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师说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渐近自由_夸克的渐进自由是什么为什么说夸克靠近相互作用会减...[物理]”,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格罗斯、波利策和维尔切克提出的“渐近自由”理论,他们认为当夸克彼此非常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就像是自由粒子一样.但它们彼此分开时,相互作用将迅速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渐近自由,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很难把夸克从原子核中分离出来.
他们的理论说明夸克之间越接近,强作用力越弱.当夸克之间非常接近时,它们完全可以作为自由粒子活动.即渐近不束缚.与此相反,当夸克之间的距离越大时,强作用力就越强.他们认为,强作用力会随着夸克彼此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没有夸克可以从原子核中向外迁移,获得真正的自由.
通俗地说,这一现象有点像拉一根具有弹性的橡皮筋:橡皮筋拉得越长,其产生的力量越大,人拉起来也更为费劲.同样根据“渐近自由”理论,强作用力会随着夸克间距离的变小而减弱,这意味着,约束在质子等内部的夸克在彼此距离足够小时将近乎自由地进行运动.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自由夸克是什么?[物理科目]
夸克理论认为,夸克都是被囚禁在粒子内部的,不存在单独的夸克,至今也没发现自然界存在自由夸克.
问题2:夸克是什么意思
是指原子核的组分么?
简介
(一个质子和一个反质子在高能下碰撞,产生了一对几乎自由的夸克.)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和G.茨威格各自独立提出了中子、质子这一类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单元——Quark(即夸克)组成的.它们具有分数电荷,是基本电量的2/3或-1/3倍,自旋为1/2.
问题3:怎样捕获自由的夸克?[物理科目]
夸克比单个质子的质量还大得多,因此,形成质子时要付出很大的结合能.夸克之间靠一种“粘胶”物质使其强烈地相互束缚在一起,当它们越是“想"跑出质子时,受到的牵制力就越大;越是不“想”跑时,受到的牵制力就越小;一点也不“想”跑出时,则“享”有更多的自由,夸克似乎终身被“幽禁”在质子内部.
由于当前人们还不能有足够高的能量把重子打碎,所以无法把“幽禁”中的夸克“解放”出来.
即使是“解放”出来了,也会由于它在极短的瞬间又会与别的夸克结合在一起,而难以探测出来.
因此.
问题4:请问夸克是什么意思谢谢[化学科目]
一种很小的粒子,和原子、质子是差不多的意思,但夸克比原子小得多
问题5:我想知道 夸克 是什么东西.不是说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吗,那么夸克这个东西是从哪里来的,麻烦稍微讲具体一点.我看的书上说,质子是由夸克组成的是这样的吗?原子 质子 中子以及夸克[物理科目]
hello,又来回答问题了!
基本粒子
所谓基本粒子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单元.根据作用力的不同,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太类.
强子就是是所有参与强力作用的粒子的总称.它们由夸克组成,已发现的夸克有五种,它们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和底夸克.理论预言还有第六种夸克存在,已命名为顶夸克,但目前尚未发现.现有粒子中绝大部分是强子,质子、中子、π介子等都属于强子.
轻子就是只参与弱力、电磁力和引力作用,而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的总称.轻子共有六种,包括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τ子中微子.电子、μ子和τ子是带电的,所有的中微子都不带电;τ子是1975年发现的重要粒子,不参与强作用,属于轻子,但是它的质量很重,是电子的3600倍,质子的1.8倍,因此又叫重轻子.
传播子也属于基本粒子.传递强作用的胶子共有8种,1979年在三喷注现象中被间接发现,它们可以组成胶子球,但至今尚未被直接观测到.传递弱作用的W+,W-和Z0.中间玻色子是1983年发现的,非常重,是质子的80一90倍.
基本粒子要比原子、分子小得多,现有最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也不能观察到.质子、中子的大小,只有原子的十万分之一.而轻子和夸克的尺寸更小,还不到质子、中子的万分之一.
粒子的质量是粒子的另外一个主要特征量.按照粒子物理的 规范理论,所有规范粒子的质量为零,而规范不变性以某种方式 被破坏了,使夸克、带电轻子、中间玻色子获得质量.现有的粒子质量范围很大,从0到90吉电子伏.光子、胶子是无质量的,电子质量很小,只有0.5兆电子伏,π介子质量为电子质量的280倍;质子、中子都很重,接近电子质量的2000倍,约为1吉电子伏,已知最重的粒子是Z0,其质量为90吉电子伏.己发现的五种夸克,从下夸克到底夸克,质量从轻到重.下夸克质量只有0.3吉电子伏,而底夸克重达5吉电子伏,顶夸克还没有发现,理论预言它的质量可能超过100吉电子伏.中微子的质量非常小,目前己测得的电子中微子的质量小于7电子伏,即为电子质量的七万分之一,已非常接近零.
粒子的寿命是粒子的第三个主要特征量.电子、质子、中微子是稳定的,称为 "长寿命"粒子;而其他绝大多数的粒子是不稳定的,即可以衰变.一个自由的中子会衰变成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 一个π介子衰变成一个μ子和一个中微子.粒子的寿命以强度衰减到一半的时间来定义.质子是最稳定的粒子,实验已测得的质子寿命大于10的33次方年.
粒子具有对称性,有一个粒子,必存在一个反粒子.1932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与电子质量相同但带一个正电荷的粒子,称为正电子;后来又发现了一个带负电、质量与质子完全相同的粒子,称为反质子;随后各种反夸克和反轻子也相继被发现.一对正、反粒子相碰可以湮灭,变成携带能量的光子,即粒子质量转变为能量;反之,两个高能粒子碰撞时有可能产生一对新的正、反粒子,即能量也可以转变成具有质量的粒子.
粒子还有另一种属性—自旋.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称为费米子,为整数的称为玻色子.
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变化中也有些东西不变,即守恒.粒子的产生和衰变过程就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此外还有其他的守恒定律,例如轻子数和夸克数守恒,这是基于实验上观察不到单个轻子和夸克的产生和湮灭,必须是粒子、反粒子成对地产生和湮灭而总结出来的.
微观世界的粒子具有双重属性粒子性和波动性.描述粒子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双重属性,以及粒子的产生和消灭过程的基本理论是量子场论.量子场论和规范理论十分成功地描述了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189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发出的射线中,有在磁场中偏转的α-射线和β-射线.1903年他证实α-射线为正离子流(氦核),β-射线为电子流.在研究α-射线的穿透能力时,他发现大部分α-粒子均可穿过极薄的金属箔,少数发生偏转,个别的被反弹回来.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据此,他设想:原子内部一定是有一个带正电的、坚硬的核.核只占据很小的空间,他估算核的半径约为3×10-12cm,而原子半径约为1.6×10-8cm.这样,大部分α-粒子可以从原子中的空隙穿过,但如果遇到核,则将被反弹回来,或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这一实验,证实了原子核的存在.从而改变了汤姆生的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行星系式”原子模型.对于认识原子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