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论3.15!3.15让网购更安心!曝光苹果,一场政治报复,但也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
看到苹果在3.15首先中枪,感觉挺有意思的。主要是手机、电脑的维修时间问题。国家标准是一年,而苹果则是两年,还有就是换整机不换后盖。与之对比的则是还国外的一些差别对待,以此引起了大家的公愤,或多或少的都是影响了苹果在大家心中的好现象。
看到这里,我首先想到了还是之前中兴、华为在美国的封杀。王岐山在美国的一次演讲中就调侃到中国的一些产品虽然进入了美国,但是日子过得不怎么舒服,特别是一些电子产品,经常会受到政治审查。这次,算是抓到了美国苹果的狐狸尾巴了,相信这不仅仅是对于苹果发出的信号,也是对于美国政府发出的信号,因为苹果对于美国政府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也可以猜测一些,这其中是否与国产手机生产、开发商有着某种“阴谋”联系呢。
虽然苹果在中国的这些保修时间问题让我们感觉到了不爽,但是我们是否也看到了苹果在中国面临的一些问题呢。在西方国家是相当讲究知识产权问题的,在中国市场上的苹果山寨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果苹果真的较真起来,那么中国政府又该如何解释呢?央视3.15是不是也该做一场关于山寨产品的特别节目呢。
那么曝光苹果为什么要扯上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呢,如果中国没有这个综合实力的提升,就不敢去和苹果这样的跨国公司较劲(因为苹果的背后是美国政府),同美国较劲,也就是在给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让美国政府停止对我们企业的政治审查等区别对待行为。否则的话,我们也会
以相似的措施,让你们的企业在中国过不上好日子。
江淮同悦、大众DSG
江淮同业作为一款国产车,被曝光真的还挺心疼了。为了节约成本进行偷工减料,从而影响了车的安全性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少的忧虑。
作为一款4~5万元的代步车,说安全性能,可以说是基本没有吧。 相信众多的车主买它的时候,安全性也绝对不是第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还是因为它便宜。因此,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完全在想象之中的。至于出现了钢板大面积的遭到腐蚀,而且厂家采取的方式是一块块的切割再补上去,而且效果还不怎么好,的确处置的不怎么样。
而江淮最新的反应是一直处理到客户满意为止,觉得这样的应付还是不怎么样。本人觉得完全可以模仿一下当年的海尔,直接召回那些同悦,挖个大坑给它烧了算了,起码也表现一下自己的决心。至于所说的处理到客户满意为止,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措施,相信这个处理的成本也会不少的,还不如干净利落的毁了这堆破铜烂铁。
而大众DSG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了,该给力的时候给不上,不该给力的时候猛发力。看到这样的新闻,相信车主以后再也不会考虑这个DSG技术了。记得主持人说了,在国外,大众召回了多少W辆的大众车,然后怎么处理的就不说了,处理后用户使用中是否发现同样的问题也不说了。相反,对于国内的大众车,则说是公告50多W辆车进行软件升级,升级后用户反映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央视这样差异对待的方式,也是值得商榷的吧。
而随后的权威发布,说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和大众代表进行了约谈,一直到今年,这么长的时间,质监局都没有帮助车主真正的解决问题,质监局的工作效率,也是值得我们慢慢研究的。质监局应该很清楚,你迟一天解决,车主就是多一份危险。
而发布时公布的那些汽车冷却液生产商黑名单,也是一种不公平的做法。相信国内机动车不合格产品的制造商远远不止这几家,为什么他们却要享受着在央视3.15这个舞台曝光的“礼遇”,而其它生产厂商却在家中偷乐呢?这些遭遇如此“礼遇”的企业,几乎是没有活命的机会了,而那些没有遭到央视礼遇的企业,最起码还能苟延残喘。这种差别对待的处罚方式,合理吗?
互联网窃取个人隐私
觉得有网购经历的人应该都清楚,像我们每次去淘宝等购物平台去购物的时候,他们都会收集我们的cookie数据,以作为以后针对性营销的数据支持。单纯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种高效的营销手段。相比较我们现在比较流行的竞价排名,其更有主动性,对于一些营销者来说,这些数据还是弥足珍贵的,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则是太可怕了。
对于一些手机应用偷窃我们的个人信息,虽然可怕,但是对于我们的这些草民的伤害还是几乎没有的。也许你的私人账号密码被那些应用开发商收集到了,他们也不会对你做出什么伤害,也不会说去花了你银行卡多少钱,他们收集信息主要还是为了精准的投放广告。但是对于那些干过见不到光事情的朋友们,可以说是威胁相当大。觉得这个技术可以发展成为一种反腐利器哈。
在这里也引用杜娘客服一位老师的话,“企业做精准营销是没有错的 ,错的是精准营销前端的客户信息获取方式,通过提供令客户真正满意的服务,建立自己的鱼塘,在自己的鱼塘里精准营销;同时,对自己鱼塘的鱼的属性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点,逐步扩大鱼塘的规模,随着鱼塘的规模扩大,企业会更清楚什么才是精准鱼、他们在哪里出现以及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饵。“
虽然网络搜集我们的个人信息让我们觉得十分惊恐,但是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便利。像我们留着淘宝上面的cookie数据,如果上一次没有买到我们中意的产品,下次我们浏览淘宝网页的时候,会给予你一些不错参考,方便你的购物,这一点也是没有害处的。但是如果有一天,将我们的个人信息用到不正当的地方,那么危害可想而知了。
千足金 不足999, 最没有意义的报道
觉得这样的曝光是最没有意义的,我们购买千足金要不就是为了佩戴的装饰,要不就是为了投资。装饰品的通途,是995还是999,对于欣赏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而投资的角度上面,既然有了之前购买的999认证证书,那么我们转手的时候,也不会不承认我们手中的黄金品质,如果你真的要去检测,那么我们也是依然可以找到厂家,去要个说法。
这个最大的气愤点还是对于消费者的欺骗上面,是一种不诚信的做法,999还是997, 这些对于消费者实际的伤害是几乎没有的。 最大的伤害应该就是那些生产销售商了。
高老太药方,一抓一大把
看过一些县城电视节目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样的药品广告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其实这些我们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相信的人还真不少。尤其是一些大叔大妈还有爷爷奶奶辈分的人。他们面临的一些慢性疾病还是比较多的,对于能够根治药物的渴求也是不言而喻,在正规的医院没有得到好的根治,从而看到这样的什么祖传秘方,中医世家等等的宣传,感觉是找到了奇方。只要有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那么商家就可以赚钱了。对于没有如期的效果,这些老一辈们也不懂得什么维权,大部分都是认为运气不好,不了了之了。可怕的是万一哪个人真的用这个药治好了,那么口碑宣传的力量可就大了,这个我还真的有切实的体会。
其实有个特别高兴的就是演员了,有的居然还是机关的退休人员。对于机关的人员,相信思想觉悟还是有的吧?看着电视剧里面的老机关人员,各个领悟就特别高,教育下一代都是条条有理的。但是这些人怎么就干起了”演员“,拿着谎言振振有词的说着呢?我们还是慢慢品味吧。
这反映的还是国家医疗体制的问题,老一辈的知识水平问题,以及对一些三四线城市电视台的监管不力问题。这里补充一下, 在一些省级的卫视上面,也会时不时出现类似的药物广告,这些看起来非常傻B的广告,那些电视台怎么就播出来了,真是唯利是图,一点点职业道德都没有。
对于我们最关心的也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则是完全没有反应,也是挺令我们失望的地方,而曝光的高老太,也似乎是避重就轻,相信绝大部分的80/90后对于这样的广告都是看看热闹的吧。3.15让网购更安心?!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