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学习资料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2012高考答案_2012上海高考诗歌及答案[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2012-06-21 13:21 春江晚景 (来自2012高考语文试题上海卷诗词赏析)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津亭”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答: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现代文品读 文言诗文点击 六上 蚊子和狮子2012新版答案 今晚就要[语文科目]
1、(1)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2)比较: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辨别异同或差异.
(3)叹息:叹气.
(4)概叹:有所感触而感叹.
2、语言描写 刻画了一个骄傲自满,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形象 第一次:写出蚊子充满自信的心情,是进军的号角.第二次:写出蚊子得胜后的欢庆,表现了骄傲的心理.
3、(1)强大和小小
(2)现身说法,从而增强了寓意的力度,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1)蚊子用一技之长,攻敌之短 (2)蚊子十分有勇气.
5、描述了一只小蚊子……被一只小小的蜘蛛吃掉的故事 寓意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而被更不起眼的“小人物”所打败.(可以抄基本积累上面的内容)
问题2:有关古诗的竞答题及答案如:古诗最早发展与哪个朝代?[历史科目]
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原始歌谣在口头流传,应该是最早的诗歌雏形.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萌芽,大约在商周时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
问题3:2012年世界末日诗(蒋进)“新情爆发在2012”新情爆发在2012.做曲者;蒋进.风下月会哭,你真是头猪.火山要烧书,就不信背不熟.2012会叫惨,你不答应,在跟我说:鬼才信.信的是头猪!
我不信
问题4:2012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六上参考答案《山川之美》快~[语文科目]
译文 山水的美丽,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巍峨的高峰耸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两岸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个季节都具备.晨曦的薄雾将要消散,猿猴群鸟的鸣叫声彼此起伏;夕阳将要坠落,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就不再有能观赏山水中的奇妙的人.
赏析 这篇《山川之美》是南朝陶弘景晚年在幽栖山林时写给中书的一书短札.原题的《答谢中书书》全文只有69个字,他用了简洁的语言,以山川之昏晓、四时之变化,描摹出南方水木之华,文辞清新隽永,语言精炼生动,写景寄情,神气飞越,音调铿锵,节奏鲜明,既有诗的冥想,又有画的的色彩和音乐的节奏,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
文章开始,作者用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写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接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地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的秀美图.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作者选择了连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晖扑救大地、淙淙的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地柔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调皮的锦鳞不时地在水底觅食、嬉戏.它们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在远远地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美丽的大自然,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疑问:传说中的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的人间烟火.语言鲜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篇文章,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磷……有比喻,有夸张、拟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反面描写,说不完的情趣、道不完生机盎然.本文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最后一句写出对作者的凄凉心而感叹.
问题5:温总理在回答记者会时所引用的诗词(从2001年到2012年所有的)要带解释和出处以及关于的问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3年3月18日,温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的提问时,引述中国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2003年6月29日,温总理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受灾于洪水.在看望了灾民后,温总理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004年3月4日,温总理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治政思想.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总理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同上时间,温总理引用《管子·形势解》中这两句古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形象注解. ◆谈中日关系:“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