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52ij作业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气垫导轨实验报告_设计性物理实验气垫导轨测重力加速度[物理]”,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这个是高考题吧,大概方法给你.运用气垫可以把物体托起,示为摩擦力为0,然后用重锤将物体用绳子通过定滑轮连起,再利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可以计算出物体和重锤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M+m)a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物理实验-气垫导轨上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值气垫导轨上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值是应该偏小还是偏大呢?偏小可能因为还有摩擦和空气阻力,偏大可能因为是气垫导轨上喷出气的推动作用.这两个[物理科目]
偏小 气体的推动作用是很小的 因为气体设计是垂直导轨向上推动 当然由于制造误差 难免产生平行力 但对滑块的运动几乎不影响 使导轨水平 给滑块一个微小的速度 最后它会慢停下 这就说明推动力的影响肯定比空气阻力小 因此实验值偏小
问题2:希望帮忙写一份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物理实验报告,最好写详细一点,[物理科目]
要有几点注意的:
1 测量单摆的摆长是摆线长加球半径
2 读周期要注意是第一次过最低点开始读第一次
3 读秒表注意一下
其他的和一般的实验没什么区别,得分点就是这些啦~~
问题3:气垫导轨测重力加速度步骤[物理科目]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气垫导轨的水平调节
调节导轨水平的程度是做好实验的关键.如导轨上装有水平仪,可调节螺母观察水平仪显示状态.当导轨水平时,滑块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此时滑块静止,或者作匀速直线运动,但是,因为气轨的加工不可能绝对平直,滑块也难以完全静止,如轻轻推一下滑块,则滑块从一端向另一端运动,先后通过2个光电门的时间 和 应相等,由于空气阻力,滑块速度缓慢减小,经过后一个光电门的时间总比经过前一个光电门的时间长,经仔细调节,使滑块经过2个光电门的时间相差不超过1%,至少在朝滑轮方向运动时满足这一要求,这时可视为导轨已调水平.
二、加速度的测量
启动气源向气轨送气,用清洁的棉纱沾酒精擦拭导轨表面及滑块内表面.
1、把2个相同的光电门放在导轨的不同位置,并按要求与数字毫秒计连接.接通毫秒计电源,聚光灯泡发出的光束正好照在光敏管狭缝上,接通气源,使装有挡光板的滑块可以在导轨上自由运动.调节导轨上的单脚螺丝,使滑块在导轨上小范围内缓慢地来回运动(不是总朝一个方向),这时导轨基本调平.轻轻推动滑块,使之获得一定的速度,滑块从一端向另一端运动时,顺次通过2个光电门(返回时顺序相反),从毫秒计上先后读出滑块经过2个光电门的时间 和 .
2、将数字毫秒计的计时方式开关置于A档位置,在捣鬼一端地脚螺丝下面垫上厚度为h的垫块,将滑块置于导轨的最高点,并使其自由滑下,记录滑块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1和t2.重复上述侧五次并记录数据(加速度的测量要求保证初始条件不变).
3、用游标卡尺测量档光片的宽度 并记录;
4、测出两光电门之间距离s并记录;
5、关闭毫秒计,取下滑块,关闭气泵,将一起整理复原.
注意事项:
气轨是一种高精度实验装置,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有较高的光洁度,且配合良好.因此,各组导轨和滑块只能配套使用,不得与其他组调换,实验中要严防敲碰、划伤导轨和滑块(特别是滑块不能掉在地上);不得在未通气时就将滑块在导轨上滑动,以免擦伤表面;使用完毕,先将滑块取下再关气源;导轨和滑块表面有污物或灰尘时,可用棉纱沾酒精擦拭干净;导轨表面气孔很小,易被堵塞,影响滑块运动,通入压缩空气后要仔细检查,发现气孔堵塞,可用小于气孔直径的细钢丝轻轻捅通;实验完毕,应将轨面擦净,用防尘罩盖好.
问题4:在气垫导轨上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步骤急![物理科目]
在地球表面上方不太高的范围内,质点因受地球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称为“重力加速度”.也可以说:物体由于重力作用而获得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其它天体距离它很远,地球上其他物体对它的万有引力很小,所以读物体的重力皆指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其方向指向地心.在地面附近,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在同一地点都相同,但在不同地点,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稍有不同.这种加速度用字母g表示.经测定,在赤道附近,g=9.78米/秒2;在地球北极g=9.83米/秒2;在北京g=9.80米/秒2;在上海g=9.79米/秒2.在一般要求不须太精确的计算中,可近似地取g=9.8米/秒2.竖直上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这时它的加速度也就是重力加速度.但是加速度的方向和物体开始竖直上抛时的初速度方向相反.如果取运动物体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则加速度的方向应取负值,即a=-g=-9.8米/秒2.以上各地的重力加速度,都是就平均海平面处而言.在离地面极高处,重力加速度就显著减小.又因地球是椭圆球,其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小0.3%,所以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地域所受重力略有不同.地面附近的物体随地球一起转动,万有引力还必须提供其向心力,所以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地域所受的重力不仅数值略有不同,而且方向也并不指向地心.因此在不同地域的重力加速度也略有不同,方向也并不指向地心.
问题5:在物理实验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通过改变摆长,多测量,最后利用斜率求解加速度,用的什么思想?是控制变量法么?[物理科目]
答:这是一个利用已知规律测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是一个测量性的实验,不是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通过改变摆长,多测量,最后利用斜率求解加速度,是实验过程中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由于T2=(4π2/g)L,T2与L成正比.作出T2-L图,其斜率k就等于4π2/g.由此进一步求出重力加速度g=4π2/k.
这样做比多次求平均值的方法要简便快捷,还容易去除有明显测量错误的数据.例如,描出的某点偏离直线太远,可能是有测量错误的点,干脆去掉.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