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哈尼族的风俗习惯_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哈尼长 街 宴
王印吉
四十几年的人生阅历告诉我,即使是腰缠万贯的大亨款爷备办喜庆酒席,也未闻一次摆数千桌的先例.
然而,地处滇南哀牢山区的绿春县的哈尼人过十月年摆长街宴,却创下世界吉尼斯记录,将3050桌宴席,哩哩啦啦蜿蜿蜒蜒摆设在4000多米长的山道上,一万多来自县内外、省内外和国内外的各肤色友人,怀揣惊奇和欣喜入席品尝,其势之壮,前无古人,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宴席.
作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想往祈求,长街宴在哀牢山的哈尼儿女中传承了上千年.逢年过节和喜事临门,哈尼人都要在山寨凸凹不平的街心里摆长街宴,也称长龙宴.一般持续3至5天.尤其是每年的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过哈尼十月年,摆长街宴不仅首当其冲,而且活动隆重,规模庞大.哈尼人的十月年,犹如汉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重大、时间延续最长的传统佳节.
我无缘真切感受和品尝绿春数千桌美味成就的天下第一长街宴,但十几年前在绿春县人武部供职,也曾幸运地切身感受了十月年,品味了长街宴.
那是农历十月一个属龙日的下午,人武部农场近郊一个数以百计的蘑菇房错落连成的哈尼山寨,沐浴在冬日暖和的阳光中.音韵悦耳的铓鼓声,悠悠回荡在山寨上空.与我一同在农场值班的哈尼族职工老卢对我说:“走,到我们寨子过十月年去!”老卢还特意叮嘱我:背支“半自动”,带上几发报废子弹去,整几枪,助助兴.
我虽然公务在身,但哈尼人邀请过节,一般不能推辞.否则,便认为是看不起人.
于是,我背上一支半自动步枪和10发报废子弹,跟着老卢呼哧呼哧爬上绿树掩映、清泉缠绕的哈尼山寨.我们下午5点进入寨子,节日的气氛笼罩了沸腾的山寨.新扎的寨门前,身着节日盛装的哈尼少女面带羞涩的微笑,见我身着军装,弓身向我鞠躬,柔声说:“欢迎大军阿哥光临!”
进入寨门,坑洼不平但洁净卫生的街心里,竹篾编制的方桌一张紧挨一张.桌上已经挤满了芳香四溢的哈尼美味,都是哀牢山独有的佳肴.有水里游的石头鱼,天上飞的土鸽子,地上跑的土公鸡,土里钻的土甲蜂,肚里滚的三色土鸡蛋……
脸上荡漾着节日喜庆的哈尼男女,来往穿行于长街宴间.他们或忙于上菜拎酒,或匆匆搬运藤篾凳,或笑脸相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我跟随老卢,边走边向忙碌的人们点头示意.哈尼汉子和男娃娃,一个个用惊奇的目光盯着我背上的半自动步枪,笑嘻嘻地惊呼:“哎呀,真家伙!打麂子,一枪一只,跑不掉!”
老卢要带我先到他家看看.他家住在寨子头,五六间蘑菇房在斜坡上围成一个不规整的农家小院.厩里的一头母牛和小牛,正埋头欢快地嚼着石槽里的苞谷面糊.土院子里,成群结队的土鸡和旱鸭子,悠闲自在逛来逛去.一只脸红冠雄的土公鸡,在地上啄起一颗小石子,又放下,咯、咯、咯地呼唤在一旁觅食的母鸡.母鸡以为土公鸡遇到美食,立即向它奔来.土公鸡拖拉着一只翅膀,咯、咯、咯叫着围在母鸡身边转了一圈.母鸡无处可逃,顺从地蹲下娇小的身子.土公鸡动作敏捷地跳上母鸡脊背,顺利完成了传宗接代的美事.
烟熏火燎、漆黑暗淡的伙房里,老卢的婆娘手持锅铲,在施展厨艺,整个小院被浓浓的菜香紧紧包围.老卢拖个藤篾凳让我坐在堂屋的火塘边,要我尝尝他们最出名的玛玉茶.他的小儿子气喘吁吁跑来冲我俩喊:“要开席了!”
我和老卢高步低步来到街心,190多桌宛如长龙的宴席已经摆设妥当,十几个手持铜炮枪的哈尼汉子站成一排,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在等我,已经有些不耐烦.主持长街宴的哈尼老汉佝偻着腰把正在抽的水烟筒靠在饭桌上,深邃的目光紧盯着火枪手,粗糙油黑的大手在空中一比划,干瘪空洞的嘴巴里飞出3个字:预备——放!站成一排的火枪手举起早已填满火药的铜炮枪,枪口朝天依次扣动了扳机.砰、砰、砰的闷响在山谷乱蹿.枪声过后,是娃娃们乐呵呵的呐喊,把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老卢的引导下,我单独站到火枪手一旁.他们的铜炮枪响过后,哈尼老汉的大手又在我眼前划了一道弧线,朝我喊:“举枪,放!”我手中的半自动,发出了10声震天动地的狂吼,逗得大人孩子喝彩声震天,掌声久久不能平息.难以抑制的满足感和惬意感,立即涌遍我的全身.
仪式完毕,哈尼老汉才颤抖着双手,举起酒碗,祝愿山寨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吆喝所有人“子八多”(哈尼话:喝酒).
每桌十几二十道菜,如果感兴趣,可先坐下,抓起碗筷,每桌尝一道菜,只能尝一丁点.待上百桌菜品尝完毕,再能吃的汉子也肚胀腰圆,难以弓腰.老卢要我每桌都去尝尝.我身着军装,似有不妥,随意选一桌与老卢一道坐下.
热情好客的哈尼人,边抽水烟筒,边喝酒吃菜,不时向我递烟敬酒.我酒量有限,经不起他们用饭碗猛喝.在他们倒第二碗酒时,我已经成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两眼昏花,说什么也不能再喝了.同桌的一位哈尼汉子见我不敢再接酒,咧嘴笑笑说:“大军阿哥枪打得好,喝酒不行!”
太阳悄悄躲到山那边去了,夜幕缓缓降临山寨.不一会,月亮便将耀眼的银光投向大地,投向热闹异常的哈尼山寨.
此时,已婚的汉子仍在酒席上畅饮闲聊,轮换着抽水烟筒.未婚的小伙则钻进寨旁的树林,摘片树叶衔于口中,吹响动人心弦的情歌.心爱的姑娘寻声觅去,在被哀牢山人称为多情树的多依树下,与心爱的小伙窃窃私语,互诉衷肠.月光从树叶间徐徐筛下,斑斑点点,洒落在他们幸福的脸上和身上.
哈尼小伙和哈尼姑娘的情,哈尼小伙和哈尼姑娘的爱,月光作证,青山作证,多情的多依树作证!
夜渐渐深了.月光越来越明丽.叶片演奏的情歌仍在山寨旁的密林中悠悠回旋.
老卢抬起发红的醉眼,瞟我一眼,打了个响亮的酒嗝,说:“该走了!”
返回的路上,我满脑子浮现的都是哈尼长街宴.
2010年7月16日晚于银龙花园
注明:此文在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长篇小说》杂志社举办的“全国百名作家看白茶”2010年中国散文笔会征文中,荣获二等奖.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民风民俗200多个字就行了.急
寒假生活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不知不觉中,一个丰富多彩的快乐寒假已从我眼前飞过,但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在爷爷村敲锣打鼓的那段印象. 大年三十的那天,到处洋溢着过节的气象,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吃完早饭,爷爷就带着我到村里的大桥上,去敲锣打鼓.一去才发现,锣鼓队就差爷爷这个队长没到了.爷爷一到马上就开始了.
“齐个隆咚呛……隆咚呛”呵呵,真好听哟!我在心里随着鼓点的节奏打着拍子,正意犹未尽,一个章节完了,哎呀,再来一次就好了,真想再饱一次耳福啊.我用期盼的目光看着爷爷,爷爷好像看懂了我的心思,又打了一遍.“齐个隆咚呛,齐个隆咚呛……” 来观看的人越来越多,爷爷他们也越敲越有劲,越打越高兴,很快,第二遍也打完了.不巧打小锣的那位叔叔因为家里有事要回去,乐队无法进行了,围观的人也不会,怎么办?这时爷爷说:“我们家后继有人,来!孙女!上!”可我从来没碰过这些锣鼓呀,不过爷爷常说救场如救火,我只得硬着头皮上了.旁边的一位老奶奶告诉我:“小姑娘,只要跟着节拍走就行了,不用紧张!”我心里这才踏实点.
锣鼓又响起来了.刚开始,我担心跟不上节拍,不敢使劲敲打,只是慢慢地在心里琢磨着拍子,仔细地听着节奏,生怕因为我一个人的失误而扰乱了全局.爷爷向我投来了鼓励的目光,很快,我随着节拍逐渐熟练了,我就放开手脚尽情地发挥着,铿锵的锣鼓声好象就是在我的心中迸发涌溅出来,我完全沉浸在这喜庆的锣鼓声中了.
这就是我快乐寒假生活的一部分!今年过年我特开心!
2.
在学生眼里,寒假是一年中最快乐的假期,它似树叶,轻轻一飘就拂袖而去了,它又似小溪,一眨眼就流过去了,在这短暂的日子里,我有过“惊涛骇浪”,也有过“风平浪静”,比如说,大年初一放1000响的鞭炮、十五看放花,这些都属于“惊涛骇浪”,总之,这次的寒假生活太愉快了,让我回忆不止,其中有一件事让我更感到了寒假的愉快—放花.
十五的那一天晚上,我们全家早早地吃完饭准备去看放花,由于迫不及待,我拽着爸爸先去看放花,开始放花时,全村的人几乎都到了,年轻的搀着老的,抱着小的,真是热闹极了!“丝!丝!”咦!这是什么声音?噢!原来放了个“花窝窝”,只见“花窝窝”开始放时,还有点儿害羞,不出头,渐渐地,渐渐地,它又不陌生了,越刺越高,从远处看,它像一个金色的喷泉,“喷泉”衬托得更加美丽,村民们个个仰视,嘴里赞叹不已,这时,“花窝窝”放完了,有个人说:“嘿!咱们的前程就像这花一样,越升越高,所向披靡!”这个人的话博得众人的喝彩,接下来放了一个“降落伞”,这个“花”一开始就不陌生,“嗖!”地像“神舟”五号一样,飞到了天空中,待了两三秒,又“啪!”地一声,在天空形成了一个似降落伞的花,一个个倒载葱地往下跑,这时,又有人说:“好兆头!这预示喜从天降呀!”大人们赞不绝口,小孩儿也拍起巴掌来,又蹦又跳,这个“降落伞”在天空中像飞溅起的浪花,又像无人看管的树木,四处蔓延,接下来又放了一个……
从这件事中,我领悟到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聪明才智,我想,中国技术就像这“花”一样,越来越高,越来越美丽.
啊!愉快的寒假生活,既漫长又短暂,这也是我小学中最后一个寒假了,我会加倍珍惜,成为小学中美好的回忆.
3.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枪、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呵呵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也在学这篇作文哦!
问题2: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语文科目]
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
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
问题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450曲阜的
1.苗族
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很有意思吧!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
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2.傣族
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
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
问题4: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有关苗族[语文科目]
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很有意思吧!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
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问题5: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400字[语文科目]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泼水节
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
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