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师说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老马识途造句_老马识途成语造句和典故”,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成语解释]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成语出处] 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採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正音] 识;不能读作“zhì”.[辨形] 途;不能写作“涂”.[近义]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 不知所以 [用法] 含褒义.多用在书面语里.比喻那些富有工作经验的年长者容易把工作做好.一般作主语、谓语.[结构] 主谓式.[辨析] ~与“识途老马”有别:~是“原来的马认得路”;用来比喻一种情况;可作谓语;可用作分句;“识途老马”是比喻人;一般不能作谓语或分句. [例句] 他虽然年高;但~;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英译] 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e.[成语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百科解释如下:老马识途,成语.拼音lǎo mǎ shí tú.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x0d目录?? 基础含义\x0d?? 成语用法\x0d?? 成语出处\x0d?? 故事寓意\x0d[显示部分][显示全部]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基础含义[回目录] 英文: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近义词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不知所以、乳臭未干 成语用法[回目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使用示例: 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景仁《两当轩集》 成语出处[回目录] 《韩非子·说林上》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故事注释 《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x0d管仲、隰(xi)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x0d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字词义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x0d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x0d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 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x0d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名篇撷英 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迷惑失道”和“行山中无水”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说明了世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天生圣贤,任何真知灼见都来源于生活实践这个道理.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故事寓意[回目录]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 有关资料[回目录] 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会这一套.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园,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北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加战斗.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儿,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孤竹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乱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侯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路途难辨.如果能把齐军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茫茫无垠(yín)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其他回答
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老马识途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示例】:~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清·黄仲则...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老马识途成语造句和典故[语文科目]
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成语解释]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成语出处] 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采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正音] 识;不能读作“zhì”.[辨形] 途;不能写作“涂”.[近义]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 不知所以 [用法] 含褒义.多用在书面语里.比喻那些富有工作经验的年长者容易把工作做好.一般作主语、谓语.[结构] 主谓式.[辨析] ~与“识途老马”有别:~是“原来的马认得路”;用来比喻一种情况;可作谓语;可用作分句;“识途老马”是比喻人;一般不能作谓语或分句. [例句] 他虽然年高;但~;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英译] 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e.[成语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百科解释如下:老马识途,成语.拼音lǎo mǎ shí tú.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x0d目录?? 基础含义\x0d?? 成语用法\x0d?? 成语出处\x0d?? 故事寓意\x0d[显示部分][显示全部]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基础含义[回目录] 英文: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近义词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不知所以、乳臭未干 成语用法[回目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使用示例: 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景仁《两当轩集》 成语出处[回目录] 《韩非子·说林上》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故事注释 《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x0d管仲、隰(xi)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x0d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字词义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x0d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x0d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 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x0d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名篇撷英 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迷惑失道”和“行山中无水”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说明了世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天生圣贤,任何真知灼见都来源于生活实践这个道理.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故事寓意[回目录]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 有关资料[回目录] 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会这一套.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园,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北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加战斗.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儿,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孤竹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乱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侯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路途难辨.如果能把齐军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茫茫无垠(yín)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问题2: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怎么造句?[语文科目]
这次登山,幸好老王老马识途,才能顺利爬完
问题3:谁能用成语老马识途造句
马先生有过数次相同的经历,真可算是老马识途,所以只要听他的,就可以避免很多错误.
问题4:50个成语(要求:典故,并造句)[语文科目]
. 一拥而入:体育场的大门刚一打开,球迷们就一拥而入.
2. 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 精兵简政:简:使简化.《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7. 五光十色:《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8. 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
9.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10.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1. 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12. 津津有味: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
13. 争先恐后: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飞奔起来.
14.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5. 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16.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7.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8. 沁透心脾:《花儿开了,飘来了一阵阵沁透心脾的香味.》
19. 赞叹不已:看到他写了漂亮的毛笔字,大家赞叹不已.
20. 波澜壮阔: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他十分激动.
21. 初出茅庐:他虽然初出茅庐,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
22. 举世闻名: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23. 攻无不克: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十几年来以攻无不克的气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4. 胸有成竹:成:完成,现成.《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5. 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26. 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27. 不假思索:他复习得很全面,对于老师提的问题,他都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
28. 神机妙算:诸葛亮草船借箭,真是神机妙算啊!
29. 理直气壮:他的话理直气壮,说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30. 完璧归赵:现在我把这本书完璧归赵,请你查收.
31. 同心协力: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32. 开卷有益: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33. 各抒己见:在班级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34. 忐忑不安:昨天晚上我忘了背课文,今天上语文课时,我忐忑不安,生怕被老师叫到.
35. 心惊肉跳:惊:惊慌.做了坏事的人,一遇到警察就会吓得心惊肉跳.
36. 自作自受:他今天落到这样的下场,完全是自作自受.
37. 大名鼎鼎:他现在已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歌手了.
38. 人声鼎沸:工地上,人声鼎沸,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
39. 车水马龙:节日里,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极了.
40. 摩肩接踵:春节前几天的菜市场上,人们摩肩接踵,忙着买东西.
41. 熙熙攘攘:节日期间,公园里熙熙攘攘,人们笑逐颜开,真热闹啊呀!
42. 一丝不苟:陈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43. 惟妙惟肖:妙:好.肖:想像.《这幅画上的几只小猫画得惟妙惟肖,好像一叫这会跑出来似的.》
44. 郑人买履: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否则就会闹郑人买履的笑话.
45. 自相矛盾:说话做事不能前后抵触,要不就会自相矛盾.
46. 了如指掌:陈教师教了我们班四年了,他对每一个同学的情况真是了如指掌啊!
47. 不动声色:接完电话,他不动声色地走了出去.
48. 若无其事:我们都在紧张地复习准备考试,他却若无其事地看漫画书.
49. 无与伦比:
50. 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商店星罗棋布,热闹非凡.
51. 美不胜收:景区里的石雕美不胜收.
问题5:成语一言九鼎的意思和解释,用一言九鼎造句及其故事典故[语文科目]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