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师说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抗震等级划分_抗震等级的划分及列度与设防的关系,烈度与震级的关系”,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对一定地点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等.例如,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
每个地区都由烈度(国家勘测),确定抗震等级和建筑物檐口高度,结构类型,建筑类别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房屋建筑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是监理单位的,这个问题始终模糊不清,希望有设计单位给予指教,
抗震等级就是抵抗地震烈度的等级,设防烈度就是校核计算中必须考虑的地震烈度,地震震级是指地震本身地下深处的震级.
问题2:如何区分震级与抗震烈度[物理科目]
地震震级的定义: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的定义:地震中对地面的破坏程度.总而言之就是,同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有很多个,一般情况是距震中越远烈度就越小;当震级相同时,烈度不一定相同,也就是说震级小的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也叫烈度)不一定就小,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震源深度”(地震点距地表的距离),同样的震级,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的破坏程度是不一样的,震源要是很深那么它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就很小,
另外再给你举几个例子:汶川地震最大的烈度达到11度,但震级只有8.0级;
另外,北京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按教科书上的定义,大概相当于6.3级的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不过我要说的是:倘若,要是有正规地勘报告、有正规设计院出的施工图,再加上正规的施工,应该可以抵抗11度的烈度,最起码可以达到11度的烈度地震来临的时候,房屋可能毁坏严重,但房屋不会倒塌,可以给人逃生的时间.
问题3:房建中的抗震烈度和地震震级的区别和划分[生物科目]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通过推算得出.以震级标度地震大小最初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利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来的.规定以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秒,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为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微米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通过不断发展,根据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换算也可以用来确定震级.根据用来计算震级记录的震波类型,震级有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换算.由于地壳的强度是有限的,所以积蓄能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所以地震的震级是有一定限度的.目前用里克特方法测算的已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8.9级地震的能量见表1.根据不同强度地震的破坏能力,按照震级的大小进—步划分为5个级别:①超微震:震级小于1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不能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②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也不能感觉,也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③小震:又称弱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可以感觉,故有时也称有感地震,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④中震:也称强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该级别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⑤大地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该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问题4:请问地震震级和抗震烈度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
震级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
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
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
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根据《建筑抗震疑难释疑》中提供的公式
震中烈度=0.24+1.29x震级
问题5:抗震设防烈度与震级的关系不要抄抗震规范给一个公式也可以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相应这次地震,不同地区则有不同的抗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也就是说,对于某一个给定的地区来说,每次发生地震的震级是不定的;但是抗震设防烈度是国家规定好的,这个就目前来说是固定不变的.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