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集 - 对照记》
这是张爱玲最后一本散文集,收录1952年后创作的散文,还有翻译英文小说的序言。
不过最让人感兴趣的(至少是我)应该是开首收集照片的《对照记 - 看老照相簿》。我喜欢看老照片,那五十多张照片定让人看得津津乐道,除了因为照片显示的年代历史,也因为附注在旁的文字解释。从孩提时代直到暮年,当中也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譬如关于家族背景的,父亲娶了妾,还吸鸦片,母亲于是藉口姑姑出国留学需要女伴监护而同去英国,这样一去四年,可是回来后即便父亲答应戒毒,姨太太也走了,他们还是离婚了。张爱玲显然非常仰慕母亲和她的艺术天份,出国期间,还去欧洲游历,这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很前卫的行为,而且当然不是平常百姓能经历的吧。
再来就是因为战事而不能出国留学,结果在香港大学念书的年代,她也是这时期认识了好朋友炎樱。那段时期的照片也有客人年少轻狂的况味,譬如她们会拍一些性感照(其实只是轻露香肩而已),还有她对于衣服(尤其旗袍)的疯狂热爱和讲究。这大概也是上海女人的一项特质吧?
而且看她对照片的描述,还比其他散文精辟,譬如她在大陆解放后不久去领证件,穿着一身土布拍一张‘派司’(pass)照,穿着制服的大汉看见这打扮便问她:‘认识字吗?’她为着不像知识份子而心里暗笑。
‘我信仰知识,就只反对有些知识分子的望之俨然,不够举重若轻。’
还说其实她两者都没做到,不过是一种愿望。简单的从叙述中看到她的直率与不做作。
另一张侧脸旗袍照,于1955年离开香港前拍的。原来乘船时也有小故事,在檀香山入境检查的日裔青年误把她的身高写成六尺六吋半(话说回来,她身高五尺六吋,体重一百零二磅,这在今天社会也是羡煞很多女性吧)。她说这其实是歌弗洛伊德式的错误,这有名的心理学家认为世上没有笔误或是偶尔说错一个字的事,都是本来心里就是这样想,无意中透露的。就是说她瘦,看着特别高吧。
与其说看她的散文,不如说我差不多全是在看她的照片。最后一张也是我最喜欢的,配以附文‘跋’。
‘在老照片相簿里钻太久了,跟大家一起看同一头条新闻,有种天涯共此时的即刻感。’
看着她白发苍苍却不失端庄的一副仪容,身穿她最爱的蓝色,手拿一张头条为‘主席金日成昨捽逝’的报纸。幽默呢。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