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分享的知识点是【马云与他的余额宝】,欢迎您喜欢52ij所分享的新闻、攻略、电脑教程及手机知识等经验,下面是详细的讲解。
马云与他的余额宝

余额宝一出生,便以一个规则破坏者和行业巅覆者的姿态出现,并凭借阿里集团强势的品牌影响力和海量用户基础,以高收益、低门槛为噱头迅速抢占市场,短短数月,规模就破千亿。然而,余额宝存在先天缺陷,而这也注定了它的高收益不可持续。
马云与他的余额宝(上):虚假繁荣
李海刚:解读趋势,发现价值,大家好,欢迎回到《极客说》,我是李海刚,坐在我对面的依然是极客网专栏作者朱飞,朱飞你好!
朱飞:海刚好,大家好,我是朱飞!
李海刚:朱飞啊,今天想和你聊一个比较刺激的话题。这个话题和普通大众息息相关,影响甚广。如果这么说,你还没有概念。我给你一组数字:
1、 这个话题至少覆盖1亿人。
2、 这个话题讨论的是一个总规模近6000亿元的大市场。
3、 这个话题涉及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之一,这支基金在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帮助其客户盈利75亿元。
能不能猜猜我要讲的是什么话题?
朱飞:你这个关子卖得不成功啊!这几个数据往这和摆,用脚也能想到,你说的是余额宝嘛!
根据媒体披露的数据,截止止前,余额宝用户超1亿,资金规模5742亿元,接近你所讲的6000亿。经过一年的疯狂增长,余额宝合作的天弘基金一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还荣膺世界第四大货币基金,客户数量更是问鼎全球。
李海刚:哈哈……看来我有点班门弄斧了啊。我忘了,坐在我对面的是《极客网》最资深的专栏作者……曾是美国德州仪器新媒体营销负责人,中国最著名的新生代商业评论员之一。哈哈……
朱飞:哈哈……得了,你就别给我戴高帽了。不过,这个话题的确值得好好讲一讲。
对于这个话题,我个人感觉切入点很多,市场中也有很多解读,要讲好,讲出新意,还真不简单。不知道,你想从哪切入呢?
李海刚:哈哈……反将我一军啊。已经有点怕了啊……
其实,我的切入点,并不新奇,也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觉得,这个切入点是最重要的切入点。那就是余额宝的虚假繁荣!你有没有注意到,随着余额宝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当前唱衰余额宝的媒体越来越多了,揭露余额宝隐忧的文章越来越多了!
朱俊森:嗯,注意到了,的确有这种趋势。媒体的一惯做法嘛:跟风与落井下石!
李海刚:哈哈,打击面有点大了啊!小心回家跟上有记者跟拍!
朱飞:跟拍我倒不怕,不过,余额宝的未来的确挑战重重。对于余额宝正在遭遇的危机,不仅国内媒体意料之中的落井下石,国外媒体也开始发声。最近,国外知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刊文表示,去一个季度余额宝的表现却让人们不得不担心,余额宝已经跨入了一个相对危险的境地:收益率下滑,吸引力不再,投资策略更加冒险。
对于经济学人的判断,我还是比较认同的。余额宝虚假繁荣,高收益不可持续已成业界公开的秘密。如果说这一趋势,今年年初还有些扑朔迷离,那么到了五月份,势态已然明朗,到了现在,可以说没什么悬念了!统计数据显示,3月25日,余额宝收益跌破5.5%;5月11日跌破5%;6月23日跌破4.5%;7月8跌破4.2%.相信不久,就会跌破4%!在这种情况下,余额宝的收益优势已经非弱,为子扭转危局,余额宝不得不采取更加冒险的投资策略。
李海刚:没错,事实上,出现这种局面,并不意外。余额宝一出生,便以一个规则破坏者和行业巅覆者的姿态出现,并凭借阿里集团强势的品牌影响力和海量用户基础,以高收益、低门槛为噱头迅速抢占市场,短短数月,规模就破千亿。然而,余额宝存在先天缺陷,而这也注定了它的高收益不可持续。
朱飞:先天缺陷?怎么讲呢?
李海刚:余额宝的背后是天弘基金,根据其业务特点和资金流向判断,余额宝从本质上看属于货币基金。而货币基金背后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协议存款”.也就是说,余额宝的收入来源是协议存款银行。说得直白一点,余额宝是将从散户收上来的钱打包借给了银行,银行支付余额宝一定的利息(这个利息要比用户散存高很多),余额宝再将从银行收来的利息分发给散户作为收益,自己也从中赚取一部分。
朱飞:嗯,的确如些。由此看来,余额宝并没有大的创新,只是规模比较大,又愿意让利于民,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爆炸式增长。没有创新,还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你想想这意味着什么?
李海刚:怎么讲?
朱飞:传统银行的利润太高了,传统解行太黑了,普通大众早就受够了,一有替代方案,马上蜂拥而至。也就是说,并不是马云的余额宝多厉害,而是传统银行太差劲了。
李海刚:哈哈……不带这样的啊,把银行的老底都揭了,人家还怎么混啊。这是另一个话题啊,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讲。把话拉回来,继续隐余额宝的先天缺陷!
朱飞:我有点跑题,你继续!
李海刚:余额宝所依赖的协议存款是在市场资金流动性不充分情况下,银行为了增加资金储备的短期行为,属于表外业务!如非迫不得以,银行不愿为协议存款埋单。并且,余额宝已经动了银行的奶酪。刚开始时,余额宝来得太快,银行没纳过闷来,还会与之合作,但用不了多久,银行就会想明白其中的猫腻,联合反击也是必然。事实也是如此,先有四大国行跳出来,高调宣布不接受余额宝协议存款,后有部分商业银行陆续跟进。当然,不排除一些银行为了短期利益,继续与阿里紧密合作。但未来的大趋势是,余额宝的协议存款越来越难,甚至找不到接盘者,而从银行拿到的协议存款收益也会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余额宝收益率持续下跌是必然。
朱飞:你这么一说,我就清晰多了!尽管,最近几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势头很猛,但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还是金融,核心话语权还是掌握在传统银行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余额宝不改变策略,引起银行的联合抵制,对于余额宝极其不利。事实上,你所讲的联合抵制,已经出现了,余额宝近6000亿规模,8%的手续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肯接盘的银行目前只有一家。所以,余额宝想快速突围,阻止收益率下降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李海刚:没错,余额宝的外部压力非常大。但,余额宝危机不仅仅来自外部,内部风险也很关键。据内部人士透露,天弘基金的畸形收入结构,也让余额宝的未来更加不确定。余额宝和天弘基金是共同体,如果天弘基金出问题,余额宝便不可能全身而退。从公开的数据可以看到,余额宝的后台天弘基金的收入结构极不合理,超过80%,近90%的收入来自协议存款。而畸形的收入结构,大大降低了天弘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这为天弘基金埋下了巨大隐患。
协议存款是银行的表外业务,具有不确定性和短期性。当市场资金流动性充分的情况下,银行就会降低协议存款利率,或直接拒绝接收协议存款。因此,天弘基金的经营风险非常大。正常情况下,协议存款收入占到基金公司收入40%左右较为合理,天弘基金如此高的比例在业界并不多见。出现这样的结构与其知识结构有关,与阿里联姻后的高速增长,天弘基金有所准备,但显然不够充分,因此对于未来怎么玩,和谁一起玩都没有想好。如果不能找到更加合理的盈收模式,钱越多,资金流动风险越高,天弘基金的危机就越大,储户的回报就越难保证。在这个行业,倒闭可能就是分分钟的事,天弘基金现在的压力与危机比我们想想中要大得多。
朱飞:嗯,对于压力和危机,感受最强的其实是余额宝自己。随着收益率的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媒体人士对余额宝的未来表示担忧。余额宝自己也加快了产品创新与新模式试水的脚步。这不,“高收益骗局”刚刚被识破,余额宝又整出了一系列新花样,希望重新定义余额宝。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余额宝核心不是理财,而是支付!
李海刚:嗯,我也看到相关的报道了,感觉阿里对于这个转变,寄予了很大期望。
朱飞:没错!余额宝不愧为“宝宝”们的带头大哥,在宝类基金发展遭遇瓶颈、收益率下降、规模增长乏力、步履维艰之时,提出由理财向支付转型的新思路,的确让市场为之一振,原本声势渐微的宝类基金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兴奋点。
李海刚:嗯,为了改变人们对余额宝的固有认识,减速余额宝败局,同时维护其支付宝在第三方网络支付领域的的主宰地位。余额宝近来可谓做足了工作。接连放出了三个大招。在宝类基金市场影响力持续下滑,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新玩法能拯救余额宝吗?对于这个话题,我们下期再讲!
马云与他的余额宝(中):重塑之路
作为宝宝类基金的带头大哥,为了挽救危局,余额宝适时启动了重塑计划,希望通过重新定义余额宝,改变被动的局面。可以说,余额宝的一系列新动作,给持续下行余额宝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李海刚:朱飞啊,上期内容,我们聊了余额宝的虚拟繁荣,以及虚拟繁荣背后的真实原因。通过分析,我们知道,由于余额宝存在先天缺陷,收益率下滑是必然。经过连续数月的连续下滑,当前,余额宝的收益率即将跌破4%。不过,作为宝宝类基金的带头大哥,为了挽救危局,余额宝适时启动了重塑计划,希望通过重新定义余额宝,改变被动的局面。可以说,余额宝的一系列新动作,给持续下行余额宝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我们今天,就详细聊一聊,在宝类基金市场影响力持续下滑,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余额宝自打强心剂,是帮助余额宝走出困境,还是加速泡沫的破灭。
朱飞:今天这个话题不太好讲啊,对于这个话题,我想套用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一句名言,这是一非常好的话题啊,也是一个非常坏的话题。好是说,这个话题直击关键,给人以要一语道破天机的感觉。坏是说,这个话题,无论你怎么讲,都是错的。无论你从哪个角读解读,只要发声,必然骂声一片。
李海刚:哈哈……你这是在鼓励我多讲呢,还是在吓唬我,叫我不要多讲呢?不过,没关系啊。我们每期的话题都争议很大。挨网友骂,早就习惯了啊。不是有句话吗,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找吧?哈哈……
朱飞:哈哈……好,那咱们言归正传!
要说余额宝的重塑之路,还得再回顾一下余额宝为什么要重塑。上期节目有所分析,这里我简单回顾一下,原因有三:
1、 余额宝的货基本质和自身特点,决定子它的高收益不可持续,规模扩张遭遇瓶颈。余额宝亟需找到新的增长点。
2、 天弘基金畸形的收入结构,决定了它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在内外压力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亟需转型。
3、 宝类基金数量猛增,市场竞争加剧,银行封索力度加大,宝类基金在市场中趋于平淡,余额宝作为带头大哥,余额宝亟需竭尽所能拓展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和各种金融理财服务的“新玩法”,通过创新搏得一条出路。
李海刚:没错,余额宝正在积极寻找新的突破点。也给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余额宝核心不是理财,而是支付!
朱飞:嗯,我也看到相关报道了。余额宝不愧是“带头大哥”,他的嗅觉比其它宝类基金都灵敏,对市场趋势的把握更精准。他的动作,比其它宝类基金更快,手法也更超前。当其他各种“宝宝”们,还在痛苦地纠结于根本不可能有大改观的收益率时,余额宝已经开始考虑如何“玩转资金”了。
根据《余额宝运行一周年数据报告》披露的信息显示,围绕余额宝的新消费场景的开辟,将成为余额宝下一阶段产品创新的重头戏。
为什么要这么做,报告中也有一些简要说明,核心要点有五:
1、 余额宝上线一年,用户,尤其是那些没有金融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的理财意识逐渐觉醒,理财需求日益强烈。
2、 余额宝用户基数大,需求多样性强,经过一年理财意识的培养后,逐渐分化出不同深度、不同层次、不同风险偏好的理财需求。
3、 余额宝的理财属性和支付属性边界模糊,理财即消费,消费即理财,资金灵活调动的模式深入人心。
4、 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小微金融服务,更容易实现资金与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和消费场景的精准、高效对接。如果借此满足和激发用户更多层次的理财需求,余额宝可以降低对协议存款银行的依赖。
5、 余额宝本身就可以用于网购、缴费、充值等等,拥有其他理财产品无法比拟的流动性。如果余额宝有意识地去开辟新的线下线上消费场景,余额宝的流动性将会有更大想象空间,给用户带去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李海刚:分析的很透彻啊!对于你所提的这五点,我也非常认同!如此看来,余额宝的转型,与其说是重塑,不如说是升级。怎么说呢?从理财到支付,不难看出,余额宝是想将它的理财属性和消费属性同时强化。这么,这个同时强化的最高境界是,用户通过余额宝可以完成所有传统金融机构(最主要的主是银行)所能完成的所有事。也就是说,在余额宝所覆盖的消费场景足够多的、足够精的情况下,余额宝和支付宝将全面取代银行。
朱飞:嗯,如果余额宝梦想成真,威力可真不可小觑!不过,余额宝的新玩法才被提到战略高度,未来能做到什么程度,还要且行且看。毕竟银行不是好惹的!
李海刚:嗯,任何突破性进展,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余额宝未来的路必然会遇到很多挑战,尤其是在国内外媒体开始大力唱衰的情况下!
不过,这并不是说,余额宝就肯定没戏了。从余额宝过去取得的成绩来看,余额宝团队的底子还是很厉害的,未来,做出超出我们想象的大事,也不是没有可能!
为了改变人们对余额宝的固有认识,减速余额宝败局,同时维护其支付宝在第三方网络支付领域的的主宰地位。余额宝近来可谓做足了工作。接连放出了三个大招。这三个大招,可以说是步步为营,一环紧扣一环。
朱飞:哈哈,说的很玄乎啊!具体说来,有三招呢?
李海刚:说起来玄,做起来也不简单,不卖关子了,咱们就详细地讲一讲:
1、余额宝先是推出“招财宝”理财平台,通过覆盖票据贷款、保本基金、保险等收益更高、期限更长的理财产品,将余额宝理财产品周期“拉长”。此举意在有意识培养平台用户长周期理财习惯。
2、随后,联合运营商推出“0元购机”活动。参与活动的用户只要授权冻结余额宝中的一定资金,就可以免费申购相应的手机,冻结的资金及其收益仍然归用户。此举旨在让用户模糊理财和消费的界限,让其感觉消费即理财,理财即消费。
3、接下来,余额宝将逐步试水大额的、期限更长的理财支付产品,比如旅游、汽车,甚至房产等。并以高收益、低风险、0元消费等噱头诱惑用户将大额资金存入余额宝。此举是余额宝新玩法的最关键一步,意在转变人们对余额宝的固有印象,让用户心甘情愿地将大额资金导入余额宝,并用之消费。
这三大招放出来后,余额宝自己所宣称的新玩法:重新定义余额宝,将核心从理财,转移到支付,就已经很明朗了。尽管,这样转变的威力有多大,还需要市场验证。但是,在宝类基金发展遭遇瓶颈、收益率下降、规模增长乏力、步履维艰之时,余额宝的新动作对势气低落的宝类基金,有非常大的提振作用。事实上,余额宝提出由理财向支付转型的新思路,的确让市场为之一振,原本声势渐微的宝类基金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兴奋点。
朱飞:嗯,带头大哥毕竟是带头大哥嘛,总能整出新动静来。但是,这种转变,能从根本上拯救收益率持续下跌的宝类基金吗?我个人的感觉还是有点悬。我的观点是:未必!
李海刚:哈哈,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感觉没有说服力。暂且不下定论,我们先先试着拆解一下所谓的“新玩法”。
朱飞:嗯,我先谈谈我的看法!
余额宝等“宝宝”类基金在市场中趋于平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发展瓶颈,“宝宝”类基金亟需充分利用既有客户资源,拓展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和各种金融理财服务的“新玩法”,通过创新搏一个未来出路。此次余额宝“新玩法”发力新消费场景。从玩法上看,我们不妨认为这是一次以互联网金融名义“绑架”网络消费的尝试,即互联网理财只是一个幌子,最终还是凭借第三方支付能力、海量用户和平台信誉来为商家分销产品,玩的更多的还是电子商务。
李海刚:哈哈,你是说余额宝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朱飞:哈哈,有点这个意思!阿里之所以这么做,背后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即竭尽所能“绑定”用户和商家,让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地位牢不可破。
李海刚:嗯,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有这种可能。近段时间来,市场先后传出银联和中国邮政储蓄进军在线支付的消息,表明了银行系正在向互联网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起冲击,收回支付这一理应属于金融机构的控制权。随着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程度的持续增加,银行电子支付系统,会逐步具备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所有功能,也会陆续推出类似余额宝类的理财产品。这样一来,其它第三方支付在市场中的作用和优势将不断被弱化,最后变得无关紧要。因此,如果把余额宝的“新玩法”与第三方支付地位结合起来看,你的观点就有更有现意义了。
朱飞:哈哈,儒子可教也!
李海刚:那是自然,天天和中国最《极客网》最资深的专栏作者在一起,功力想不长都不行……
朱飞:哈哈……又开始给我戴高帽了,赶紧打断,我可不吃这一套!
李海刚:哈哈……我怕了啊!不过,你所讲的是余额宝的新玩法的目的,并且是一种可能,切入点有点偏,并没有说到点子上!
朱飞:哈哈,想挑事啊!
李海刚:哈哈,我今天就是要挑战你!
话说回来!
余额宝“新玩法”的核心是以冻结余额宝资金替换现金支付,以此为基础衍生出预订类、分期付款类、赊购类、0元购类等消费场景。冻结余额宝资金后,用户继续享受冻结资金的收益。在交易完成前,如果用户改变主意可以随时取消冻结,结束交易。采用冻结余额宝进行支付的模式,对于用户来说,交易决策更灵活、周期更长,同时购物资金的理财收益不受损。对于余额宝来说,可以将冻结的资金融入其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相应服务(小额贷款)为其盈利。对于产品方来说,可以增加一个销售渠道,借余额宝流量增加销量。
事实上,这种模式并不新鲜。本质上看,这种模式叫赊销,即信用销售!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初步形成。看似三赢的局面,实际上也存在一定风险。
朱飞:嗯,你继续!
李海刚:具体说来,赊销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销售,卖方与买方签订购货协议后,卖方让买方取走货物,而买方按照协议在规定日期付款或分期付款形式付清货款的过程。赊销使商品的让渡和商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使货币由流通手段转变为支付手段(见货币的职能)。它实质上是提供信用的一种形式。赊销商品使卖者成为债权人,买者成为债务人,这种债务关系是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产生的。
赊销存一定风险,而风险主要来自信用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在余额宝“新玩法”中,余额宝为产品销售做信用背书,用户在未支付现金的情况下拿到产品。不过,羊毛出在毛身上,产品方未拿到钱不会出产品,因此,余额宝需要先垫付货款。也可能是一部分订金,交易完成后,即资金冻结期结束后,再结全货款。那么,在资金冻结期内,余额宝必须用冻结资金挣足给用户的收益优惠,否则将会亏损。以“0元购”为例,资金冻结期过后,就相当于余额宝将产品等值的现金返给用户,还要承担这些冻结资金在冻结期产生的收益。前者可以从合作商家的套餐中抽取,后者则还得依靠余额宝自身的创收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新玩法”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余额宝的尴尬地位,其风险本质上还是阿里金融服务的风险!
朱飞:嗯,不纠结概念,你得的结论,我还是认同的。既然风险没有降低,又是老把戏,拯救余额宝,乃至所有宝类基金也就无从谈起。“新玩法”可能仅是余额宝在大势下行的背景下,为了减速败局,给自己打的一针强心剂。故伎重演,再次通过制造虚假繁荣,搏人眼球,骗取信任,增加存款!顺便维护支付宝在第三方网络支付领域的的主宰地位!
李海刚:哈哈,还望不了往你的观点上靠啊!的确,如果把余额宝的“新玩法”与第三方支付地位结合起来看,一切都显得合理了。
总之吧,我们至少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余额宝“新玩法”仅是外围创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宝宝”类理财产品面临的困境。原因上面已经论述,精炼总结如下:
1、余额宝的核心盈利模式没有改变。“新玩法”可以促进部分存款增加,但拿到钱后,还是靠原有的金融服务模式赚钱。不能改变余额宝收益率持续下降的问题。
2、余额宝的盈利风险没有改变。“新玩法”不涉及风控模型,未改变天弘基金盈利结构。余额宝的风险结构没有改变。
3、持续性存疑。羊毛出在毛身上,在盈利模式、风险大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这种模式的盈利能力非常有限。这种,近乎补贴的形式,做得越大,风险越高,可持续性差。
朱飞:嗯,你这又是直戳人家的肺管子啊。看来你又要挨骂了啊。
李海刚:哈哈……习惯了!我不怕!还是那句话: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找吧?哈哈……
话再说回来,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清晰地看到,余额宝高收益“骗局”刚刚被识破,余额宝又上马了新玩法:以冻结余额宝资金替换现金支付。同样以高收益作为噱头。但这种模式持续性仍然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所谓的“新玩法”很可能又是余额宝一手策划的短期高收益“骗局”,当然这个骗局是打引号的啊。
背后真正的动机可能是减速余额宝败局,同时维护其支付宝在第三方网络支付领域的的主宰地位。在宝类基金市场影响力持续下滑,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余额宝制造虚假繁荣,自打强心剂难挽危局,只会加速泡沫破灭!
朱飞:哈哈……看来你是要一条道跑到黑啊!不过,现在下这个结论,可能为时尚早。余额宝还有另外一个大的优势,那就是“民心”!余额宝一出生,就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借普惠金融大旗,向传统银行宣战!并迅速聚集大量追随者!短短数月,余额宝用户数就过亿,总体规模就破千亿。当前,收益率即将跌破4%,但仍有大批忠实追随者!只要收益率不低于银行,余额宝就还是会很多追随者!只要用户不散,余额宝就仍有翻盘的可能!
李海刚:的确,余额宝很得民心。但是,余额宝的所获的民心有多劳固?民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能拯余额宝吗?余额宝获得民心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对于这个话题,我们下期再讲?
马云与他的余额宝(下):民心所向
我们不得不感叹,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类基金前路漫漫,前途未卜。不过,余额宝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民心。
李海刚:上回咱们说到在宝类基金市场影响力持续下滑,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余额宝自打强心剂,希望借重塑余额宝对外形象,力挽危局。但由于其一系列新动作仅是外围创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余额宝生存风险。因此,我们不得不感叹,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类基金前路漫漫,前途未卜。不过,在节目最后,朱飞话锋一转,说到余额宝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民心。
我们今天就接着上回的话茬,详细地聊一聊,所获的民心有多劳固?民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能拯余额宝吗?余额宝获得民心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朱飞:终于有一期内容,可以不挨骂了啊!这个话题要是好好讲,能挖出很多余额宝大快人心的做法。
李海刚:哈哈……不要高兴得太早啊!网友要是想骂你,总能找到理由。就算你夸余额宝,就算你大赞马云和阿里,如果核心观点说不到他们心里去,还是照样骂你啊!
朱飞:哈哈,看来横竖都是个死啊。那就无所谓了。古语不是有云吗,未曾清贫难成人, 不经打击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 从来富贵入凡尘。为了真理,咱们今天也就豁出破头撞金钟了啊。
李海刚:哈哈……不愧是《极客网》最有文化的商业评论员啊,这词拽得,太有文化了。要是我,顶多会说郭德纲所讲的,唱着咖啡就大蒜,秋水共长天一色,爱咋咋地!哈哈哈,有文化就是不一样……
朱飞:赶紧打住,又来调侃我了!自打和你说《极客说》,我的心眼和脑袋都大了三圈。咱别逗比了,说回余额宝!
李海刚:哈哈……既然怕我了,就饶恕你了。咱把话扯回来,聊余额宝。
说到余额宝的民心所向,其实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东西,说重一点,涉及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表象的背后,牵扯到很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从宏观角度看,涉及到中国经济的原罪。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但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发展演进过程来看,又是行业野蛮生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渡性现象。随着行业的发展、洗牌,人们对余额宝等宝类基金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客观、理性、精准。疯狂追捧的态度也必然会持续降温。
不过,不得不承认。未来的一到两年,普通大众对余额宝的态度还会保持很高的热度,不同价值观的碰撞还会反复上演。但我们已经感觉到了行业洗牌的加速,大浪淘沙过后,剩下的才有机会进入下一轮的王者争锋!阿里和他的余额宝到底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朱飞:总编,不愧是总编。讲话的高度就和别人不一样(调侃语气)。这么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事,被你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原原本本的理清了啊。
李海刚:哈哈,报复心够强,逮住机会就反过来挖苦我啊。
朱飞:哈哈,有点这个意思啊。不过也是真心话。你所讲的,我个人是非常认同的。尤其是那一点:余额宝的民心所向牵扯到很多深层次东西,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未来随着行业洗牌的加速,普通大众会逐渐回归理性。
李海刚:嗯。不管别人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啊。
不过,我想强调的并不是阿里的前路漫漫。因为这个话题,我们上期已经详细的分析过了。我这里想强调的是:就算阿里的余额宝,未来不能走出困境,最终淡出人们视野。但仅从现在所取得的成绩上看,余额宝也称得上一个伟大的产品了。
此话怎么讲呢?短短数月,余额宝用户数就过亿,总体规模就破千亿。光从商业上讲,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另外,余额宝充当了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先驱者的角色,尽管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但它很好的承载了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当野蛮生长期过后,我们再回顾余额宝这段不同寻常的发展历史,感觉可能就立即不一样了。就像我们现在回顾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屡败屡战!虽然最终没有成就大业,但拼搏过程意义非凡。
朱飞:嗯,你这么一讲,的确如此。从发展角度看,余额客的历史使命完成得还是很不错的。当前,民众已把它当“活期存款”平台了,至少是备选项之一了。所以,我的感觉是,未来余额宝再不堪也不会彻底失败。因为,它已成为多数用户心目中的活期存款平台了,而且其收益要比银行活期存款高得多。
现在你看那些个理财师(除了银行的)写“心灵鸡汤”类文章啊,不管如何,总得带上余额宝,总会说:不定时需要使用的流动资金可以存入余额宝,既能随取随用,还能获得N倍于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余额宝现在用户超过一亿,每人放1000就是1000亿,盘子还是很大,不至于没得玩。
李海刚:没错,说到余额宝取代活期存款,也就说到了余额宝民心所向的根本原因。折解开来,主要要有三点!
朱飞:有三点?哪三点呢?
李海刚:1、银行太黑了。利息低、服务差、效率低。说白了就是不拿老百姓太当回事。因为中国银行业是垄断行业,几大行说啥是啥,普通大众根本没有谈判的余地。长期如此,积怨已久!余额宝出现后,为普通大众提供一种,除了银行活期存款的另外一种可能,而且利息收益要高于银行,服务也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2、中国通货膨胀严重,把钱放在银行利息跑不过通胀,就相当于坐等自己的钱贬值。而传统银行的理财产品相对复杂,没有专业金融理财知识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介入,只能坐等贬值!而余额宝则异常简单,把钱存入即可。其它的事由全不用管,坐等增值即可。一边是既傲慢,收益又低的银行,一边是既谦逊,收益又高的余额宝,你说选谁?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银行服务都不好。大部分还是可以的!)
3、阿里和马云的品牌影响力很大,以互联网模式为切入点巅覆传统银行,倒逼传统银行业改革大快人心。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余额宝通过聚合效应,让银行不得不正视一个个普通个体的力量,让沉积在普通大众心里的怨气得以释放!因此,只要余额宝的收益不低于银行,余客宝中的钱就不会大量反流回银行。
朱飞:分析得很透彻,针针见血啊。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余额宝收益早就不是优势了,2014年以来,余额宝收益率一路下跌,已接近4%,更有跌破之势。但诚如你所说的,只要余额宝的收益不低于银行,余额宝中的钱就不会大量反流回银行。这就说明,当前余额宝在普通大众用户群中,还是炙手可热的,秒杀其他宝宝。
也就是说,尽管余额宝的收益率早就被同类宝宝所超越(近段时间更是常常垫底),但并没有出现用户从余额宝流向其他互联网宝宝的迹象。这说明啊,收益固然重要,但决定用户选择的绝非收益这个单因素。其实就按收益算,假设每个用户每月存1000元进互联网宝宝,目前收益较高的宝宝年化收益按4.5%算,余额宝按4.1%算,一个月下来收益的差距也只是几毛钱,完全构不成转平台的理由。
李海刚:嗯,你所讲的我非常认同。但这种热度还能维持多久?热情归热情,大众还是趋利的。余额宝能坚持多久,关键还是看其收益率能否守住最后的底线。
朱飞:嗯,你说的没错,不过,我还是比较乐观的。阿里毕竟是宝宝类的带头大哥,他要做的不只是“过得去”,而是要做尽量美。说到这里我要将余额宝的另一个杀手锏: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阿里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生态系统,这系统也能黏住用户。
余额宝的成功,可以说与支付宝息息相关,也与其背后支持的淘宝、天猫等购物平台息息相关,更与阿里旗下其它所有涉及支付的业务西西相关。也就是说,余额宝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脱胎于支付宝,同时兼备支付和理财功能,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所以才能一年内获得1亿用户的青睐。反观其它宝宝,目前除腾讯理财通稍微具备一些雏形外,其它的玩法与余额宝都不是一个档次,抗冲击能力不及余额宝万一。
李海刚:嗯,你说的这三点——收益远高于银行的活期存款平台;不单拼收益还拼服务;以及阿里以支付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看起来的确为余额宝筑起了高高的护城墙——一堵扎根于用户内心深处的护城墙。看来阿里的民心所向真的不可小觑!
阿里和余额宝的话题远远没有说完,如果深挖还有很多有价值,且值得大众关注的内容。我们未来会持续关注阿里和余额宝发展和最新动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后续同容。我们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李海刚、朱飞在《极客说》为你解读趋势、发现价值。我们下期再见!
朱飞:感谢大家收听,下期再见!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lihaigang_com;私人号:lihaigang
关于马云与他的余额宝的相关讨论如下:
相关问题:余额宝是马云的吗
答:截止到2015年1月4日的公开报道,余额宝目前还不是马云的。 报道是这样的:由于内蒙君正不付钱,导致天弘基金增资扩股协议迟迟不落地,使得阿里至今还不是天弘基金的控股股东。 虽然证监会早在2014年5月28日就批准了蚂蚁金服增资扩股天弘基金的事... >>详细
相关问题:马云的余额宝是啥意思?
答:就是把钱存在里面 每天会有不定额收入 >>详细
相关问题:把钱存在马云的余额宝好吗?
答:余额宝不是马云的,它是天弘公司的又名叫增利宝货币基金懂了吗? >>详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