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_江神子 赋梅寄余叔良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1)梅,百花开尽它才开·作者表达的不是梅的清高··而是梅的凄凉
梅花的骄傲·也正是梅花的悲哀!此词既然是寄给友人·那便是 彼此的惺惺相惜··恨生不逢时··如梅花般孤芳自赏··(辛弃疾的婉约是我喜欢的)
(2)他以梅喻己,辛弃疾·貌似很喜欢喝酒··(呵呵跑题了)
酒喝多了·有的时候会做错事··可自己壮志未酬的悲哀··又有多少人知道?
我读出的 是作者 感叹没有知己的悲哀·心怀天下·却不得施展的无奈·天下人·无人懂我·
我想多说的是 既然如此淡泊名利 为何还借酒消愁··借词抒意?想淡泊又不想淡泊··矛盾的辛老先生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江城子 赋梅寄余叔良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 ,有[语文科目]
梅花在残冬、初春时开放,对于春天来说是开早了,对于冬天来说是开晚了.
问题2: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郭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1161年,辛弃疾自22岁率领2000多家乡父老兄弟起义抗金,便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20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是,他中年却屡屡蒙受谗劾,赋闲20年,直至忧愤而死.从1181年到1207年,他基本上是在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过着闲居的生活,其间有6年时间被起用又被罢官,来往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任上和带湖、瓢泉之间;而居带湖亦时往瓢泉小住.瓢泉,是这位爱国词人南渡后的最后归宿地.
1180年,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1181年春,辛弃疾来到上饶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当年农历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鹅湖因而成了文化胜地.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斩马亭还在,虽经历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覆盖其上,为铅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
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举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 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这些词句表现了辛弃疾对瓢泉山水风物一往情深. 1203年,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1205年秋,又被罢官,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这年农历九月初十,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遗愿离开了人世.死后葬在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
辛弃疾墓在铅山县瓜山虎头门阳原山腰.坐北朝南.立于绍定年间(1228—1233),其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原碑毁墓残.清代辛弃疾后裔于墓前又立新碑,今亦斑驳陆离,字迹模糊,碑文上行是“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间是“显故考率公稼轩府君之墓”.下行是“廿五代玄玄孙囗囗霞溪囗囗囗凌湖囗东山辜染安北囗立”,据考,此为辛弃疾之仲子辛柜之后裔所立.建国后,1959年辛弃疾墓被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1971年和1981年又先后两次修整.墓系麻石砌就,分四层,顶堆黄土,两连围以坟柜.墓高2.5米,直径2.5米,占51.5平方米.
问题3:辛弃疾辛弃疾——《忆王孙》的意思[语文科目]
忆王孙
秋江送别,集古句.
辛弃疾
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
集古人句是一种再创造.不同或同一古人作品中的句子,碎玉零琼集成一首诗词,不但要结构妥贴风格统一内容有新意,还要音节浏亮琅琅上口回肠荡气.这首《忆王孙》,表现空寞寥廓与天地秋江同在的莫可解脱的永恒悲哀,非仅别离而已.五句皆有出处,从《楚辞》到唐宋,可见所归纳是传统的共同悲哀.所集非随手拈来,因才高不觉锻炼贯串之迹.《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首句隐括《秋声赋》全部内容.《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是第二句包括与悲哀对应的欢乐.“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九日齐山登高诗》,杜牧)第三句强携酸泪一醉酩酊,承二句来.“江山犹是昔人非.”(苏轼《陌上花》)“昔人非”扣送别.末为与初唐四杰接的李峤诗,“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汾阴行》)时空无际.
爬梳五处所引用原诗,可见所集非支离破碎的句意,而是远超出符码信号信息以上的丰厚民族文化传统.疑问和悲哀如屈原《天问》般触及宇宙时空本体,无法回答,故首句“登山临水”,第三句却说“不用登临怨落晖”,看似矛盾,其实表现了人在时空问题上的无能为力.句意十分深邃沉重.词中山水景观,甚至秋雁落晖,都是纯中国式的,打上民族人文传统的烙印.所以读来颇耐咀嚼,回味绵长.(李文钟)
问题4:辛弃疾字什么号什么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赞同吧
问题5:辛弃疾羽泉里有哪些辛弃疾的词只要词名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杜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