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地理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泰国洪灾_从地理角度说,泰国发生洪涝的原因分点描述,说具体明...”,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气候、降水: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雨量大,河流流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多洪涝.受孟加拉湾热带气旋影响大,台风登陆形成暴雨,导致洪灾(今年的洪灾也有气候变暖导致的全球气候异常有关)水系:河网密集,河道弯曲,雨季来水多,水量大地形:四周山地,中部平原,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经济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入海口:海水涨潮,湄南河水位被推高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泰国乌汶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1、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雨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大.
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夏季而且多暴雨
3、地形主要是平原,地势低平
4、河流上游破坏植被使水土流失严重,河流下游河床泥沙淤积
5、河流中游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
6、亚洲东部、南部人口稠密,农业发达
7、防洪防涝基础设施不完善.
问题2:泰国洪灾是怎么引起的 (例如 气候 等 )
①地理位置:泰国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越频繁,所以易出现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②气候: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6-9月为雨季,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 ③人口与经济:该国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经济较为落后,抵御灾害及灾后恢复能力弱 ④地形:多发展水稻种植业,地形平坦且临海,易受到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破坏
问题3:泰国洪灾是美国对泰国的气象攻击吗?
是: (1) 自然灾害/天灾; (2) 【业障】由前生所作的种种罪恶而生今生的种种障碍,如所作所为皆不如意,就是业障的缘故.
无关美国对泰国的气象攻击! 不要忘记: 泰国是美国的盟友.
问题4: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具体治理的方案有哪些?
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1,水土流失 防洪方案: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河道整治.
2,天然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下降 防洪方案 :退田还湖.
3,降水量大且集中 防洪方案:多建分洪,蓄洪工程.
此外,针对其其他情况,还可以:大力宣传,使人们树立保护长江的意识;加快保护长江的立法工作
一、洪水和洪水灾害的含义及分类,本区域洪水主要类型
洪水是一种自然水文现象,指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的形成往往受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按地区可分为河流洪水、暴潮洪水和湖泊洪水等;按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川洪水、冰凌洪水、雨雪混合洪水、溃坝洪水等六种.当洪水威胁到人类安全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并造成损失时,就形成洪水灾害.
本区域主要为暴雨洪水,一般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按暴雨的成因可分为雷暴雨洪水(也称骤发暴雨洪水)、台风暴雨洪水和锋面暴雨洪水.此外,溃坝洪水、山洪和泥石流也多由暴雨引起.
二、山洪灾害的成因及气象因素
山洪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一样,其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双重属性,具体表现为它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地形地质及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
影响山洪灾害的气象因素:(1)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它的位置、强度和活动直接影响着夏季大陆上的降雨.稳定少动的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边缘常常形成长时间、高强度、大范围的暴雨洪水.1999年瓯海发生的“9.4”洪灾持续性强降雨,即是副热带高压偏强、稳定少动的结果.(2) 锋面雨.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空气相遇时,形成一条温度和湿度高、密度小,被冷空气抬升到高空,形成锋面降雨.(3)切变线影响.高空风声上风向的不连续线称为切变线(如西南风和东南风之间,或偏南风和偏北风之间).切变线附近上升运动强烈,容易发生强降雨,暴雨区大多分布在切变线附近区域里.(4)低涡.高空天气图上气压比四周低的旋涡,称为低涡.影响我国的低涡常由西风带延伸槽切断而成,或气流经特定地形后产生.按照地区分为华北低涡影响而成.(5)气旋.气旋指地面气压比四周低的区域即低气压.在气旋中心,由于冷暖空气相互作用,常有大雨或大暴雨出现.(6)台风.台风是形成暴雨洪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台风”是在西太平洋热带海洋上生成的,直径约为几百公里的暖性涡旋.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涡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即风速为13.9 m2/s~17.1m2/s)时,称“热带低压”;风力达8级~9级(即风速为17.2m2/s~24.4m2/s)时,称“热带风暴”;风力达10级~10级(即风速为24.5m2/s~32.6m2/s)时,称“强热带风暴”;当中心风力达12级(风速在32.7m2/s以上)时,称“台风”.台风登陆时风大雨急,如深入内陆后与中纬度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则会发生强暴雨过程,以致发生灾害性暴雨洪水和山洪灾害.
三、山洪灾害频发的原因及特点
山洪灾害频繁发生,首先同气候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我国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吹北风,空气干燥;夏季吹南风,空气潮湿,雨季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概括地讲,山洪灾害频繁发生主要是受季风气候影响,有以下三下方面的原因;(1)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大.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全年的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湿润高温时期,且多以台风暴雨形式出现,6月~9月雨量占正常年降水量的60%~80%,而且往往又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2)季风雨带的季节性位移导致降雨地域的阶段性稳定.夏季风始于5月,由南向北推进,相应有三个雨季,即华南雨季(南方各省,4月~6月),江淮梅雨季(长江中下游各省,6月中旬至7月中旬)华北东北雨季(华北及东北各省,7月中下旬至8月),此时季风到最强盛.9月以后,季风减弱并南撤,雨带也逐渐南退,10月以后,季风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其次夏秋频繁的台风活动,也是形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台风沿海登陆后,一般在300N~350N附近转向北上,风速逐渐减缓形成低压,若与北方冷空气结合,就可能形成大范围的暴雨洪水和山洪灾害.另外,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意识不强,大面积的开矿、采石、筑路、挖渠等活动影响山体稳定,开发项目的建设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也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
山洪灾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发性强,预测预报难度大;二是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三是季节性强,频率高;四是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五是范围集中,灾后恢复困难.
四、山洪灾害预防措施
(一)要科学预测及时预报
今年,山洪灾害来势凶猛,从5月31日到6月10日短短的11天,湖南、贵州、黑龙江相继发生暴雨山洪灾害,造成严重损失.山洪灾害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认真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地谋划防治对策、方案以及防御应急预案,科学防御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在雨季来临前,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应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的协作,做好雨情、水情的预测工作,及时作出强降雨和洪水预报,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其防汛防旱指挥部)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遇紧急情况要以最快速度通知到各有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有险情征兆时提前组织群众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山洪灾害损失.
(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灾常识
预防山洪灾害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加大山洪灾害的相关常识和防御山洪灾害知识的普及工作,要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真正普及到每个村和每位村民.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和意识.让群众用科学实用的防洪知识来避灾、救灾,这是最好的手段.群众有了自我防护意识,了解了山洪形成的原因,了解了山洪的特征,就会提高警觉性.各村要明确突遇洪灾时的撤退路线等一系列自救工作.
(三)加大执法管理,规范工程建设
首先要规范山区建设,避免因开矿、采石、筑路、挖渠等活动影响山体稳定,人为造成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另外要加强山区城镇和居民点建设管理,避免把房屋修建在山洪灾害易发区、沿河(溪)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切实减轻山洪灾害损失.
(四)建立完善预警体系
首先要落实防灾巡查员,利用山塘水库巡查员这人力资源,加强对他们进行山洪灾害的相关常识及预警报告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的通信工具,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防灾知识,拥有能够及时沟通联络的工具.其次,各巡查员在发现突发短历时暴雨和山洪灾害时,要立即向当地(或上级)政府及其防汛防旱指挥部和下游群众报警.当地(或上级)政府及其防汛防旱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会商,及时启动预警预报体系和防灾预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救灾应急措施.从而为紧急撤离群众、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救灾工作取得主动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五)加大水保工作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降低山洪灾害发生
首先要加强对在建工程的在建工程的监督,若在建工程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只有切实加强监督,促使建设单位按水保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其次要恢复山区被破坏的植被,提高山区雨水涵养能力,减慢降雨后形成地表径流的速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工作,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山洪灾害的发生.
问题5:从地理角度,解释最近南方洪涝北方干旱的原因
北方之所以干旱是因为,西伯利亚寒流退去,太阳的直射点从南回归线,逐渐北移,靠近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地点就会越来越热,所以西伯利亚寒流由南向北退去,北方气温逐渐上升,另一方面说,北方从海上过来的风,直向大陆,北方的黄土,所以风沙比较大.相对就引起干旱.
南方地区洪涝,一方面试音为天气变暖,高山上的冰雪融化,南方河流众多,河水来源多是冰雪融水,南方地形复杂,九曲回肠,因此,排泄不畅,引起洪水.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