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提问关于“林则徐女婿_妥协的意义 阅读答案林则徐与其女婿的故事,论述了什...”的问题,52IJ师说平台通过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以下关于“林则徐女婿_妥协的意义 阅读答案林则徐与其女婿的故事,论述了什...”的一些有用参考答案。请注意:文中所谈及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真正观点,也请不要相信各种联系方式。下面是本网所整理的“林则徐女婿_妥协的意义 阅读答案林则徐与其女婿的故事,论述了什...”的相关信息:
妥协的意义 阅读答案林则徐与其女婿的故事,论述了什...
科目: 关键词:林则徐女婿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一方的意愿就能解决好,务实的、通权达变的妥协是圆满结局不可缺少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都只为自己考虑,忽视他人的利益和感受,挡住别人路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路堵死,让原本可以圆满解决且双方受益的问题,激化成矛盾冲突.如果多一点谅解和妥协,予人方便自己方便.必要的妥协不是失败,而是双赢.
当然,妥协不是无原则的让步,不是强压下的退缩.而是充满智慧的以退为进,也是获得胜利的艺术.妥协能够消除冲突,拒绝妥协,必然是对抗的前奏;我们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扎实.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林则徐的事迹和故事要有具体的经过[历史科目]
林则徐(1785-1850) 则徐之名的来源:则,君子是则是效.徐:巡抚徐嗣曾(新任福建巡抚徐嗣曾是一个清官)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少穆石麟,据程恩泽《题林旸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林则徐出生那天晚上,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为是吉兆,因此在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林则徐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青少年
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嘉庆九年(1804年),20岁中举人.父亲的淳淳教导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外出当塾师.在十一年(1806年)秋,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这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次年初,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他在张幕中获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入官场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实现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十九年(1814)授编修.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撰文官、翻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云南的正副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在京官时期,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于是,他“文学而潜修”.为了通于政事,“益究心经世学,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在京师为官七年中,他广泛搜集元、明以来几十位专家关于兴修畿辅水利的奏疏、著述,写了《北直水利书》.书中明确指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农为天下本务,稻又为农家之本务”.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倡种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北运及由此产生的漕运积弊问题.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曾在京参加过一些士大夫“雅歌投壶”的文艺团体“宣南诗社”,结识了龚自珍、魏源等人,在诗社里进行诗文酬唱活动.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他积极甄拔人才,建议兴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种阻力难以应付,曾发泄“支左还绌右”“三叹作吏难”这样的苦闷.终于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辞职回籍.林则徐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但由于性情过于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林则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很快跨入官场上青云直上时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在任上,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江苏这一年夏秋之际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林则徐反对调兵镇压,亲自赴松江安定灾民,采取一系列救灾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年底入觐归来,署江宁布政使,让林则徐负责全省灾赈事务.但道光四年秋,林则徐先后遭父母丧,在籍守制.直至十年正月再度出仕.
道光十年(1830年)服丧完毕.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岁之中,周历三省、所至贪墨吏望风解缓.疆臣重其才,皆折节倾心下之.”他为清朝统治的长远利益,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十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流情况.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林则徐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道光十二年(1833年),江苏大水灾,林则徐不顾报灾限期和朝廷斥责,详尽陈述灾情,呼吁缓征漕赋,提出“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请求,这对发展生产,苏息民困在客观上起了有利的作用.同时,他分析水灾原因是由于吴淞江、黄浦江、娄河及与之相表里的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于是决定兴修白茆河、娄河,还修建海塘,这些在我国水利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林则徐对清王朝的财经政策、贸易政策提出异议,反对一概禁用洋钱,并第一次婉转地向道光帝提出了一套自铸银币,建立本国银本位制度的主张.这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这也是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保护民族经济独立发展,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先进思想.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的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林则徐整饬吏治,严惩贪赃枉法.“要正人,先正已”.“身教重于言教”,林则徐十分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为人表率.在出任湖北布政时,入湖北发出《传牌》,禁止沿途阿谀奉迎,借端勒索.在总督任内,仍保持“一切秉公办理”的作风.林则徐办事兢兢业业,是当时官场中最廉明能干、正直无私受群众爱戴的好宫.
禁鸦片及之后经历
当时鸦片问题渐成为政治性争论问题之一.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请准民间贩卖吸食,使鸦片走私合法化;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炉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林则徐曾向朝廷上奏,请求严禁鸦片.未等皇上批示,就开始在全省厉行禁烟,收缴烟土、烟膏与烟具,并配制“断瘾药丸”,供人戒烟,成效卓著.随后又一道奏折,力陈烟禁特别是杜绝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并针对反对派的驳斥强调说:“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举棋不定的道光帝认识到严禁鸦片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被迫接受严禁主张,决定禁烟.十一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
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15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不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市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降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2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林则徐在广州查鸦片的过程中,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被.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道光帝盲目骄傲,下旨停止英国贸易.于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日(1840年1月5日),清廷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定海失陷,琦善到广州,与林则徐反其道而行之.在英侵略者威胁利诱下,擅自签定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的《穿鼻草约》.但他却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林则徐.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在赴戌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尚告诫“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林则徐的远见卓识,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在任滇都时,他提出整顿云南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着萌芽中的资本主义思想.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辞归.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在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终年66岁.死后晋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问题2:林则徐的故事
林则徐,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嘉庆九年(1804年),20岁中举人.父亲的淳淳教导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外出当私塾.在十一年(1806年)秋,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这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次年初,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他在张幕中获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实现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十九年(1814)授编修.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撰文官、翻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云南的正副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在京官时期,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于是,他“文学而潜修”.为了通于政事,“益究心经世学,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在京师为官七年中,他广泛搜集元、明以来几十位专家关于兴修畿辅水利的奏疏、著述,写了《北直水利书》.书中明确指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农为天下本务,稻又为农家之本务”.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倡种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北运及由此产生的漕运积弊问题.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曾在京参加过一些士大夫“雅歌投壶”的文艺团体“宣南诗社”,结识了龚自珍、魏源等人,在诗社里进行诗文酬唱活动.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他积极甄拔人才,建议兴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种阻力难以应付,曾发泄“支左还绌右”“三叹作吏难”这样的苦闷.终于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辞职回籍.林则徐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但由于性情过于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林则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很快跨入官场上青云直上时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在任上,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江苏这一年夏秋之际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林则徐反对调兵镇压,亲自赴松江安定灾民,采取一系列救灾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年底入觐归来,署江宁布政使,让林则徐负责全省灾赈事务.但道光四年秋,林则徐先后遭父母丧,在籍守制.直至十年正月再度出仕.
道光十年(1830年)服丧完毕.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岁之中,周历三省、所至贪墨吏望风解缓.疆臣重其才,皆折节倾心下之.”他为清朝统治的长远利益,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十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流情况.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林则徐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道光十二年(1833年),江苏大水灾,林则徐不顾报灾限期和朝廷斥责,详尽陈述灾情,呼吁缓征漕赋,提出“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请求,这对发展生产,苏息民困在客观上起了有利的作用.同时,他分析水灾原因是由于吴淞江、黄埔江、娄河及与之相表里的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于是决定兴修白茆河、娄河,还修建海塘,这些在我国水利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林则徐对清王朝的财经政策、贸易政策提出异议,反对一概禁用洋钱,并第一次婉转地向道光帝提出了一套自铸银币,建立本国银本位制度的主张.这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这也是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保护民族经济独立发展,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先进思想.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的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林则徐整饬吏治,严惩贪赃枉法.“要正人,先正已”.“身教重于言教”,林则徐十分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为人表率.在出任湖北布政时,入湖北发出《传牌》,禁止沿途阿谀奉迎,借端勒索.在总督任内,仍保持“一切秉公办理”的作风.林则徐办事兢兢业业,是当时官场中最廉明能干、正直无私受群众爱戴的好宫.
当时鸦片问题渐成为政治性争论问题之一.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请准民间贩卖吸食,使鸦片走私合法化;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炉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林则徐曾向朝廷上奏,请求严禁鸦片.未等皇上批示,就开始在全省厉行禁烟,收缴烟土、烟膏与烟具,并配制“断瘾药丸”,供人戒烟,成效卓著.随后又一道奏折,力陈烟禁特别是杜绝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并针对反对派的驳斥强调说:“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举棋不定的道光帝认识到严禁鸦片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被迫接受严禁主张,决定禁烟.十一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
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林则徐在广州查鸦片的过程中,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被.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道光帝盲目骄傲,下旨停止英国贸易.于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日(1840年1月5日),清廷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定海失陷,琦善到广州,与林则徐反其道而行之.在英侵略者威胁利诱下,擅自签定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的《穿鼻草约》.但他却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林则徐.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光绪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在赴戌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尚告诫“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林则徐的远见卓识,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在任滇都时,他提出整顿云南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着萌芽中的资本主义思想.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辞归.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在赴任途中,于十月十九日(31日12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终年66岁.死后晋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问题3:林则徐故事简介[语文科目]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①,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问题4:林则徐的女婿是左宗棠吗?
原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家族联姻史
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他有个连襟叫曾国藩.
曾国藩有个儿子叫曾纪鸿,他的女婿叫梁启超.
梁启超生了个儿子叫梁思成,梁思成娶了个老婆叫林徽因,林徽因的前男友叫徐志摩.
曾国藩女儿嫁给了陈宝箴,抱了个孙子叫陈寅恪.
陈寅恪的儿子过继给了曾国藩的曾孙女,生了个娃叫叶剑英.
叶剑英的舅舅有个干女儿叫江青,江青先找了个男人叫黄敬,又找了个男人叫毛zd
毛z东有个前妻叫贺子珍,她侄子叫贺G强.
黄敬和梁启超的孙女结婚生了个娃叫俞Z声,黄敬有个外甥叫姚依林,姚依林的女婿叫王岐山,还有个女婿叫孟学农.
俞Z声的曾祖叫俞明震,娶了曾纪泽的女儿,是鲁迅的老师.
叶剑英的老婆是曾宪植,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宪植的表兄的女儿的儿子叫蒋经国,他爸叫蒋中正.(这句最绕)
俞Z声的二舅舅叫范文澜,范文澜桃李满天下,
最有名的一个叫郭沫若,还有一个叫汪精卫.
汪精卫的老婆是陈璧君,陈寅恪的外甥女.
问题5:林则徐除还有什么爱国故事[历史科目]
林公井,林公车的故事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尚告诫“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林则徐的远见卓识,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
2000年9月20日,在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15周年之际,坐落在林则徐出生地福州市左营司的“林则徐星”纪念碑 福州林则徐出生地纪念馆
揭幕,寓意着“林则徐星”从这里升起.1996年6月7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发现了一颗小行星.按照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规定,谁发现了小行星,谁就拥有命名权.陈建生院士领导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成员、北京天文台朱进博士,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科院的建议.“林则徐星”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沿椭圆轨道以4.11年的周期绕太阳运动.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