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人类文明的基础;创新,人类发展的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的意义有“赋予存在”的意思,具有“无中生有”或“首创”的性质。创造力则是一种创造的能力,也有学者称之为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的创造活动,探索其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创造学研究的内容有创造哲学、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环境、创造技法、创造测评、创造发明基本原理及技法和创造性解题的模型和技法等。
创造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揭示人类创造活动的特点、本质的规律以及创造能力的构成及其开发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人们提高创造活动的效率及为开发自身的创造力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也为人们揭示成功发明创造的本质规律。学习创造学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创造力、提高创造水平。
创造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广泛涉及到哲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科学学、人才学、美学、管理学、思维科学等。
创造学还是一门横断学科,因为无论哪一门学科,要发展、前进,就必然要创新,要有意或无意地与创造学相联系。
创造学通过对创造发明历史上大量的创造事实的研究,总结探寻创造发明活动的规律,促进多种形式的创造与发明以及创造学的研究和普及,将一般人认为十分神秘的创造,只有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所独有的创造思维,变成每个智力正常的普通人所掌握的武器。
二、创新与思维创新
创新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创新是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行动.创新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或将新的生产工艺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去,这包括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和商业上的实际应用.创新过程的重心是技术创新,与之融合有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从广义理解创新概念,力求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及政治与经济融合起来.除了广义与狭义的区分之外,创新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
技术创新主要是指开始于企业的研究开发而结束于市场实现的新产品等发明创造的全过程,制度创新主要指一个特定组织的行为变化,与组织创新共同提出,这一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在一种组织的环境中支配行为与规则的变化.随着技术创新对生产力的推动和提高,生产关系作为制度必将做出适时的改变和调整,知识创新指研究与开发各种增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所需要的知识的活动。
文章来自http://www.guhongtao.com/转载注明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