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广告,这是一个令移动互联网企业和广告商都比较头疼的问题!什么样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形式才是最适合在移动设备上展示的,国内目前这个混乱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解决?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谈谈我对这些移动广告的看法。

首先,我想谈谈移动互联网广告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在PC互联网上面,广告是互联网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通过十年的发展,在线广告营销的规模也渐渐超越其他平面广告规模,养活了整个互联网不知道多少互联网网站、和将互联网在线广告作为生存法宝的广告平台,也让很多广告主尝到了甜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增长,所有从业者又该思考一个问题:我该如何盈利?
显然,广告在移动互联网供公司的盈利方面是绝对不可能忽略的问题,因为广告的特性是无处不在的,在有用户的地方就会有广告的存在,这个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哪怕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由平台强制推送广告,就单以用户的方式影响广告营销的规模就已经足够庞大了。因此移动互联网广告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移动互联网,就像一块刚刚发现的新大陆一般,虽然身边没有众多的选择机会让你摇摆不定,但是在一个什么都没有,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地方,从业者受到的折磨一点不比那样犹豫小。移动互联网广告,就像是新大陆上的人们维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一般,可惜的是新大陆上的这些外来者他们却在特定的环境不知道使用资源,更不清楚这个资源如何使用就会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好处。诚然,广告主就像是从远方到来的大富翁一般,对于这些刚刚发现新大陆的人们,他们可以给他提供资源,让他们在这个新大陆上有更强的生存能力,但是前提是你必须要给广告主在这新大陆上做建设。
作为一个非广告专业的不专业评论人士,我不知道我的这个比喻是否比较贴切,但是我觉得阻碍移动互联网广告发展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部的屏幕小、带宽不够和服务商和广告主之间的信任关系没有处理好,另外一个就是外部原因,当你一觉醒来的时候,突然听说有个传说中的宝藏可以帮助你完成自己的梦想,于是你也不管自己是专业的还是不专业的,不论是用野蛮的方式还是沿用绅士行为,当人们一齐涌入一个传说的宝藏之地后,整个藏宝之地和寻宝之路就变得复杂、混乱起来,因此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混乱也是一大阻碍移动互联网广告发展重要原因。
要说到是谁打翻移动互联网广告这坛子,很多人都会纷纷指向facebook和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在精准营销方面和facebook一样处在全球领先的位置,因此前段时间315央视晚会曝光cookie之后,就有分析人士将这家号称“不作恶”的科技公司与国内部分企业进行对比,进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有强有力的事实作基础的。
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数还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这两家全球最大的广告巨头就已经就将新的盈利方式瞄准了移动互联网广告,因此到目前为止他们两者在广告技术、广告形式、广告投放经验、广告客户关系处理上都是后来者远远无法媲美,尽管如此,这两家深谙数据挖掘、精准营销的广告巨头也还是没能做好一个先行者的榜样,将整个行业带动起来。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因并不至于这两大先行者,是后来的从业人员将整个市场都搅得混乱起来,他们两者在移动互联网广告上都是有着很明显的优势,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的。
那么这些后进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整潭清水搅混的呢?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就有广告主希望可以通过自建渠道的方式直接开发APP。但是哪怕是打造一款只有基本的内容属性APP,大部分的移动广告公司都没有那么多的开发者,开发出更多的移动广告,因此二次开发就成为了时下一种比较流行的app制作方法。
在二次开发中,有的是通过移植其他平台的应用,将自己的广告插件放入其中,然后发布到那些安卓应用市场上供用户选择,出于平台发展的考虑,平台方哪怕知道你的应用是二次开发抄袭的,他也并不会阻止你将其发布在平台上面。因此有些平台上的有些应用可能会出现多款内容和外部形态全部一致,只有里面的广告插件有所不同的应用,这些广告能否起到有效的作用在平台上就纯粹依靠运气,如果你下载了我的应用,我的广告插件就可以出现效果,这样的行径听起来好像已经不道德了。
相比之下,在版权法规不严谨在环境下,国内的盗版内容(大体是文字和音乐)也纷纷成为了这些广告公司的“二次开发”的目标。专注于那些优质内容、高人气内容的盗版app开发,移动广告公司借此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随着先行者获得了一些好处之后,市场上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后来者,于是这一块也涌入了更多的竞争者,那环境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这样的二次开发还算正规,毕竟在广告的受众上,用户的权益并未受到损害。最可恶的就是那些恶意软件。据本人了解,有部分疑似山寨机的有实力一点的手机制造商通过修改安卓系统,对外通过正规的方式销售手机,由于在所谓的性价比上给用户造成了一些错觉,因此短时间内也可以吸引到一定基数的用户。这批用户给这些手机制作商带来的价值不仅是在硬件上做手机获得了一部分收入,更多的是通过将用户高价“出售”的方式从部分广告主那里获得大量的广告费用。于是乎这部分手机用户在有网络接通的时候,经常会莫名的发现手机的悬浮处又来了新的广告,如果想要试图关闭的话还只能够点击一次,点击一次的话,广告软件自动下载。其实这样一种广告投放方式或许可以算是广告主在传统的移动互联网广告模式并未成型的基础做出的一次选择,但是这样一种方式难道不会反起副作用吗?当用户在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硬件变得越来越坑爹,首先就会去怀疑手机厂商,而连环的强制广告之后也引起用户对于手机厂商更多的关注,要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那么当用户知道内幕之后,你认为用户对于你们这些通过植入恶意程序手机强制推送的推送不会扣上一个恶意软件的帽子?相信作为一名熟悉的广告行业工作人员,我想你应该清楚“坏事传千里”的威力吧!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恶意软件也是直接在安装的时候利用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对其的忽视习惯,获取了系统了很多重要权限,后台实时监控,强制广告、通话监控、信息包传输,内容记录,想想就可怕的事情却真的就在我们现实的移动互联网生活中发生,因此这些不正当的竞争方式是移动互联网广告从蓝海直接变成一片乱局的主要原因。
在国内,带宽问题是不仅阻碍了移动互联网广告乃至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整个互联网都被带宽限制深深拖累。宽带问题,国内网民不知道已经吐槽过多少遍了,但是几年过去依旧还是无法看到显著的成果,而在移动方面,不说3G的覆盖范围是否真如传说中的一样几乎在全国都有覆盖,如此昂贵的单独套餐使用那种使用过后不提示流量使用情况或者后提示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流量费用,有多少人又魄力可以畅享你的3G网络生活?最近比较比较火热的是微信和三大运营商之间正在协商合作的事情,微信收费之后,其他的产品也比较会慢慢走向收费之路,如果说全部都是按照理想中的多元流量包的话,那在网络问题上,移动互联网受到的阻力或将要减少一大半。

作为另外一个内部因素,屏幕小也导致了移动互联网广告难以快速发展。借用下我们前面所做的比喻,我们将新大陆重新定义为一片群岛,这个群岛整体是移动互联网广告,是一块尚未开艮的好地方,但是由于这些群岛里面的岛成员,面积都比较小,如果你要直接通过大船运输一些重工机械来搞建设的话,小岛承受不住,因此PC互联网上惯有的广告很难直接移植到我们移动互联网上来。在当前世界土地有限的情况下,这样一块新土地是肯定不会有人愿意放弃的,因此人们也要想办法将那些必须使用的重工机械简化体积但不缺失功能。移动互联网上正是处在这么一个未知的移植路上,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将PC互联网广告移植到小岛上来,因此各大势力就只能通过不断地尝试研究出最好的移植方式。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中,如果要说起整个行业最高兴的势力莫过于视频行业的从业人员了,忽略带宽流量方面的问题,当移动视频依旧可以自豪的通过和以前一样的方式在视频播放前放广告的时候,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必然会有一大批对视频行业从业人员羡慕嫉妒恨的人呐。目前主流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形式是视频广告、中间插播、首页富媒体推荐、文字连接引导、lbs推荐,这些不同概念的广告投放形式正在市场上不断得完善,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广告投放形式将变得多元而有效化。
因此在内部因素上,阻碍移动互联网广告最大的困难就是平台和广告主或者广告代理公司之间的信任关系了。在当前关注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广告主中有部分是处于观望状态,他们认为最值得他们投放广告的时刻还未到来,而另外一部分决定冒险尝试的广告主其实也并没有放开手脚地支持,由于本身整个移动广告行业的广告模式就不够完善,因此投入巨大效果甚微的结果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广告主对于投入与回报这两者相差的中间资金就变得更加关注,对平台或者广告代理公司也就变得更不信任。这个时代是一个相互化的时代,不管我之前有没有做过一些小动作,既然你不相信我,我还就要真做!不然我不就亏了?就是这样一种“划不来”的心态,影响了平台方和广告主方面的信任关系,不管小动作到底是谁先做的,在没有一个相当完善的广告监管系统的干涉下,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解决。
移动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平台和广告主的精诚合作,改善整个行业的合作环境,逐步减少双方合作的不愉快是当前仅2012年一年的时间,移动广告行业在广告监管系统、广告展现方式都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随着从业人员对整个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掌握程度不断增加,移动互联网广告也将慢慢走出冬天,在移动互联网的新大陆上生根发芽。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本文系我爱IT技术网小谦)
本文有小谦授权我爱IT技术网发布,如有转载请记得注明我爱IT技术网并保留原地址:http://www.52ij.com/it/yidonghulianwangguanggao.html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