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我爱IT技术网教育平台官网LOGO
  • 作文
  • |
  • 小考
  • |
  • 中考
  • |
  • 高考
  • |
  • 满分
  • |
  • 零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正文

3《家庭成就孩子》读后感

来源:52ij作文网 2016-03-30 11:21 作者:英汉互译 私信他
52ij作文网精心整理了“3《家庭成就孩子》读后感”,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52IJ教育培训为你分享了读后感为3《家庭成就孩子》读后感

小提示: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编辑推荐

52IJ读后感大全

365夜读后感 365夜故事读后感_2 365夜故事读后感 345读后感
32课读后感 31课读后感 3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3 315晚会读后感
30课读后感 30分钟读后感 309暗室读后感 300个经典成语读后感
3.《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2草房子读后感100字 2篇《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的比较 2月9日 读后感_2
2月9日 读后感 2月8日 读后感_2 2月8日 读后感 2月5日 读后感
》》》点击查看更多读后感

3《家庭成就孩子》读后感

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长常常抱持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家庭只有养育孩?的责任,而教育的义务却应由学校来承担,这明显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推卸。在近来的育儿类书籍里,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始强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如果说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传授他们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作用,那么很显然,孩子的情商、处理情绪的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等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家庭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不仅需要教会孩子这些技巧,更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耳濡目染地接受自己行为方式的熏陶,这势必给家庭教育摆出了一系列的难题。

这本《家庭成就孩子》,便是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再?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重要性的一本书。书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借由一系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以及家长的困惑,引出作者对于家庭教育的一些观点,第二部分则以一名心理医师的名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刻剖析孩子问题背后潜在的情绪,分析家庭及外界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作者从家庭和孩子两方面着手,努力实现一种思想上的深度交流,而不是片面地按照家长的要求去改造孩子,使之符合家长为之设定的标准。尽管这样做的结果是可能有些较为固执的家长不愿改变自己,从而质疑心理医师的?力,甚至中断治疗。但从长远的角度和家庭和睦的角度来说,所有的心理治疗都不应该只针对孩子,那会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从而在内心滋生出现加强烈的抵触情绪。真正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不具有任何的针对性,一家人坐在一起,用积极沟通的方式去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和孩子始终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让孩子感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家长可以带头检讨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犯下的错误,只有经过这样无所保留的沟通,孩子才能心甘情愿地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及思想,并且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寻求改变。

书中有一些观点我非常认同。比如对于爱发脾气的孩子,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惩罚他的暴躁,而是帮助他合理地识别自己的情绪,认可他的情绪,并且鼓励他剖析及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出情绪背后潜在的需求,然后以正常的交流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家长可以告诉他,发脾气对于满足自己的需求毫无用处,只有在他能正确地表达需求的前提下,家长才可能考虑去满足他。单纯地发脾气,只会加深对家长对他内心需求的误解和愤怒(对老年人带孩子的情形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满足他们的需求,更不要将这种哭闹当成孩子发出需?的信号,而应时时刻刻牢记:只有在孩子不哭闹并且能理性地表达需求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聆听及达成他们的愿望)。最后,家长还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让情绪得以消退。这些观点看上去或许有些深奥,其实家长只需要在孩子发脾气时,正确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以及进行适度的示范,就可以让孩子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此外,不要过早地给孩子贴上反面标签,更不要动不动就用一些负面的形容词比如懒惰、愚蠢、好动、没礼貌等给其定性,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没有鉴别力,他们很容易接受外界给自己贴上的标签,并且理所当然?认为自己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他们会遵循家长给自己的定义去发展,让自己真的成长为一个懒惰、愚蠢、好动、没礼貌的人。其实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鼓励,多为他们贴上一些正面标签,他们就会顺其自然地成长为你所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

作者的另一个观点: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付出和奉献,却常常忽略了自己从孩子身上得到的快乐,以及透过他们实现的权力欲、控制欲。很多家长甚至将自己在少年时未竞的事业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能借由他们实现自己没有实?的梦想。这样的思想反映了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过多强调自己的付出及奉献的父通常有一种受虐意识,企图通过强调自己的奉献得到孩子及其它人的同情和赞赏,这其实也反映出他们内心的不自信和不坚定,要知道,生孩子完全是你自己的决定,虽然我们对孩子的确付出了很多,但决不能将这做为要求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资本,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强迫他人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行。

其次,刻意忽略孩子带给自己的快乐及满足感,是对生活缺乏客观审视的态度。我们在生活的每一天里都有快乐也有痛苦,如果你?眼里只能看到横在自己眼前的痛苦,却看不到握在手中的快乐,那么你的人生将是一片灰暗,失去了它原有的丰富色泽,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一定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并且把这种珍惜幸福的观点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也做一个善良细腻,懂得发现快乐和感恩的人。

第三,家长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本身的爱好和兴趣不闻不问,是一种典型的自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家长的责任不是去培养孩子的天赋(当然,有些天赋也是可以培养的),而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潜在的天赋,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充分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为他们的兴趣提供适当的条件。你不必要求孩子面面俱到,而应尽可能地发掘出他们与众不同的那些天份。如果你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轻易地扼杀他们的兴趣和天赋,可能被你扼杀的就是下一个爱因斯坦或达芬奇。

到底你的孩子将来会成长为怎样的一个人?答案其实就把握在你自己手中。

下一篇读后感内容预告:

4、读后感


4、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三年级作文大全》其中的一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蓝蓝因为不听话离家出走,让骗子卖了,他很后悔,最后死了。

阅读详细

文章责编:ok    
看了本文的同学还看了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IT投稿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我爱IT技术网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0017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