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历史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四海之内下一句_...必有近忧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4、四海之内,皆兄弟...[历史]”,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2.4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出自《论语》的句子[语文科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逾越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智慧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一样的过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多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音乐的创造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把实行仁道当做自己的任务,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4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44、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 孔子说:“如果在家中尊敬父母团结兄长,却在外边经常以下犯上,这种人很少;不犯上,却作乱的人,从来没有.君子应该守本分,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才是天地正道.尊敬父母团结兄长,这是做人的根本啊!”
问题2:下列语句不是出自《论语》的一项是A.上善若水 B.子下问孝C.学而第一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科目]
A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问题3:下列语句中不是出自《论语》的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温故而知新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舍生取义[语文科目]
D舍生取义
问题4:出自论语 名句要50个[语文科目]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4.过犹不及
5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2.当仁,不让于师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问题5:论语中的几句话无欲速,无见小利下一句三不相为谋上一句军可夺帅也下一句人无远虑下一句父母在,游必有方中间一句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上一句[语文科目]
《论语》中:“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翻译
65 | 解决时间:2009-3-29 23:04 | igtigtyxrxc | 检举 速度!问题补充:
还有一句:“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翻译.
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作者:佚名 时间:2005-3-22 来自中国孔子网
【字体:小 大】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老庄申韩传》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近人钱穆之释有两说,一为“君子亦有意见行迹之不同,然同于道则可相与谋.惟小人贼道者,有善恶邪正之分,斯难于相谋矣.”一为“道指术业,如射与御,各精其重,不相为谋也.”(《论语新解》)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是: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但我总觉这一句人人耳熟能详的孔夫子警语,译得不够准确,我的理解是一个人总会有忧虑的,或者是近的,或者是远的,或者二者俱有,只是在不同的时候表现不同罢了.
如果将其解释为“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不免令人疑惑:为何不作长远考量(远虑),很快就会面临危机(近忧)?反而应该是今天不长远思考(近虑),未来便会爆发危机(远忧).若单纯从表面的字义解释,这句话似乎有时空倒置的疑虑.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意思是: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选择《论语·子罕》.
自己选,多学知识,故粘贴的多.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