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與中科院共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聯合實驗室-人工智能
近日,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與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的圍棋大戰,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人工智能話題一時成為社會熱點話題。事實上,我國也一直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3月10日,由深圳無人機教育機構中科大智和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自動化所”)共建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同時還正式發布了全國首套無人機科普技術系列課程。
結合人工智能前沿推進科普教育
中科院自動化所黨委書記王小明表示:“自動化所是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科研機構,在智能技術、信息處理、控制等領域具有國際一流的科學技術和科技人才儲備。‘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聯合實驗室’就是在此背景下,自動化所與社會資本建立協同創新的有效載體。”
中科大智總裁劉躍平則認為,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的正在迅速發展,而目前全國相關的科普教育已經跟不上這個發展趨勢。基於此,“我們利用在市場、推廣上的優勢,結合中科院的研究和技術優勢,在全國推廣人工智能與自動化研究成果,把科研成果直接轉化成面向中小學生的科普教育。”劉躍平說。
聯合實驗室首任主任、自動化所副研究員董晶介紹了聯合實驗室未來的戰略規劃和行動計劃。“未來我們將根據生物特征識別、計算機視覺等前沿研究的最新進展,研發出面向中小學生,乃至職業教育學生的科普課程、科教設備,為青少年科普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知識,為國家人工智能行業培養人才。”董晶表示。
學生學習系列課程可組裝無人機
10日,聯合實驗室還正式發布了,國內首套面向中小學生的無人機系列科普課程。該系列課程包括多旋翼無人機科普教材、多旋翼無人機技術教材、穿越機技術教材、無人機航拍教材等。除此之外,還包括無人機的組裝、調試等。
劉躍平介紹,該套無人機科普系列課程,面向8歲~18歲中小學生。學生通過學習,自己組裝、調試無人機,掌握無人機組成、飛行原理與調試、飛控開發等,了解各種傳感器,如GPS、陀螺儀等應用。“培養未來的科學家”。
“在中科院層面,未來我們將依托中國科協、中科院、國家的科普推廣項目工程以及遍布全國各地的科技館、科普教育中心等,在全國推廣我們的科普課程。”董晶表示。
據悉,作為我國科普推廣工作的重要機構之一,2016年1月,中科院科學傳播局正式發文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科普聯盟,聯盟秘書處就設在自動化所。科普聯盟的主要工作即為研發科普產品、爭取各類科普項目、謀劃科普教育活動等。這與實驗室的目標工作高度契合。而在深圳,相關的科普課程已經在深圳中學、筍崗中學等學校展開。“未來我們希望依托中科院的資源,把科普課程推向全國。”劉躍平說。(記者 閆坤)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