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手机之家,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是手机资讯:评论:手机厂商不要都一窝蜂跑去“风口”,让你在第一时间了解手机的最新动态,下面是详细的分享!
评论:手机厂商不要都一窝蜂跑去“风口”
原标题:大家要不要都一窝蜂跑去“风口”?
[浩评如潮]手机圈也兴黄道吉日。比如上周三,便有三场手机发布会同时凑在北京。科技记者们“迁徙”在不同的会场,有的发布会只有PPT,有的发布会含泪降价,玩法各不相同,在圈内也掀起了滚滚尘烟。但尘烟散去,难以留下太多的记忆点。
诚然,记得小米宣布以3000元以下的价位杀入高端智能机市场,也记得360奇酷手机宣布在手机圈内首次做股权众筹。但这类即时新闻过后,却难掩手机创新短板——— 手机大佬们隔空互喷的背后,呈现出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产品,以及产品的创新乏力;手机竞相直逼成本价,越发变成价格战,商业模式上几乎零创新;大家高喊着做生态,可在一定程度上,“生态”越来越成为手机厂商面临创新短板的一个幌子。
从乐视最初的“颠覆苹果”,再到小米Note顶配版的“接近苹果”,还有360奇酷“向苹果致敬”,无一不以苹果公司作为对标。可目前看到的结果是,不同厂家的产品都越来越像苹果手机。笔者试用了几款不同厂家新款手机后发现,它们的外观辨识度越来越低,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外观而言,唯一的差别几乎就是logo。在如此同质化的红海中,又何谈产品创新?
智能机的确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产品,技术要求已基本得到满足,短时间内难有颠覆性创新。所以厂商们开始在材质上找噱头,在工艺设计上找亮点,在用户体验中找细节。比如上周小米发布会上创始人雷军亲自上阵,带领在场观众自拍,就为了让用户为其自拍功能点个赞。
笔者认为,硬件或可以学习软件做产品的一些精髓,比如足迹、脸萌、美拍的火爆,其实都仅仅抓住了用户的一个细小痛点而已。所以,在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的今天,只有将创新落实到用户体验上,才能让用户更动心。而且只有最细小的细节上才最有爆点。这点来说,手机厂商都在如履薄冰地前行。
有了产品,朝什么样的方向走,就涉及商业模式了。而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更为困难。苹果依赖其本身的IO S手机操作系统、强大的AppStore封闭生态系统,软硬一体化模式,成为了智能机行业足够优秀的企业。但国内手机厂商在面对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时,仍显得像“小学生”,更喜欢用野蛮的方式去扩大市场及影响力,比如大佬间的互喷或者价格战等。
几个月前的Apple watch发布会上,苹果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了Applepay及健康医疗等领域。这块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更像是未开垦的处女地。构建不同领域与手机结合的商业模式,或更有想象力,就像被誉为“互联网风水师”的《连线》(W 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所说:“创新来自前沿、边缘和边界。”可惜,现在的手机厂商都太喜欢跑去风口和中心,都不甘心跑去跨界的边缘交合地,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边缘化。
所以,不少厂商开始将商业模式归于生态。“生态”这个词基本也成了今年手机发布新品的标配名词。但在笔者看来,目前来看生态,充其量是手机创新短板的幌子。因为生态的搭建是用户的主动选择行为,而非某个或某几个厂商自上而下地控制用户。都说,传统的企业是线性增长,创新企业是指数增长;传统企业是自己完善产品,创新企业的产品是由客户来完善的。手机厂商去做传统企业,还是创新企业?这是个看似容易但实则复杂的问题。
凯文·凯利预言:“产品未来的成本将趋向零,利润将无限大。每一个行业都是数据行业。”这个提醒对于当下聒噪的手机圈来说,比任何噱头创新都更值得思考。
手机厂商,不要一味争抢风口最中央,或许在边缘处才会发现新大陆。
以上就是关于评论:手机厂商不要都一窝蜂跑去“风口”的手机资讯分享,更多手机知识请移步到>>手机知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