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1、陈果老师用了100多分钟进行课堂口授,运用提出中心词(核心思想)后逐个进行解析对比并加以例子进行阐述,最后做总结表观点。
2、课堂学员坐席有空余。
3、老师整个授课过程不停来回走于讲台旁并加以手势引导口述内容。
4、整个授课过程滔滔不绝,声情并茂,急于表达。
5、在占用整个黑板四分之一的空间写完八个潦草字(其中包括和、敬、清、寂)以后把黑板进行调换腾出空间方便下次书写。
观感
优点:1、言简意赅的提出:“关爱心---包容心---孤独心---寂寞心---快乐---朋友---感恩心---惭愧心”这些生活导论的关键词,并深入进行道德思想分析与实例阐述。2、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总结出人类生活的大道与智慧境界3、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缺点(透过现象看本质):1、在100多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认识那么多的道理,效果可能只是文字与故事实例之间的理解与认识,心的体会认识不可能达得到。2、老师整个授课过程不停地来回走于讲台旁并加以手势引导口述内容。让人感觉很浮躁和烦乱,听者很难静下心慢慢听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更别说用心去体会老师传授的道理。3、整个授课过程滔滔不绝,身形并茂,急于表达。没有给学生留一点思考和体会的时间,当阐述一个道理完后,学生来不及用自身经历去回味就进入下一个观点,思想一直是被领着在奔跑,身心疲惫并会感到迷茫。4、老师在占用整个黑板四分之一的空间写完八个潦草字(其中包括和、敬、清、寂)以后迅速把黑板进行调换腾出空间方便下次书写。这举动,老师自己是否真的体会到“和、敬、清、寂”?5、老师最后总结“行不言之教”的时候暴露出自己完全口授并非心授,更者是在这之前,那么多的道理与境界真正是教师自己的心领神会还是背书记忆?从而传授的效果也可预计如何。
思考(个人观点)
大学的《毛思》、《邓论》、《马列》要是能更换成这样的课程其实更有意义。可如果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道德思想如果这样传授就不会有实际的效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而不“习”之。也越来越认识到我今天所遇到的一切可贵。也更明白我所学的课堂是怎样的“行不言之教”。从而自己也惭愧,对于传统文化在认识上实在是贫乏。陈果老师一堂课还是在理论上传递给自己很多知识,有个量的积累。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