步”,试点论坛A于8月20日正式升级使用,而这一天,也成为了“社区大爆炸”彰显威力的分水岭。

注:开通“回帖同步”后用户分享量和回流量上升了45倍和25倍
在8月20日之前,用户每天从试点论坛A分享到腾讯微博的帖子大概为150条左右,并从微博中带来回流量(URL点击)为600次左右;而8月20日之后,分享量和回流量分别激增45倍和25倍,分享量与回流量分别高达6000条与16000次。
从8月22日—9月21日这一个月时间来看,用户累计从试点论坛A分享到腾讯微博的帖子数为18万条,从腾讯微博引回试点论坛A的回流流量大约为500万!
500万!这就是社区大爆炸的力量。如果之前,论坛只能靠SEO、搜索引擎来获取流量的话,那么今天将面临一种全新的引流方式——站长不必购买关键词、不必依靠外界力量;而只需要开通论坛自带的一键分享、回帖同步等社交化功能,并引导用户自发的、积极的分享帖子到微博,就能带回大量的流量。
或许单个论坛的力量有限,一个试点论坛每日只有6千的分享量与1.6万的回流量,但如果是6000家论坛呢?如果是200万家论坛呢?
来自最新的CNNIC报告显示,全国的社区论坛用户已经超过200万家,这些论坛分布在地方与兴趣爱好细分领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长尾力量。随着数万家、数十万家社区论坛都陆续启用社交化工具,与腾讯微博同步帖子、引发回流,那届时引发的连锁效应已经难以想象!
贫瘠的用户互动习惯
QQ互联产品经理对社区与微博聚合后带来的效果感到吃惊,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与动辄数千的分享量、数万的回流量数据相比,论坛用户的互动效果较弱!
难道社区用户天生缺乏互动基因?
在传统BBS社区之中,用户进行互动回帖的原因主要和帖子内容、用户兴趣相关:用户对帖子内容感兴趣而回帖关注,与发帖人的关系、是否认识楼主并不关联。但是帖子同步分享到微博后则不同,用户的微博听众将关注到分享的帖子内容,用户的微博关系链被调动了!
没错,社交网络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关系链、在于互动!只有提高互动率,才能真正在社区中植入社交的基因。那么,该如何培养社区用户的互动习惯,引导用户互动呢?
QQ互联的产品经理介绍说,今年4月, Discuz! 在其最新版本Discuz! X2.5中增加了广播、@、收听等“社交化”功能,8月又增加了“回帖同步”的功能,使得社区用户不论是发帖、回帖,都可将帖子同步至腾讯微博,从而引发微博关系链好友的关注与回流。Discuz! 本身从产品功能层面在促进社区的“社交化”,为用户互动打下基础;而社区如果想得到更好的互动率,还需要从运营层多考虑——典型的案例就是知乎。
虽然知乎从程序层面不属于社区论坛,但其本身的自我介绍就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也开通了诸多社交化功能,如下图:

知乎的分享关系链是非常完整的一个“闭环”:首先支持QQ帐号登陆知乎与绑定帐号;其次是问答内容可以很容易的分享到腾讯微博;再次是用户和用户可以在微博里直接互动;最后是URL可以方便感兴趣的微博好友点击到知乎了解详情。
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社区论坛也都支持知乎的条件,而最缺乏就是社区站长对社交化功能的重视程度、用户分享到微博的帖子内容是否足够“精彩”,以及社区用户分享与互动习惯的养成。
结束语在互联网社交化、移动化的今天,站长是果断进化、跟随社区大爆炸,还是看着社区没落、被淘汰出局,选择权就在你手中。
本文作者:谢元香
腾讯微博:t.qq.com/chaoshuilan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