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巧渡金沙江的故事_求200字的红军桥渡金沙江的故事[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过金沙江就一个字,巧.是乘贵州地方军疏于防范才得以过江.
过安顺场属于半偷渡半强渡性质,主要利益于赵章成的那三发迫击炮弹.
打泸定吹的得悬,根本不是强攻铁索桥.红四团基本是走过去的,真正出力的是另一面的红三团.泸定守军腹背受敌,只是略作抵抗即撤了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概括巧渡金沙江这个故事,200字左右[历史科目]
毛泽东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红军派出疑兵威逼昆明,迫使敌人调回部分兵力,主力部队以一昼夜行进100公里的速度,快速赶到金沙江边,扮作敌军出其不意占据了渡口,利用七只小船昼夜渡河,牢固地控制了渡口.而负责牵制敌军部队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在树节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至此,红一方面军成功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问题2: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简介100——200字 一定要有过江过程[语文科目]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卫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问题3: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极少字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问题4:名人故事200字要那种先天条件不好,经过自己后天努力成功的名人故事.
(1) 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 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问题5:数学小故事——200字!一定要是200字以内的,不然手抄报抄不下![语文科目]
1、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2、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
3、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
4、 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5、 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6、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