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
真的很久没有写点什么来祭奠自己这所剩无几且渐行渐远的青春,确实也不是特别想写,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觉得写点只言片语就像在素描一段伤心的过往史一样,也一直想伪装自己活得很坚强,在现实中坚强的活着,没有什么值得述说和需要别人同情与关注的,所以也越发的难以动动那生疏的笔杆子,只是在几个朋友的旁敲暗示的情况下才知道自己的文字还是有一点点人喜欢与缪赏着,这也给了我不少的压力与责任,因为我一直属于那种比较好说人的,竟然有人喜欢或想看看我的胡说八道,我就觉得我还是有点义务去满足一下他们,就应该去做一点那些有意义的事—写点东西。
偶尔在一篇文章上看到一句话—只有内在空虚的人,才会喜欢在文章或随笔中使用浮华的词藻和引经据典。真正充实生活,体验过生存的真谛的文字大家们大多都是平淡简单而随意的生活词调来描绘着生活的多姿多彩及酸甜苦辣。在那简明扼要,清晰易懂的言辞中给那些迷茫抱怨的入世者以正确思考,理性的选择。
这一句也确实让我也思考了好久,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去好好琢磨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及教育内涵和折射出的人生态度。看过的我写东西的人或许能感觉出我是一个,用词浮华,且常旁征博引的浮夸子弟,有过相思拙笔画眉黛,单恋挑墨梳刘海的儿女情长,有过试问天下英雄谁属?易老冯唐,饭否廉颇;悲情项羽,命苦荆轲 皆不如的历史经典。至此,在那之后的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在想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算不算的上一个内涵的人,我真的就是那么的内在空虚,没有一点生活与社会的沉淀,经历与风雨的洗礼,一张吹的飘起的牛皮。想了想觉得自己离这个内在空虚还是有点距离,不然应该早就从内在腐烂,外在发臭的生活状态中被人含沙射影般的鄙视死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自己太自信了,自己确实是只有一副空虚的虚空。因为我会被一句偶然出现的一句话竟然可以被思考的十几天,而不能得到解脱。整天不是我在思考浮华的背后是否是勾连着那个内在空虚,而是被内在空虚思考着我到底还算不算一个拥有一点内涵的人,又为此写下这篇连我自己都不懂的无稽之谈。
乱七八糟地说了一大堆,还是没有讲明自己到底是不是个内在空虚的人,
有人跟我说:每个人的成熟就是在那不经意间刹那,可能是那佛陀慧心一语,拈花一笑;可能是那挚爱的悄然离去,伤心痛觉;可能是那一缕青烟中醍醐灌顶;可能是那生离死别时的大彻大悟。
最近一直在看王小波先生的杂文,显然没有记得住他所有杂文的立意之深与教育之意,但也渐渐的喜欢他对人生百态的“调侃”,对各种文化现象的嗤之以鼻,也在最近的这几天里饱受他写作风格侵蚀,逝失了自己一贯词语性格,言辞之中确实有点他的后遗之风,不知是好是坏,权当对王小波先生的一点点我自以为是的敬意罢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