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提问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_哥本哈根的气候怎样杜绝气候峰会的内容.”的问题,52IJ师说平台通过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以下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_哥本哈根的气候怎样杜绝气候峰会的内容.”的一些有用参考答案。请注意:文中所谈及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真正观点,也请不要相信各种联系方式。下面是本网所整理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_哥本哈根的气候怎样杜绝气候峰会的内容.”的相关信息:
哥本哈根的气候怎样杜绝气候峰会的内容.
科目: 关键词: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哥本哈根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夏季平均气温最高约为22°C(72°F),最低约14°C(57°F),而冬季的低温约在0°C(32°F)左右.降雨量也十分适中,但全年四季皆有雨.冬季仅有少量降雪.
其他回答
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丹麦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冷,大部分地区气候与我国相似。丹麦的气候介于北欧和中欧之间,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受大西洋吹来的西南风影响,丹麦 气候冬暖夏凉,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不过15度至17度,但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夏季气温有所升高,高时也达到30度左右。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约在0度上下。全年大部分时间盛行来自海洋的西风,空气潮湿。年降水量450一750毫米,大致由西向东递...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大会上中国代表建议,会议进程,各方代表的发言简要内容等,[政治科目]
1、要求发达国家加大减排力度,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资金援助...(所有).中国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既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进程太多,建议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3、中国不多说,不知道只好算你没良心,小Z同学~
以下为各国态度
欧盟:“如果奥巴马总统飞越大西洋(600558,股吧)来到哥本哈根,却只是把美国之前宣布的减排目标重复一遍的话,那将会令人感到相当意外.”这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代表欧盟进行谈判的瑞典环境大臣安德烈亚斯·卡尔格伦,在会议首日(12月7日)进行发言时的表态.
在会议东道国丹麦首相拉尔斯·L·拉斯穆森高调声称“达成协议完全可能”后,卡尔格伦的上述说法,立即将未来两周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情形揭示了出来.
卡尔格伦还声称,欧盟已准备好将自身的减排目标从20%提高到30%,但这将需要与会其他各方同样做出进一步努力.
德国:谋求发挥减排领军作用
要点:希望通过气候保护促其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除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德国还谋求在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军作用.
在国际减排方面,德国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应承担主要减排义务,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国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希望通过倡导气候保护来促进其世界领先的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总理默克尔11月3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一致行动,消除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默克尔表示,希望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够为实现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这一目标达成共识.默克尔说:“我们需要一个新协议,全世界都注视着美国和欧洲.”她强调,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机会不容错过,克服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才能实现.默克尔敦促美国国会采取实际行动,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法案,为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果作出贡献.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当时联邦议院决定,在1999年的基础上,到2005年,德国将来自工业、家庭和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降低25个百分点.在这一计划的约束下,2007年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1.3%.
2008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由政府提出的《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40%.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对国家能源需求的贡献率,争取到2020年使德国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从15%增至30%.德国还将斥巨资促进清洁能源汽车和新型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推广.
俄罗斯:有实力达减排40%目标
要点:提议建立多边或全球环境保护基金
日前,记者采访了俄罗斯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代表处全球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阿列克谢?科科林.他表示,俄罗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俄政府并不认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
科科林说,俄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相关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将会有效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进而有助于降低俄罗斯的排放水平.但他认为,俄政府这些行动的动机更多是想要摆脱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
科科林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年6月份在八国集团峰会之前对俄罗斯应承担的国际减排义务作了阐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300亿吨;二是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使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10%-15%.科科林认为,这里需要加以修正,因为这一指标中没有考虑森林的因素,森林能吸收大约10%的温室气体,再加上俄经济增速超过排放增速,如2000年至2007年俄经济高速增长,而每年排放只增加1%-1.5%,俄罗斯实际能够达到40%的减排目标.由此可见,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当然这需要俄罗斯在节能、提高能效及植树造林方面付出努力.
科科林认为,俄罗斯可有条件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俄正在讨论中的方案是建立多边或全球性基金,类似于全球环境基金,将从事绿色技术转让、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适应气候变化以及防止热带雨林大规模商业砍伐等相关工作.这类基金不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机制下运行,因为会约束提供资金的国家数量,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公约,可以接受公约相关机构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将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
澳大利亚:积极推动减排立法
要点: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澳大利亚陆克文政府执政以来一直将气候变化问题列为优先施政目标.澳政府力促国内在12月联合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通过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南太平洋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变暖会影响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威胁澳大利亚周边岛屿的生存,但是由于国内利益集团的分歧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澳大利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直踯躅不前.直至2007年12月3日,新任总理陆克文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是陆克文及其政府当天宣誓就职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他当时发表声明说,“这是新政府的第一项正式行动,显示了新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决心,对于澳洲继续在国内以及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克文政府积极推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被誉为“最为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之一”,目标是要到2020年,将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25%.议案中还约束澳大利亚的近千家大型污染排放公司必须购买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这些企业的排放量占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5%以上.
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严重依赖煤炭发电,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部8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从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6%.如果不对温室气体排放加以控制,到2020年,澳大利亚的碳污染程度将比2000年严重20%.
澳大利亚政府原定于明年开始实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但该议案在提交国会后受阻,连连遇挫.目前,澳政府与反对党仍在协商之中,继续力促议案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得以通过.
巴西:“自愿做出”减排决定
要点:巴西还有巨大的减排潜能
本报巴西利亚电巴西政府11月13日宣布,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预期基础上减少36.1%至38.9%.巴西将于12月向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交这一减排计划.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总统卢拉11月13日在圣保罗召集民事办公室、环境部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减排目标问题达成一致.巴西民事办公室主任迪尔玛?罗塞芙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希望这一“自愿做出”的减排承诺能向全世界表明巴西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确立场.
罗塞芙说,最乐观的估计是到2020年实现减排38.9%的目标,其中农牧业减排6.1%,能源业减排7.7%,钢铁企业减排0.4%.有分析说,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巴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时将接近其1994年的排放水平,相当于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
作为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态度鲜明,总统卢拉多次要求发达国家充分意识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在减排问题上作出更强有力的承诺.
由巴西科技部组织编制的一份初步报告指出,巴西目前林场总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与德国差不多.只要巴西在18%的林场中缩减毁林面积80%的目标,就相当于少排放1.21亿吨二氧化碳.巴西又是生物燃料研发大国,如果进一步推广生物燃料应用,每年还可以少排放5000万吨二氧化碳.此外,如果政府部门资助农业领域退耕还林,将可以恢复1100万公顷用于放牧的草地.
巴西全国宽间研究所的气象问题专家卡洛斯?诺伯雷表示:“这还仅仅是初步估计,但是已经足以表明巴西具有巨大减排潜力.”
非洲: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要点:寻求650亿美元环境赔偿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非洲国家统一立场,寻求工业化国家交付650亿美元,作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响最大的受害国的赔偿.
今年8月,非洲国家接连召开10国部长级会议和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共同立场.9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4个成员国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召开首脑会议,进一步就气候变化问题协调立场.10月上旬,非洲国家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举行会议,确定了寻求工业化国家650亿美元环境赔偿的方案,并要求工业化国家在2020年以前,把排放量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上降低至少40%.
非洲有53个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有较大发言权.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在9月初表示,非洲国家就是要利用“数量”优势,寻求有利的气候变化公约,否则将否决任何协议.他还透露,非洲将派出统一团队赴会,代表非洲各国和非盟进行谈判,决不允许再达成一个不利于非洲的协议.
非洲国家还准备同岛屿国家和其他一些穷国形成80国联盟,寻求到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同工业化前相比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这实际上是要求工业化国家达到至少45%的减排量.
今年早些时候,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指出,北半球的污染与该国80年代遭受的饥荒有很大关系,富国应给予赔偿.
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全球人道主义论坛”今年5月发表的报告,全球最贫困的50个国家的总排放量不到1%,但它们却承受着90%以上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美国:对气候谈判仍持消极态度
要点:要对转让先进能源技术设置障碍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推动国会通过立法对美国的气候政策做出中长期规划,但是这一立法进程远落后于预期.当前,作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表现消极,致使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全面气候协定的前景不乐观.
美国在前总统布什时期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令国际社会备感失望,因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消极态度,美国一直成为被抨击的对象.
在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了比较积极的立场.在今年9月下旬对联大发表的首次讲话中,奥巴马承认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并认为气候变化只能靠人类自身去解决.奥巴马坦承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发达国家有义务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带头作用.美国将通过投资清洁能源、提高能效以及减少排放等实现减排目标.
根据美国众议院6月底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又称气候法案),美国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到2050年减少83%.法案还引入了名为“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推动美国国内形成碳交易市场.
在参议院民主党人9月底公布的气候法案中,以2005年为基础,将2020年和2050年的减排目标分别设定为20%和80%,将短期减排目标设定得更高.但分析人士认为,此法案过关的难度很大.
11月3日,美欧首脑会议发表的共同宣言表明,美国希望实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0%的目标.
目前,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企业间的商业交易是技术转让的主要渠道.美国政府认为,企业间的技术转让涉及商业利益和知识产权,因此要遵循市场规则,努力达到共赢.为此,美国政府对推进技术转让一直不太积极,有时甚至对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清洁能源技术设置障碍.美国众议院6月份还通过一项决议,声称要制定政策防止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削弱美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
日本:减排目标引发国内争论
要点:担心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日本民主党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态度较为积极,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不久便提出了“减排25%”的目标.但此举在日本国内引发争论,经济界对“减排25%”抵触情绪严重,这一目标能否细化落实仍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鸠山政府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帮助和技术转让则态度积极.
此前的自民党时代,福田内阁虽然提出了2050年比2005年减排60%至80%的长期目标,但未就2020年中期目标表态.麻生内阁迟至今年6月才表明2020年比2005年减排15%的中期目标.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这一减排目标过于消极.
鸠山当选日本首相后,于9月下旬宣布了2020年比1990年减排25%的中期目标,并在西方媒体中获得好评.
尽管鸠山在表态中为日本留下余地,强调上述减排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构筑一个包括世界上所有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在内的公平有效的国际框架.但是,这一目标仍在日本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日本经济界主要担心过高的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钢铁、电力、石油等方面.目前,日本经团联等经济组织以及部分大企业负责人纷纷公开要求政府重新考虑这一目标,不少企业负责人声称“减排25%”的目标将会进一步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和失业增加.根据麻生内阁时代的测算,即使8%的减排目标,也将使日本实际GDP年均下降0.6%,失业率增加0.2%个百分点,家庭年均负担增加7.7万日元;如果以25%为目标,日本失业率将增加1.3个百分点,家庭负担则会增加36万日元.在反对势力的要求下,鸠山内阁已于10月底决定重新测算25%的减排目标对家庭负担的影响.
咳咳,某Z你个懒鬼.百度上有为什么不自己找呢?
问题2: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谁有本次大会的比较客观的报道 最好是比较完整的[语文科目]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将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今年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广泛视为是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最后的一次机会.
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高度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关注重点.
哥本哈根会议的宗旨及预期目标
官员们将达成一个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续方案.根据UNFCCC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
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会议的焦点问题
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但是哪些国家应该减少排放?该减排多少呢?比如,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最近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译注,链接文章中的图见下,卫报).但在历史上,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远超过中国.而且,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中国政府争辩说,从道义上讲,中国有权力发展经济、继续增长,增加碳排放将不可避免.而且工业化国家将碳排放“外包”给了发展中国家——中国替西方购买者进行着大量碳密集型的的生产制造.作为消费者的国家应该对制造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责,而不是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影响到COP15能否成功.同时,还有人怀疑现在采取的任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可能都显得微不足道、为时已晚.卫报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近9成的气候学家不相信通过政治手段能避免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根据欧盟定义的级别,2℃,意味着“危险”.
中国开始积极应对世界气候问题
从全球来讲,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 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而中国也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比上年增加126.79%.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英文: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制定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具体问题体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
公约参加国有189个,有5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京都议定书》
(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并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I中规定国家在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这两个条件中,“55个国家”在2002年5月23日当冰岛通过后首先达到,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达到了“55%”的条件,条约在90天后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问题3:哥本哈根得气候类型?
哥本哈根位于丹麦最大的岛西兰岛上,与瑞典的马尔默隔海相望.城市的一小部分位于哥本哈根海上风电厂阿玛格尔岛上.请注意,哥本哈根和哥本哈根县是两回事,哥本哈根并不属于哥本哈根县,而是一个独立的市.
从地质上来看哥本哈根位于冰川时期留下来的冰碛层上(丹麦大多数地区是冰碛层).
哥本哈根气候温和,从图上可以看出大温度计最高温度为摄氏30度,最低温度为零下20度,哥本哈根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超过这个温度范围.丹麦人热爱自然,由丹麦画家维格·维涅柏设计的旅游招贴画“鸭妈妈”画的是一位警察阻断了所有交通以便让一个母鸭子带领小鸭子横过马路.有的人甚至极端到连苍蝇也不打,认为“他们也有生存权利”.城中没有太高的建筑,风景秀丽.有好几处市政府为旅游者免费提供的自行车,由在车轮上作广告的公司提供财政支出.
哥本哈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夏季平均气温最高约为22°C(72°F),最低约为14°C(57°F),而冬季的低温约在0°C(32°F)左右.降雨量也十分适中,但全年四季皆有雨.冬季仅有少量降雪.
问题4: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问题最近举行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大家觉得结果会怎么样?对未来会产生何种影响?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何种影响?新能源会爆发吗?
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制定的减排标准很高,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等)技术落后,一般都达不到那么低的排放量.事实上,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程度高,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高,发展中国家尽管单位产值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发达国家高,但总量小,所以对气候变暖造成重大影响的是发达国家.欧美提高排放标准,旨在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么买他的最新减排设备和减排技术,花掉咱们的外汇储备;要么减缓咱们的经济发展,不对他们构成威胁.
如果谈判失败,欧美各国可能以炭关税的形式形成新的贸易壁垒,而最大的受害者一定是中国,因为我们现在的GDP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现阶段,国内消费仍然严重不足,而温总理最新报告指出,19个行业产能过剩.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第一个不行了,第二个又没有起来,而寄予厚望的“投资”又带来高房价、通货膨胀等问题,政府将会变的非常难受.所以,这次会议不谈崩,咱们还有希望继续谈,一旦谈崩,中国将深受其害,出口更加困难,失业加剧,经济发展减速等等.
问题5: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政治科目]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
会议达成无约束力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十九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潘基文当天发表了一篇充满感情色彩的讲话.他说,过去的两天令人“筋疲力尽”.我们进行的讨论“时而有戏剧性,时而非常热烈”.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潘基文说,他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所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本次会议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他表示,过去十三天的谈判相当复杂,进展相当艰难.虽然本次会议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他将尽力推动在二0一0年实现这一点.
本届气候变化大会于十二月七日到十九日在哥本哈根召开,比原计划晚一天闭幕.会议的最终阶段为领导人会议,于十八日起举行,约一百三十国领导人与会,被联合国官员形容为“历史盛事”.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