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见闻三则
清明节见闻三则
我们乡下把清明节扫墓叫挂山,挂山的主要内容有杀雄鸡淋血,烧纸钱,放鞭炮,还有将纸钱扎在树枝上,然后把树枝插在墓堆。近年来还插鲜艳的花朵和挂灯笼绣球。“年年岁岁都相似,年年岁岁有不同”。对于清明节挂山已麻木于形式和道德的责任了, 然而今年清明节所见的几件事却超乎了挂山的意义,觉得很另类,记叙于下;
话挂
村中一位堂叔,为求风水宝地,多年前将父母葬在高山之上,每年清明挂扫必到墓前。今年清明节,堂叔 只到半山就已体力不止,且身心不适,于是坐下休息一会,拿出纸钱香烛于路上烧化。并口中念念有词;“两位二老,我也老了,不行了,我留几步,你们也走几步,算是你们给我的照顾,请你们二老原谅。”烧完纸钱下山,缝人就说上山的难处。
“我也老了,不行了。我留几步,你们也走几步”,已成了村中雷语。
问挂
凤元姑娘,本地上河村人,不知何因,年青时就来我们村后的庵子里出嫁,终身未嫁,村中人尊称她为姑娘。解放后带胞兄之女回英为养女,几年后回英回村同父母居住,赘一夫婿叫松青,广西全州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凤元姑娘去世,就葬在庵子旁边,回英、松青夫妇为其立碑。文革中庵子被毁,今遗迹无存。而每年的清明之际,姑娘的墓上都瓢扬着纸钱,从没间断。因数十年的风雨,碑文快要漫灭,前几年又被重新凿刻。
今年清明节,我正在村前闲耍,眼前走来一二十多岁的青年,礼貌地问我庵子在什么地方,凤元姑娘的墓在什么位置,我一盘问,他是回英和松青的孙子,是奉奶奶之命前来为曾祖母挂山,于是,我亲自把他带到姑娘的墓前。
早年,松青因开山取石发生事故而亡,如今,回英还健在,已有八十高龄了。
愿姑娘的墓上世世代代都有纸钱飘扬。
远挂
挂山完毕返城,一大早前往乡政府驻地坐车。走出4里山间乡村公路,突然左边一辆面的驶来,伸手一招车停了下来,开门一看,车内坐的都是妻子村里人,为首的叫耀宗,还有他的妻子,儿子,媳妇,孙子。以为他们全家去赶闹子,耀宗回答是去新宅里村给他父亲挂山。我心中顿生疑虑,耀宗是白果树村人,而新宅里距白果树走路有十多里,他的父亲何以要葬这么远?问葬有多久,说已有七十余年,我更是一头雾水。他解释说,他父亲是新宅里的,他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哦,我明白了,父亲去世后他就随母亲来到白果树村。成年后,他每年都要去给父亲挂山,已有60来年,从没间断。以前是一个人,后来带儿子去,无论雨下多大,都是步行前往,现在是带老婆、儿子、媳妇、孙子一家人,且坐专车经据江寺、西头、石岩头再到新宅里,有三十余里路程 。
耀宗只是一普通农民,三岁父亲去世时甚至记不清父亲是什么摸样,为远葬的父亲挂山近六十年,不由对他生出敬佩之情,祝福他一家平安和睦!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