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提问关于“神十授课直播_神十的太空授课是在哪天?”的问题,52IJ师说平台通过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以下关于“神十授课直播_神十的太空授课是在哪天?”的一些有用参考答案。请注意:文中所谈及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真正观点,也请不要相信各种联系方式。下面是本网所整理的“神十授课直播_神十的太空授课是在哪天?”的相关信息:
神十的太空授课是在哪天?
科目: 关键词:神十授课直播神十飞天,这次最让人期待的亮点之一即是航天员将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首位“太空老师”.
授课内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开展双向互动交流.
何时讲?具体时间综合考虑再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本次科普教育活动将在组合体运行期间择机进行,具体时间将综合考虑飞行任务安排、航天员作息情况和测控通信等保障条件最终确定.届时,将通过媒体全程直播这次活动.
据了解,此次授课将持续约40分钟.
其他回答
时间待定将全程直播
此次飞行任务过程中,将安排航天员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
武平表示,本次科普教育活动是我国利用载人航天飞行普及航天知识的一次尝试,目的是向中小学生传递航天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
关于授课内容,她介绍说,主要是使中小学生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神十太空授课具体讲了哪些知识点?分别是通过什么实验讲解的?[物理科目]
本次授课内容主要通过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如何测物体的质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一些物理现象,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
问题2:神十,太空授课全过程,是全过程!好的好的话可以加分!
http://www.iqiyi.com/life/20130620/c0010b1d98c44f68.html
问题3:神十太空授课中王亚平结尾说的一句关于中国梦的一句话![语文科目]
飞天深邃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求加分
问题4:看神十太空授课后感受 急[物理科目]
是你老师给你们出的家庭作业吧?这样写:
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中显示了物理想象,看到我国的宇航员在飞船中自由活动,让我浮想联翩,想到以后我也要为我国的太空发展出一份力.后面的你想到如何出力,想到努力学习,然后考上大学等等,研究最新的能量帮助飞船飞的更高更远,研究最新的材料,让飞船更大,更轻等等等等.后面的写什么都可以啦,只要是想的 随便写.
问题5: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600字,急.600字,以观看者的角度写[物理科目]
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22年.终于,在2007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
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
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 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