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格的口译员是如何炼成的?
一个合格的口译员是如何炼成的?
过硬的双语功底
口译员的工作要在至少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化,因此必须具备过硬的双语功底。译员的双语能力不仅指通晓基本语言知识,如语音语调、语法结构、词汇语义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运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的技能。此外,译员还应该了解各种文体或语体风格和语用功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术语、委婉语、习语、略语、诗词等的翻译方法。
广博的学识
口译还具有跨文化交际的功能,因此需要有广博的学识才能在不同文化的沟通过程起到桥梁作用。译员中间有这样一句话流传甚广:An interpreter should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意思大家也都明白,一语道出了对译者的高要求,即译者既要做各个领域的通才,又要做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译员的奋斗目标就是成为generalist的同时成为specialist。因此,译员必须掌握广博的百科知识、常识性知识、文化知识、语境或情景知识。要做到这点,必然要求译员应该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快速学习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娴熟的表达技巧
译员必须具备娴熟的表达技巧,口译的质量要求,一般来说,就是语言流畅,语速适中,无明显错译、漏译,做到吐字清晰自然、措辞准确恰当、表达干净利落、语句简洁易懂,概括起来就是“流畅、平稳、准确、完整”。准确从来都是翻译的最基本要求,对原文的忠实是译员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而流畅是口译表达的特殊要求,它是时间和精神压力下对于口译员功力的考验,最能反映出口译员跨越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素养。
口译中偶尔会出现一些英文的生僻词和汉语的文言文和四字格而使大家觉得困难重重。遇到类似情况,首先要冷静分析,并根据上下文认真推测其含义,将文言文转为白话文再进行翻译,四字格也只需翻译出其内在含义即可。还有一些外国人,他们偶尔也会引用中国名人贤哲的话,比如孔孟哲学,孙子兵法等,这时如果译员有很深厚的汉语文化积淀,恰巧知道该句英文所对应的原文言文,那直接翻译成文言文固然再好不过了,可是如果译员不知道文言文原话是怎么说的,那也不要慌,用现代白话文讲出大致意思也是可以的。
比如,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曾经引用过孔子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Those who seek constant happiness must often change.听到这里,如果口译员知道孔圣人的原话,就可以译成“欲常乐,需常变(辩)”。可是如果译员不知道原话,那么通过自己的理解,用白话文将其大意表达出来,译成“若要幸福长久,必须变化常有”又未尝不可呢?这就是对译员随机应变能力和表达技巧的考验,作为一名口译员,一定不可忽视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中国名著以及古诗词的原版和英译版、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政府白皮书以及报纸上的时事热点文章与评论,都是平时需要多看多积累的素材,也是进行口译练习,提升自己口语表达技巧的好材料。
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我所知道到的口译员中,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理素质都超强。他们的口译工作经历,无时无刻不在向世人告知:口译难,难于上青天,但要上青天也不是不可能,那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口译员在工作时,都是神经绷得紧紧的,他们拼的不是寂寞,是脑力、体力和心理。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译员就会感觉缺氧、想吐,有头晕目眩的,有全身大汗淋漓的,甚至有当场晕倒的。
所以同声传译员每持续工作20分钟,就必须轮换休息。在翻译现场,经常出现一些突发情况:会议上事前没有安排发言的人临时上台发言,对译员的心理和应变能力是一种考验;不同口音,如印度口音,中东口音,甚至是不太标准的英语发音,会让传译员面临输入障碍的同时,也增大输出的难度;有时还要对平常没有准备的专业词语或生僻词语进行紧急处理。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没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绝对不行的。
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对这种活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训练和培养,称之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养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中国翻译协会规定的《会议口译员职业道德守则》第二条即为:(1)会员应受严格的保密准则约束。在任何不向公众开放的会议中,所有人员均需对口译过程中披露的所有信息严格保密。(2)严禁会员利用会议口译员的职务之便,用可能获取的机密信息谋取任何私利。
在口译界有一条准则(也被认为是口译员基本的职业道德),那就是口译员在工作过程当中所获得的任何属于独有性或隐私性的内容都必须加以保密,未经客户或通过必要的法律手续不得向外界透露。同时,客户不能够避开公司而直接与翻译安排额外的翻译任务,或者讨论翻译费用或其它的安排。口译员工作时“应该将自己限制在口译范围内”。
同时,译员必须讲究口译规范和外事礼仪、社交礼节。译员在口译工作时,要忠实翻译,做到不插话、不抢译、不随意增减原文内容;要把握角色,不可喧宾夺主、炫耀学识。译员要随时检查自己的仪容仪表,改掉不修边幅的习惯。总之,一名优秀的口译员不仅仅是“传话的”那么简单,优秀的译员其实就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家。
补充:如何成为口译员?
一:
初期,我建议你背一本口译的教材,越简单,越全面,越好.就跟当初学语法一样,不细扣什么细节,完全是背出知识框架.口译也如此,起码你要知道断句技巧是什么,哪些是句层意思,哪些情况的汉译英可以简化处理.
这个阶段,我推荐你看 李天舒 的 简明英语口译教程(名字顺序忘了),梅德明 的 上海中级口译教程(说是中级,其实很简单).比较全面,可以拿来背背,尤其李天舒的,错误少,还很多章节,介绍也很全.有电子版,自己百度去.
初期还一个阶段就是抓笔译,口译基础就是笔译,达不到一定字数翻译要求,将来学口译,会很吃力.口译后面阶段,交替,都是笔头跟脑的协调性.SO,笔译你要看看 陈德彰的 翻译入门(他就出过入门这一本,两个版本,随便看)能力强的,看看张培基的译作.
如果你很牛X,我建议你看完前面,直接看,张汉熙的【高级英语】,一共两册,文章经典,受益匪浅.
你要确立的目标就是,笔译跟口译,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努力有侧重点,但笔译不能荒废掉.
二:
听力,初期,中期,全是砸听力,口译就是听细节把握.你首先不能在耳朵上给自己造成障碍,试问,你听懂80%,将来笔记上还得丢20%内容,你口译出来,还得丢10%内容,那肯定不及格了.别说做口译员,就是考试你都不会合格.所以要,100%听懂,每一个词,都听懂,每一句话都能翻译出来.
PS:从能力上说,CATTI三级口译,才是口译真正入门阶段.
三:
你学什么专业?或者对什么领域感兴趣,就去.文科不要跨越理科的领域.你让文科生去读机械工程,去看皮肤科植皮手术最新研讨会,他会疯.根本看不懂.不是生单词,就光术语和习惯用语,都看不懂.至于法律,我是不敢碰的,你首先要懂中文的法律,英文翻译过来,每个词的隐身意义要懂,一个词,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你悠着点吧.即使有接触法律翻译的,多数都是做和并购案,或者反倾销法之类的.不会碰其他的.
私人VIP导游陪同很好.轻松.商务会议,谈判类也可以,但需要你懂英文谈判技巧.
| 上一篇:2015年口译考试常见错误及避免错误技巧 | 下一篇:怎样翻译复杂的中文句子及高级翻译实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