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爱IT技术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是新闻资讯是:【阿里销售额超预期 互联网经济风头不减?】,下面是详细的分享!
阿里销售额超预期 互联网经济风头不减?
华尔街日报 29 日报道,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周三公布,第三财政季度利润好于预期。这表明尽管中国经济放缓,但中国消费者依然有着较强的消费能力。

阿里销售额超预期 互联网经济风头不减?
一枝红梅傲雪中。GDP 增速创新低,工业增长进一步放缓,人民币汇率风雨飘摇。几乎十多年一遇的中国经济寒冬之中,阿里巴巴却如茫茫雪原中的一枝红梅:截至去年 12 月份,三个月净利润增长超过一倍!总额达到人民币 125 亿元 (约合 19 亿美元) 。
也许互联网创业潮正在消退的过程中,也许互联网平台正在丧失“风口”的地位——无论如何,作为电商巨头的阿里巴巴,还是以顽强生长的姿态,在恶化的经济环境和变化的行业格局中“长势喜人”。
新的经济部门往往既表现出顺周期特征,也表现出逆周期的特征。顺周期是因为在经济扩张时期,信贷也是扩张的,既可以直接为新经济部门提供融资,又可以通过为投机提供资金而间接惠及新部门。逆周期则是因为在经济萧条期中,传统行业供需矛盾集中,库存高企且回报率低,此时的新产业部门更值得投资。再加上互联网经济本身更偏重于连接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因此也更加符合下行周期的要求与经济转型的需求。因此,这段时期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可能不仅不会受累于经济放缓,还可能从中获益。
这种逻辑也在阿里巴巴的官方表态中得到证实。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 (Joe Tsai) 在电话会议上表示,阿里巴巴料将能够从中国经济转型中受益。另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明显帮助阿里巴巴提升了其经营数据:第三财季年度活跃买家达 4.07 亿户,同比增长 22%。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增长 48%,至 3.93 亿户,提振移动端收入增长了近两倍。用户基础的扩大提高了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变现率 (营业收入与交易额之比) 。该公司称,旗下中国零售购物平台的总体变现率升至 2.98%,上年同期为 2.7%。第三财季商品交易额 (GMV) 增长 23%,至 1,490 亿美元。

阿里销售额超预期 互联网经济风头不减?
从阿里巴巴的逆势上行的事实中可以管窥出企业表现、行业表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阿里巴巴的强劲利润增长并不代表电商平台仍然是一个风力强劲的“风口”,也不代表整个电商圈都顺风顺水。相反,正如那句“风口猪能飞”所反映的那样,“风口”的本质特征是该领域上的企业很容易获得资本与政策资源的青睐,更容易创业成功;而“风口”消退的表现则在于该领域已经开始洗牌,开始回归强弱分化,赢者通吃的商业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阿里巴巴作为电商巨头表现如此强势,恐怕就是电商平台“风口”消退的证据之一。经济周期下行,导致了资本变得谨慎,加速了“原风口”领域洗牌的过程:大量缺乏自生能力的小平台倒闭,互相烧钱竞争的大平台则开始合并或者被并购。可以合理假设,如果全球经济继续向好,互联网创业者们继续一轮又一轮地融着资,那么“风口”的风还能刮得更久;阿里巴巴的潜在竞争者们也就还可能继续烧着钱打价格战,阿里巴巴的日子可能也没有现在这么好过。当然,这也仅仅是一种假设,毕竟即便资本充裕,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也还是照样会自发地起作用,只不过进度稍慢而已。
如果不从行业的角度,而从宏观经济面的角度来看,电商巨头的销售额增长迅猛这一事实或许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可喜。一则由于网上商品的主要竞争力之一在于价格竞争力,消费者转向网上消费可能表明消费者预算的缩减。其次,消费能力的下降几乎经济放缓的必然结果之一,经济放缓时期社会就业机会的增长也随之减少,社会购买力的增长也自然会受到限制。即便假定社会购买力没有出现衰退,购买力向互联网平台的转移也意味着实体店铺的销售情况将因“分流”而进一步恶化。线上店铺需要的是较偏的仓库,而不是商业街的铺面,但后者却是繁荣的标志——人们在商业街上更容易消费采购计划之外的商品和服务 (如临时起意购买的商品,逛累了去饭店吃饭等等) ,从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商业街繁荣能推动地价上升,进一步造成财富升值。因此,在当前的经济放缓时期,电商巨头的火热极有可能是以商业街的冷清为代价的,而后者对于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可能更大。
关于阿里销售额超预期 互联网经济风头不减?的用户互动如下:
相关问题:阿里互联网金融为何能成功,能详细解释吗?
答:1、阿里巴巴的B2B模式与外国不同:欧美的B2B多以为大企业省钱、省时间为诉求点,而阿里巴巴则服务于中小企业。马云说“全世界有钱的人没有多少,从数量上讲大企业最多占到企业总数的10%左右,所以我们有一个虾米和鲨鱼理论:抓住了虾米就有机会捕鲨... >>详细
相关问题:百度阿里腾讯投身电影业 互联网巨头有戏吗
答:戏不大,只能说再网络视频站上有戏。毕竟有那么多电影业的巨头在专业做,而BTA只能说是带做,跟兼职没什么区别。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专业的和兼职的区别在哪里,可能兼职的懂的很多,但专业的比兼职的更具有威信。 >>详细
相关问题:
答: >>详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