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生物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排尿酸_那些动物排泄尿酸尿酸是以下那些动物的主要排泄物A哺...[生物]”,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D
一般说来,排泄尿酸是卵生动物的特点,排泄尿素是胎生动物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软体动物、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和爬行类、鸟类等脊椎动物在进化系统中属于早已分开的2个支系,但陆生软体动物和昆虫的含氮废物和爬行类、鸟类一样,主要也是尿酸,如蜗牛肾中尿酸含量可达700mg/g肾干重.在显微镜下,可在蜗牛肾细胞中找到尿酸结晶.这是生物趋同进化的一个实例.水生腹足类的含氮废物也有尿酸,但含量比陆生腹足类一般总是少一些.不过也有例外,生活在海岸的浅滨螺(Littorina neritoides),肾中尿酸含量较高,而淡水的锥实螺和扁卷螺肾中尿酸含量则几乎接近于陆生腹足类,约为115 mg/g肾干重.反之,一种陆生甲壳类,鼠妇(Porcelio)的含氮废物和水生的甲壳类一样,主要仍是NH3,只有少量尿酸,两者之比为14∶1.所以鼠妇只能生活在十分潮湿的环境中,在干燥环境中很快死亡.蚯蚓的排泄物既含NH3,又含尿素,同时还含少量尿酸(不高于含氮废物总量的1.5%),这可能正说明蚯蚓是从水进入陆地,但不需要潮湿环境的动物.
其他回答
D
凡是产大型硬壳卵的动物,皆排尿酸。
此题也可用排除法。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动物中哪些排泄出尿素,哪些排泄出尿酸?给个大概的分类学界线就可以.[生物科目]
脊椎动物中:鸟类和爬行类排出尿酸
其他脊椎动物种类排出尿素.
无脊椎动物不清楚
其实这两者排出时的需水量不同:尿素要溶解在大量水中排出,而尿酸则需水量极少.
问题2:尿酸是什么,哪些动物的排泄物有[生物科目]
一般说来,排泄尿酸是卵生动物的特点,排泄尿素是胎生动物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软体动物、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和爬行类、鸟类等脊椎动物在进化系统中属于早已分开的2个支系,但陆生软体动物和昆虫的含氮废物和爬行类、鸟类一样,主要也是尿酸,如蜗牛肾中尿酸含量可达700mg/g肾干重.在显微镜下,可在蜗牛肾细胞中找到尿酸结晶.这是生物趋同进化的一个实例.水生腹足类的含氮废物也有尿酸,但含量比陆生腹足类一般总是少一些.不过也有例外,生活在海岸的浅滨螺(Littorina neritoides),肾中尿酸含量较高,而淡水的锥实螺和扁卷螺肾中尿酸含量则几乎接近于陆生腹足类,约为115 mg/g肾干重.反之,一种陆生甲壳类,鼠妇(Porcelio)的含氮废物和水生的甲壳类一样,主要仍是NH3,只有少量尿酸,两者之比为14∶1.所以鼠妇只能生活在十分潮湿的环境中,在干燥环境中很快死亡.
问题3:为什么鱼纲之前的动物的排泄物是尿酸;而之后是尿素呢,比如说鸟纲哺乳纲?[生物科目]
尿素与尿酸都是含氮类(氨基)物质比如蛋白质的代谢废物.尿素在肝脏中产生,并通过肾随尿液排出.但在鸟类和陆生蜥蜴中,转换得出的产物却是尿酸.鱼类并不需要转换氨,它们的身体直接与水接触,通过简单的扩散即可实现氨的清除.
从尿酸到尿素是对环境适应性变强的表现.尿素是比尿酸氧化程度更高的物质,也就是说比排出尿酸损失更少的能量.并且这由相关的酶来控制.
但是这个的形成机理,在生物学方面只能用变异来解释.大自然会选择有益的变异,淘汰有害的变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益变异的积累就是进化.这里尿素的进化就是在相关酶的基因水平的变异.
这个问题并不能按照你的问题而给出答案.只能解释为尿素体现了高等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高级性
问题4:鸟类和爬行动物排泄的尿酸有没有难闻的气味?
尿酸都大致一样的,当然有
问题5:摄食和排泄一个口动物的是什么动物
草履虫 paramecium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纤毛纲(Ciliata)全毛目(Holotricha)的一属,是单细胞动物.常用作遗传学、生理学、细胞学的研究材料和教学实验材料.已知的有10种以上,但常用的是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袋状草履虫(Paramecium bursaria)三种.具有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进行有性生殖时,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旧的大核退化消失.
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草履虫靠身体的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常见的草履虫具有两个细胞核;一个大核,主要对营养代谢起重要作用;一个小核,主要与生殖作用有关.草履虫通常都发生无性的分裂生殖.起初两个细胞核伸长,慢慢地在身体的中央部分向里凹进去,逐渐变成像蜂腰的样子.最后在蜂腰的地方断开,变成了两个新的草履虫.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的身体就是一个细胞,最大的草履虫只有芝麻的1/10大.草履虫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因此,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草履虫的分类:草履虫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世界上已经报导过的草履虫有22种.我国常见种至少有下述几种.
1.大草履虫 又叫尾草履虫,长180—280微米,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至60度.两个伸缩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的死水或缓流中.
2.双小核草履虫 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度.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3.多小核草履虫 长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4.绿草履虫 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一个,致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草履虫的养殖方法
草履虫是鱼幼苗生长必需的一种饵料.但其不易被发现,也很难捕捉,因此为补充其不足,应当人工饲养.其方法是:
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于水中或煮后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养液.然后将浸过的稻草与水放进玻璃容器内,水占2/3以上,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再到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去取种源,那里的水质应比捞红虫的坑塘水质清.舀回一桶水,去部分水体装入无色透明的小瓶内,对阳光细心观察,可见有白色小点悬浮于水中.如果看不见小白点,应用力搅动桶水,再去中央部位的水装入小瓶,对准光线看有无小白点.如见有小白点悬浮水中飘忽不定,可将此水倒如培养液中.将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1个星期后便可发现有草履虫的幼体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