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
记得某年,慰安妇这‘话题’牵起了东南亚一片追讨赔偿的声音。与其说赔偿,实在是追求真相,还我公道的声音。李碧华小姐这本纪实小说,纪录其中一位曾被逼当慰安妇的袁竹林婆婆历经数十载后千里寻夫的故事。
说实在,我无法看完这本纪实小说。作为女性,看慰安妇的经历,真是幕幕惊心。那些血淋淋的史实,又怎能说否认就否认呢?我们战后这一辈,很难想像在战争中生活的情景,即便在远方仍是战火连连的国家,我们也只有在报纸/电视新闻里‘耳闻目睹’,饱历战火的人们,到底是怎样熬过来的呢?
再想想,上阵杀敌的军人们,尚且受人尊敬;可这些被逼当上慰安妇的女性,身心已饱受摧残,很多在和平后非但得不到同情还遭唾弃,反而为了生活而颠沛流离。看着她们的故事只有愤愤不平,可她们又是怎样熬过来的呢?
最让我惊心动魄的片段,自然便是描述她们被关在独立房子(牢房无异)没日没夜的被凌辱。前路是无尽的黑暗,等死?等和平?对她们来说似乎都不是属于她们的出路,身体已不属于自己了。每天除了要面对禽兽般的欺凌,剩下的便是对‘这些日子何时/怎样终结’的期盼/恐惧。你不知何时何故,或他们迁怒于你,随时手起刀落。运气‘好’的,便是立死,最怕是生不如死。。。
撇除这背景,本书也纪录着一个千里寻夫的故事。虽然袁婆婆终于寻回心中所爱,但对方已有着相依多年的伴侣。纵然那份爱仍然存在,她也只有无奈地跟他再次分别。这让我想起两三年前王全安的电影《团圆》,那是描述台湾老兵回上海寻找妻子的故事。同样地,妻子已经有家了,与老伴那扎了根的生命,怎能说分别便分别?最后老兵说:‘我不带她走了,再说,也带不走啊。’
看着老人们饱历沧桑的眼神,我不晓得那种遗憾在他们心里的‘份量’有多重。只是,人生本来就充满着遗憾,不然,我们也不会保存着那些最珍贵的回忆吧。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