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提问关于“科学家的故事20字_科学家的故事100字~200字,20篇[语文]”的问题,52IJ师说平台通过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以下关于“科学家的故事20字_科学家的故事100字~200字,20篇[语文]”的一些有用参考答案。请注意:文中所谈及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真正观点,也请不要相信各种联系方式。下面是本网所整理的“科学家的故事20字_科学家的故事100字~200字,20篇[语文]”的相关信息:
科学家的故事100字~200字,20篇
科目:语文 关键词:科学家的故事20字爱迪生
一、生平简介
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进学校读书,只学习了三个月,就不得不退学回家,由当过乡村教师的母亲、辅导他自学.12岁时,家庭生活困难,开始在列车上卖报,16岁时发明了自动定时发报机,之后不断有发明问世,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项发明,1928年被授与美国国会金质特别奖章.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
二、科学成就
爱迪生是一位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他一生的发明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爱迪生的主要贡献有:
1.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生活中可以没有电——无法开亮一盏灯,听唱片,去电影院,或给某人打个电话.然而,所有这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全都是一个人实用的发明创造的结果——他就是托马斯?爱迪生.
在爱迪生之前,马路上,居室里,工厂里,都只能使用靠手工点燃的昏昏蒙蒙的煤气灯.夜幕一降,工厂纷纷关门.电或者电话并不是爱迪生发明的.但是他那种实用性的发明和改进把电和电话的用途推向了每一个角落.
爱迪生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他开现代世界技术革新之先河.这位不知疲倦的发明家把我们从蒸气时代带入了20世纪.
2.爱迪生还在电影、有轨电车、矿业、建筑以及兵器等方面,有许多著名的发明创造.
3. 爱迪生还在一个真空灯泡里观察到热电子发射现象,后人把它称做“爱迪生效应”,热电子发射的发现,为研制电子管奠定了基础.
三、趣闻轶事
1.孵蛋的经历
爱迪生在童年时代就爱动脑筋,好奇心特别强,有一天早晨,全家突然发现爱迪生不见了,到处找也找不到,一直到了晚上,才发现他趴在鸡舍旁,肚子下面压了一大堆鸡蛋,原来他异想天开,要用自己的身体来孵小鸡,结果事与愿违:蛋壳破裂,蛋黄横溢.小爱迪生也明白了:鸡可以孵蛋,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人不能孵蛋.
2.最差的学生
爱迪生喜欢了解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但是对于上学就另当别论了.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当时他家刚搬迁到另一个大湖旁的休伦港不久.整天困在教室里,他感到太没意思了.
像当时的大多数教师一样,这所学校的老师也信奉棍棒教育.爱迪生非常害怕藤条,尽管如此,他仍然学不进老师教的那一大堆知识.而他好问的习惯更使得老师生气.
爱迪生成了班上最差的学生,一连3个月都是如此.后来他听见老师议论他,说他有毛病,说他“addled”.爱迪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addled蛋就是坏的、变质的蛋.一怒之下,他冲出了教室,再也不愿回去.
在家里,他的母亲南茜站在他一边.有一段时间爱迪生时断时续地去过一些别的学校.但大部分时间里是母亲亲自教他.或者不如说,她任由他去自学.在她的鼓励下,他如饥似渴地读书:莎士比亚、历史、《圣经》.在他9岁那年,有一天,她给了他一本科学方面的书,这是他第一次看这种书.书名叫《自然哲学的学校》,它让读者们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从那时候起,艾尔的生活就起了变化.
他如痴似醉地将这本书读完,做了里面所有的实验,然后他做起了自己的实验.他买来化学制品,四处搜寻电线之类的边角料,在卧室里建起了一个实验室.他做的实验之一是将两只大猫的尾巴搁在电线上,将它们的毛相互摩擦,试图产生静电.唯一的结果是他被两只猫抓得鲜血淋淋!
他的另一项早期实验是让一个朋友服用大剂量的起泡粉,希望这种粉在人体内产生的气会像充满气的气球一样将他送上天.
3.艰苦探索,“大海捞针”终于成功了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6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30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40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四、爱迪生的故事
托马斯?阿尔法?爱迪生是一位诞生在好时代里的天才人物.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正在成长壮大,各种条件对于象爱迪生这样有天才的人都是有利的.
爱迪生一家人在十八世纪早期从荷兰来到美国.托马斯?阿尔法生于1847年,是撒缪尔的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托马斯是一个好奇心特别强的孩子.即使还在幼年时代,他就爱读书和做实验.因为他如此爱好空想和不声不响,以致一位老师有一次骂他愚蠢.托马斯的母亲对这个评语很不高兴,她令孩子退学不再返校.母亲自己照管孩子的教育,教他阅读,教他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爱迪生读起书来,领会得快,而且过目不忘.有一次他异想天开,要从一所大图书馆的第一个书架看起,看完书架上每一本书.但在看完了书架上十五英尺厚的书籍后,他放弃了这个野心.
为了挣钱买书和搞科学实验,托马斯就出售他家菜园中的蔬菜.这工作挣不到足够的钱,所以他就开始在一列专跑休伦港、密执安和底特律的火车上卖报纸和糖果.因为人们在南北战争的高潮中急于了解战争的新情况,托马斯在1862年2月间,他十五岁时,决定在他所工作的火车行李车上印刷他自己的报纸《先驱周报》.四年之间他从这张报纸上赚了二千美元.
年轻的爱迪生在火车上工作时继续搞实验,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间实验室.有一天一根磷棒掉在地板上使这节车厢着火.列车长十分生气,在下一个车站把汤姆和他的所有实验设备都扔下了火车,还揍了汤姆一顿,造成永久性伤害,使爱迪生右耳聋了.
爱迪生在开办他的报纸后不久,有一天望见一个小孩在火车前面的铁轨上玩耍.他急忙从站台上跳下把小孩从火车轮子下抢救出来.这孩子的父亲正好是站长,他很感激,主动提出要教会汤姆成为电报员.他在车站夜晚关门后,每周给他上四次课,三个星期之后爱迪生便成为比他老师更好的电报员了.
就他的年龄来说,爱迪生很稳重,有独立性,但他见异思迁,而且对于衣着很不注意. 他开始从一个城市漫游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职业换到另一个职业.因为他的想法太离奇, 不能使雇用他的人满意,雇主们常常叫他卷铺盖走人.在这段时间里,他在印地安纳波利斯,辛辛那提,孟菲斯和路易斯维尔等城市都工作过.
爱迪生去到了波士顿,在那里有人答应给他电报员的工作,主要因为他的求职信中字迹写得工整.当他在波士顿露面时,他是如此的衣冠不整,怪里怪气,以致主管人叫他当天晚些时候去参加电报技术的考试,目的是要故意出难题,使这位青年考不及格.当电报迅速拍进来时,爱迪生意识到电报局的职工们是在和他开玩笑.他们已经和纽约市的电报员安排好,给爱迪生拍一份电报来,越拍越快,企图迫使爱迪生承认他抄不下这么快的电报.但爱迪生没有泄气.他决心以智取胜,于是他开始自己拍出一份电报.他对纽约市的电报员说:“来吧,别去睡觉,使劲吧!”这就结束了这场玩笑,爱迪生也赢得了他的职位,同时还赢得了西联电讯公司最快电报员的称号.
1869年爱迪生借了些钱去到纽约,他在纽约的头三年里,几乎饿死.他睡在一家公司的一间房子里,这公司专给纽约各商行提供股票行情.一天,那台印刷黄金行情的机器不动了.六百家银行和商行都收不到关于那天买进卖出的商情,爱迪生把这机器修好了,因此人家给了他一个经理的职位,月薪三百美元.他很快地就努力改进这台机器,并且还发明了许多新部件.他当时发明的万能印刷机印出了关于金价的全部情报,而不只是以少数字母和数字来显示行情.这是他第一个巨大的成功,金价和股票电报公司的经理马歇尔?莱费兹将军出资四万美元把这台机器和爱迪生的其他几项发明买了下来.
爱迪生就拿这新到手的钱做生意.他在新泽西州纽阿克市开了一家工厂.很快地他就雇了一百五十人制造纪录股票行情的机器了,而他自己则继续试验他的一些新想法.有一段时间在他实验室里共有四十五个不同的发明项目,包括几项对于电报机的重要改进.他想出了一种方法,可从两个相反方向同时各拍出一份电报,随后又想出一种方法,可从一个方向同时拍两份电报.1874年他发明并售给西联电讯公司一种装置,用了它可以在一根电线上拍发四份电报,即从每一方向可同时拍发两份电报.他还改进了一种拍电报的新方法.使之趋于完善.这些发明,仅在电线和电线竿的成本上就为西联电讯公司节约了几百万美元.
西联电讯公司又向爱迪生建议:叫他试制一部商用电话,亚历山大?贝尔已经取得了电话机的专利,但贝尔的电话讥只能在短距离内听见.爱迪生增大了几项改进,被采用了,这些改进直到今天仍然应用在电话上.西联电讯公司为他的几项发明付给爱迪生十万美元.
1876年,爱迪生在新泽西州门洛园建造了一个车间和实验室,由于他在那里搞出了许多奇妙的发明,以后他被人们称为“洛园的巫师”.他开始研究别人为发明白热电灯所作的尝试.他一次再一次地试制一种适于家用的柔光灯.在找到合用的材料之前,他竟试验了两千种以上的材料.他需要某种可放在抽去空气的玻璃容器内,通过电流后能变热并发出光来的材料.他花了十万美元寻找最好的材料.他派人去印度、中国、巴西,最后终于在日本找到了.
在1880年1月,他取得了电灯专利权.爱迪生在门洛园建造了一家生产电灯的工厂,并在纽约市建成了一座发电站.但是直到过了十四年,公众才真正接受他的电灯.在那以后,电灯业发展得规模如此之大.以致爱迪生出售他的电灯股票时,竟得了一百多万美元.
爱迪生一生中得到一千多种发明项目的专利,为了学习更多的科学并使科学为人类服务,他永不停息.他的各种发明为世界增加的财富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人都多.
1931年10月18月,爱迪生在新泽西州奥兰奇城的家中去世,终年八十四岁.几天后全美国都停电一分钟,以纪念这个以他的发明大大改变并改善了各地人民生活的人.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科学家的故事不要太多,50字左右就可以了,我是要做手抄报的![物理科目]
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 )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问题2:有关科学家的故事[语文科目]
牛顿的故事
1642年的圣诞节前夜,在英格兰林肯郡沃尔斯索浦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磅重.接生婆和他的双亲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活到了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从此牛顿便由外祖母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牛顿才回到了母亲身边.大约从5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12岁时进入中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药剂师的房子附近正建造风车,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也制造了一架小风车.推动他的风车转动的,不是风,而是动物.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种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但牛顿对务农并不感兴趣,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每次,母亲叫他同她的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他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求
学
岁
月
牛顿19岁时进入剑桥大学,成为三一学院的减费生,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在这里,牛顿开始接触到大量自然科学著作,经常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类讲座,包括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牛顿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多才的学者.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正当牛顿准备留校继续深造时,严重的鼠疫席卷了英国,剑桥大学因此而关闭,牛顿离校返乡.家乡安静的环境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以整个宇宙作为其藩篱.这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就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
晚
年
时
光
随着科学声誉的提高,牛顿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他被当选为国会中的大学代表.作为国会议员,牛顿逐渐开始疏远给他带来巨大成就的科学.他不时表示出对以他为代表的领域的厌恶.同时,他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和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如胡克、莱布尼兹等进行科学优先权的争论上.
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堂皇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此时的牛顿非常富有,被普遍认为是生存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他任职的二十四年时间里,他以铁拳统治着学会.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选举.
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1727年3月20日,伟大艾萨克·牛顿逝世.同其他很多杰出的英国人一样,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镌刻着: 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伟
大
的
成
就
在牛顿的全部科学贡献中,数学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数学生涯中的第一项创造性成果就是发现了二项式定理.据牛顿本人回忆,他是在1664年和1665年间的冬天,在研读沃利斯博士的《无穷算术》并试图修改他的求圆面积的级数时发现这一定理的.
微积分的创立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牛顿为解决运动问题,才创立这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的,牛顿称之为"流数术".它所处理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切线问题、求积问题、瞬时速度问题以及函数的极大和极小值问题等,在牛顿前已经得到人们的研究了.但牛顿超越了前人,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对以往分散的努力加以综合,将自古希腊以来求解无限小问题的各种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通的算法——微分和积分,并确立了这两类运算的互逆关系,从而完成了微积分发明中最关键的一步,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
1707年,牛顿的代数讲义经整理后出版,定名为《普遍算术》.他主要讨论了代数基础及其(通过解方程)在解决各类问题中的应用.书中陈述了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用大量实例说明了如何将各类问题化为代数方程,同时对方程的根及其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出了方程论方面的丰硕成果,如,他得出了方程的根与其判别式之间的关系,指出可以利用方程系数确定方程根之幂的和数,即“牛顿幂和公式”.
牛顿对解析几何与综合几何都有贡献.他在1736年出版的《解析几何》中引入了曲率中心,给出密切线圆(或称曲线圆)概念,提出曲率公式及计算曲线的曲率方法.并将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总结成专论《三次曲线枚举》,于1704年发表.此外,他的数学工作还涉及数值分析、概率论和初等数论等众多领域.
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理所当然的开创者.他系统的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他在自然科学中最辉煌的成就.那是在假期里,牛顿常常来到母亲的家中,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却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那个坐在花园里的人的头脑开了窍,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切物体都受到差不多总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顿思索着.终于,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他认为太阳吸引行星,行星吸引行星,以及吸引地面上一切物体的力都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力,还用微积分证明了开普勒定律中太阳对行星的作用力是吸引力,证明了任何一曲线运动的质点,若是半径指向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点,且绕此点扫过与时间成正比的面积,则此质点必受指向该点的向心力的作用,如果环绕的周期之平方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则向心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牛顿还通过了大量实验,证明了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 / r 2)(m1和m2是两物体的质量,r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在同一时期,雷恩、哈雷和胡克等科学家都在探索天体运动奥秘,其中以胡克较为突出,他早就意识到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但他缺乏象牛顿那样的数学才能,不能得出定量的表示.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构成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这些定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
1687年,牛顿出版了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一部力学的经典著作.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
在光学方面,牛顿也取得了巨大成果.他利用三棱镜试验了白光分解为的有颜色的光,最早发现了白光的组成.他对各色光的折射率进行了精确分析,说明了色散现象的本质.他指出,由于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率和反射率不同,才造成物体颜色的差别,从而揭开了颜色之迷.牛顿还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并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线运动路径.他的“微粒说”与后来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此外,他还制作了牛顿色盘和反射式望远镜等多种光学仪器.
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在几乎每个他所涉足的科学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成绩.他研究过计温学,观测水沸腾或凝固时的固定温度,研究热物体的冷却律,以及其他一些只有在与他自己的主要成就想比较时,才显得逊色的课题.
趣
闻
轶
事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被选为三一学院初级院委,翌年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高级院委.1669年,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巴罗让贤,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牛顿并不善于教学,他在讲授新近发现的微积分时,学生都接受不了.但在解决疑难问题方面的能力,他却远远超过了常人.还是学生时,牛顿就发现了一种计算无限量的方法.他用这个秘密的方法,算出了双曲面积到二百五十位数.他曾经高价买下了一个棱镜,并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用它试验了白光分解为的有颜色的光.开始,他并不愿意发表他的观察所得,他的发现都只是一种个人的消遣,为的是使自己在寂静的书斋中解闷.他独自遨游于自己所创造的超级世界里.后来,在好友哈雷的竭力劝说下,才勉强同意出版他的手稿,才有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问世.
作为大学教授,牛顿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领带不结,袜带不系好,马裤也不纽扣,就走进了大学餐厅.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脑海了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错误的把它当成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离他而去.牛顿也因此终生未娶.
牛顿从容不迫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结果作出了科学史上一个个重要的发现.他马虎拖沓,曾经闹过许多的笑话.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想吃鸡蛋时,却发现锅里是一只怀表.还有一次,他请朋友吃饭,当饭菜准备好时,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独自进了内室,朋友等了他好久还是不见他出来,于是朋友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全吃了,鸡骨头留在盘子,不告而别了.等牛顿想起,出来后,发现了盘子里的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便转身又进了内室,继续研究他的问题.
科
学
巨
人
的
另
一
面
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学生们肯定不止一次接触到牛顿这一非同凡响的名字.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他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提出过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大定律、白光由各色光组成的理论,并开创了微积分学,等等.在迈克尔·怀特所著的《100位杰出人物》一书中,艾萨克·牛顿(1642~1727)被列为最具影响力人物之第二,排在穆罕默德之后,耶稣基督之前.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当然是因为他对科学发展的杰出贡献.
人们往往倾向于把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科学家看作是品德高尚的天才和圣人,无数荣誉和光环围绕着他们,使人们难以了解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真实性情.新近出版的《牛顿传:最后的炼金术士》,通过大量翔实的资料和原始档案,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牛顿.
这位站立在巫术终结和科学兴起的历史转折点上的天才,通过对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探索,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也使他将自己一生中更多的精力花费在炼金术上,牛顿总共留下50多万英文单词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单词的神学手稿,而这些工作与他的科学发现很难说是毫无关联的.除此之外,他还专门研究过治疗想像中他所患疾病的药物.
此书作者基于科学发生学的视角,提出了牛顿痴迷炼金术与奠立近代科学基础之间的重大关联.他借助牛顿遗留下来的重要信件和从未发表过的笔记,阐释了牛顿从事炼金术和神学研究对于他发现万有引力,以及后来进行的统一场论研究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1936年,牛顿真实的另一面才逐渐显露出来,而这要归功于20世纪的经济学大师、牛顿研究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当时有一批牛顿遗留下来的文件在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这些文件是大约50年前由剑桥大学所接受的捐赠中被认为“不具科学价值”的一部分收藏品.结果,凯恩斯在拍卖中购得这批文件.
凯恩斯在研读这批从未向世人公布过的秘密文件后,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演说,将历史上这位最著名和最崇高的科学家描绘成一个受到争议的性格偏执者.凯恩斯对牛顿的重新评价值得我们正视和思考:“从18世纪以来,牛顿一向被认为是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近代科学家,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教导我们作出冷静的思考和无偏的推理.可是现在我要说,我不认为如此,我不认为任何人在看完那一箱文件之后,还会把他看成是那样一位道德高尚的伟人.”
无独有偶,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一书中也对牛顿做过不客气的评价:牛顿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他和其他院士的关系声名狼藉.他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激烈的争吵中度过.他有意识地报复了皇家天文学家约翰·夫莱姆斯梯德,又与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发生了更为严重的冲突.莱布尼茨和牛顿各自独立地创造了微积分,尽管牛顿发现微积分要比莱布尼茨早若干年,但他很晚才出版自己的著作.于是,谁是微积分的第一创造者,成了当时科学界争吵的一件大事.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为牛顿辩护的文章均出自牛顿本人之手,只不过是用朋友的名义发表的.无奈的莱布尼茨只得请求英国皇家学会予以裁定,而作为皇家学会会长的牛顿指定了一个由牛顿自己的朋友所组成的“公正的”委员会来审查,更有甚者,牛顿自己写了委员会的报告,以皇家学会的名义发表,正式谴责莱布尼茨剽窃.
至于牛顿为什么痴迷于炼金术,也颇令人费解.人们很难相信,对财富并非极度渴望的牛顿,只是为了获取财富之源会花费那么多精力,但同样不能令人信服的是,他是在通过这种形式进行科学探索.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可能较为可信———牛顿的自大,使他希望通过炼金术试验的成功来超越他那个时代和以往数百年间的竞争对手.
如果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炼金术,我们应当承认它至少带来了一些有用的技术和工具.并且炼金术可能或多或少地激发了牛顿的灵感,有助于他在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发现.
阅读这本《牛顿传》可以得到的启示是,科学巨人同样可能走向歧途,他们的人格或个性也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他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第一位的,而这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探索永远不会被贬低或者忘却.
问题3:有关于科学家的故事[物理科目]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试验.
它用了两个质量相同但大小不同的铁球同时从比萨斜塔的塔顶落下,结果两个球同时落在地面,这个实验证明在地球上相同质量的物体无论体积大小,受到的地心引力是完全相同的.
问题4:有没有关于科学家的故事?发明,发现的都行[语文科目]
一
爱迪生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在七十五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爱迪生为难地说:“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呢!”
二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牛顿的故事
有一天傍晚,沉思中的牛顿下意识地向后院的苹果园走去.园子里,苹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苹果,空气中充满着沁人心脾的果香,对此,牛顿全然不觉.
突然,“ 吧嗒 ” 一声,树上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被风吹落在地上.牛顿的思路一跳:咦!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掉?难道是地球的引力在吸引着它?!
牛顿立即进行了联想,并推而广之.认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和地球使月球围绕自己转动的力,以及太阳使行星围绕自己转动的力,都是相同的.得出了地心引力,人们又把它叫做 “ 万有引力 ” .
问题5:科学家的故事,急,[语文科目]
1 贝尔发明电话.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