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学习资料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钱学森纪录片_钱学森电影读后感.500字[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钱学森》观后感
\x09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是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2009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该怀有多大的敬意呢!
\x09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我们这些80,90后对于这位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不是那么熟悉.所以最近学院组织我们观看了《钱学森》这部影片,期间充满了各种感动与鼓舞,令人心潮澎湃.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也让我们对钱学森的伟人伟事肃然心生敬意.在电影中钱学森有许多的经典语录:
他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x09他说:“不要服我,要服科学!”
\x09他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 他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二么,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它给射上去!”
他是一个令美国人害怕的,一个人抵五个师的男人.
\x09《钱学森》这部电影讲述了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传奇一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先后获得多项科学成果.但他却心系祖国,始终想着报效祖国,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在得知其欲回国后并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对他进行了关押审讯.最终,通过多方努力,以提前放回11名美国飞行员为前提,促成了钱学森的回国路.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在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的艰苦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当时国内现有的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
\x091960年2月,钱学森同志指导设计的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同年11月,协助聂荣臻同志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
\x09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紧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让中国人真真正正的在世界的舞台上站了起来.
\x09在观影的过程中,一些情节的设计让人看了不仅浑身振奋,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x09比如钱学森被指控是共产党,被关进监狱,蒋英去探监那一段,看守的人说你们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蒋英见到丈夫之后一直问“你还好吗?”“他们打你了吗?”钱学森却一句话都没说.旁边的人说“请讲英语!”而蒋英回应的却很犀利,“难道你没看出来吗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一句话啊,听到这句话我所有的爱国情绪一下就喷发出来了.
\x09就像钱学森要离开的时候,杜布里奇校长很不解地问他:“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国,我总是能做些什么,也许,我还可以种苹果.”到影片最后两弹对接成功,钱学森内心对杜布里奇说:“这就是我种的苹果”.
\x09就像登机的时候,一个中国的记者问钱学森:“你为什么不回台湾而选择去大陆呢?”钱学森并不回答.中国记者追问,钱学森说:“中国人对中国人提问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语,我不想回答你的问题.”这是都么浓重的一种爱国情操啊.
\x09新中国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后,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的提升,也为了争气,证明中国人不必外国人差,钱学森出国时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给学会,然后带入中国,为国建设作出贡献.这种高尚的情怀,是作为一中学子的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说过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觉得读书人是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气魄和理想的吧.如果说这次观影使我学到了什么的话,就是志向,进取,钻研,拼搏,奉献,全心全意为了祖国!
\x09钱学森就是一个拥有一颗强烈的报国心,并通过终身的科学事业奋斗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伟大贡献的一位杰出科学家.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钱学森》读后感600字左右
读《钱学森》的读后感
在周末的时候,我利用空闲的时间把《钱学森》这本书给读完了.读完之后,我的感受颇深,让我觉得钱学森是一位伟人,他非常了不起,是一位爱国人士.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1949年10月1日的时候,新中国诞生了.当时任美国超音速实验室主任的钱学森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深深的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当他正准备回国的时候,却被美帝国主义用尽各种手段阻挠.
当我读到“钱学森是中国人,我是中华人民”这句话时,我真的、真的深深地被他感动了.他这种强烈的爱国之心,实在是无人能比的.他放着高薪的美国实验室主任不做,却要回到刚刚成立的中国,当时让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我继续往下看,原来他是要回到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知识和发明来报效国家,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使中国不再落后,他要用科学不断地造福祖国和人民.从这,可以看出钱学森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情不够深厚,每当新中国的生日来临,我总是不太关心和在意.读了《钱学森》一书后,我发现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好.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以钱学森为榜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胸怀祖国,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少年.
问题2:钱学森电影观后感800字
最近,一直被一个人的故事感动着.他,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就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他的一生充满神秘和传奇,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一些记忆,但阅读了《钱学森故事》这本书后,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无法忘怀.
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其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以黄钟大吕般的恢宏声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钱学森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的国家公务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爱国不仅是一种心情,在落实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钱学森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在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中,条件非常艰苦,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国家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天灾人祸,但他始终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为新中国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我也从一次次的尝试中明白了坚定就是一种信念,在动摇时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现在,从钱学森的故事里我更体会出坚定这个词语的新执着地做事、为民族做事、为祖国做事!
有了爱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如何将它转换成生产力呢?《钱学森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创新的力量.钱学森28岁时就与导师一起完成“卡门钱近似”公式,创立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开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学科,不仅为中国人的科学创造留下闪光足迹,对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也作出重要贡献.或许缘于此,时任美国海军副部长的金贝尔就认定,钱学森“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5个师的兵力!”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和科学家的价值.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的工作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一样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问题3: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400字简短一点 求哥哥姐姐帮忙![数学科目]
收费10元,我给你原创的.
问题4:《钱学森》观后感急用!在线等等500字左右急用
《钱学森》观后感
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多数对历史事件知之甚少,在某些场合谈及此事,就会显得相对的窘迫,是知识的窘迫.曾经阅读过的历史教材,未曾彻底了解就匆匆翻过,对于钱学森,我的记忆只是停留在两个关键词上面:留学生和两弹一星.更加详细的信息我是很少去主动查阅的,于是本片作为主旋律的历史人物宣传传记正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让历史也能更加的形象具体,作为宣传和资料都是不错的.影片中了解到了那个年代中似乎凌乱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的同时,画面、演员和台词是明显经过细致打磨的,毕竟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在整个故事叙述中已经很明显了,不过在有限的电影时间里还是比较局促的,很多情感和事件都是点到为止,很明显编剧还是想全面去展现钱学森的一生,而不是一两个典型事件,立志于打造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资料,却苦于时间的限制,总感觉有些背景的东西在留给观众来思考!
从全片来看《钱学森》大致是分为3个部分来组成的:留学生,两弹一星,纪录片.“留学生”部分是个人魅力的极致体现,学识能达到的高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过渡到“两弹一星”部分就是爱国的“名”到“实”,“淡”到“浓”的逐渐变化,事情的重要与否和怎么去对待远非外人能随意揣测的,这个应该能在我们从激昂的音乐中冷静下来思考而得.
激昂的音乐声中,爱国的心脏在跳动.
20世纪50年代初是美国的“红色恐慌时代”,1950年,美国人指控钱学森是共产主义者,并对其进行秘密调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钱学森一直想回到中国.于是想美国当局提出了回国申请,没想到,根据五角大楼的指示,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
美国海军部次长极力想把钱学森留在美国,他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后虽将钱学森释放,却仍对他进行监视,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钱学森实际上是遭到了软禁.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监视,把一封请求回国的信寄给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最后,信件转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上.1955年8月,中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方面要求美方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人回国,同时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妻儿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启程回国.过人的智慧帮助了他.
一回到中国,钱学森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成为中国导弹计划的实际负责人,他被任命为该计划的首席主管.1958年,钱学森设计出东风系列导弹的蓝图,1964年成功进行了试射.后又研发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999年,钱学森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计划,以钱学森研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基础,2003年10月,中国终于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祖国的强大是我们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保障,而祖国的强大也离不开每个国民的智慧,新时代的我们要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问题5:有关钱学森的读后感!600百字以上哦!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于1995年10月8日从美国回到广州时,对接待他的中国旅行社同志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同他一起回国的还有他的夫人和两位幼儿.
钱学森于1935年8月,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回国前,曾担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1949年10月1日,钱学森夫妇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在一起欢度这一佳节,他们边赏月边倾诉情怀,深为祖国的新生而欢欣,并对祖国的美好前景充满着憧憬.就在此时,钱学森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1950年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理由是他与威因鲍姆有朋友关系,并指控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党员,非法入境.这些无端的指控均被钱学森一一驳回.但是,钱学森已无法忍受这一切,决定以探亲为理由立即返回自己的祖国,准备一去不返.他会见主管他的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向金布尔严正声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
不知情的钱学森,做好了回国的一切准备,办理好回国手续,买好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们举家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也就是1950年8月23日午夜,突然收到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全家离开美国.与此同时,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全部行李.
钱学森被迫回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联邦调查局派人监视他的全家和他的所有行动.事情远非如此,9月6日钱学森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
钱学森无端被拘留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师生和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以及一些美国友好人士,向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为他找辩护律师,还募集1.5万美元保释金把钱学森保释出来.
从此,钱学森继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不许他离开他所居住的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
然而,钱学森挚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炽热.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离开美国回国的要求.1954年用英文写出30多万字的《工程控制论》.实际上,工程控制论与生产自动化、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运用、与国防建设都密切相关,只不过当时美国当局没有认识到这点就是了.
钱学森返回祖国的斗争,也得到祖国的关怀和支持.1954年4月26日,印度支那国际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与美国代表团负责人亚·约翰逊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开始关于平民回国问题的接触.在接触中,王炳南特别指出,美国正在阻挠许多旅居美国的中国人返回中国,其中包括科学家钱学森.
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特务监视,在寄给在比利时亲威的信中,夹带了一封书写在香烟纸上、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陈叔通先生收到信的当天,就把它送到周恩来总理手里.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王炳南大使按照周总理的授意,以钱学森要求回国的这封信为依据,与美方交涉,迫使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离美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他的夫人和两个幼儿终于乘坐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离开了洛杉矶,驶向地处东方的祖国.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