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结核病午后潮热现象 春季出现午后潮热需警惕肺结核【图】
时间:2016-03-21 18:55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作者:伊秀生活
结核病午后潮热
约有37-80%结核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见于午后或傍晚低热或中度发热,俗称午后潮热,约在次日早晨退热,有些可以出现盗汗,疲乏,体重下降。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1.症状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2.体征
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在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3.肺结核的分型和分期
(1)肺结核分型
1.原发性肺结核(Ⅰ型) 肺内渗出病变、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哑铃状改变的原发综合征,儿童多见,或仅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和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阴影,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随病期进展,可互相融合;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肺出现大小不一、新旧病变不同,分布不均匀,边缘模糊或锐利的结节和索条阴影。
3.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本型中包括病变以增殖为主、浸润病变为主、干酪病变为主或空洞为主的多种改变。浸润型肺结核:X线常为云絮状或小片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渗出性)或结节、索条状(增殖性)病变,大片实变或球形病变(干酪性—可见空洞)或钙化;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多在两肺上部,亦为单侧,大量纤维增生,其中空洞形成,呈破棉絮状,肺组织收缩,肺门上提,肺门影呈“垂柳样”改变,胸膜肥厚,胸廓塌陷,局部代偿性肺气肿。
4.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病侧胸腔积液,小量为肋膈角变浅,中等量以上积液为致密阴影,上缘呈弧形。
(2)分期
1.进展期 新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随访中病灶增多增大,出现空洞或空洞扩大,痰菌检查转阳性,发热等临床症状加重。
2.好转期 随访中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或消失,痰菌转阴,临床症状改善。
3.稳定期 空洞消失,病灶稳定,痰菌持续转阴性(1个月1次)达6个月以上;或空洞仍然存在,痰菌连续转阴1年以上。
结核病午后潮热
约有37-80%结核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见于午后或傍晚低热或中度发热,俗称午后潮热,约在次日早晨退热,有些可以出现盗汗,疲乏,体重下降。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现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菌,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新发患者800~1000万,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即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结核病。一个未治愈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一年能传染10~15人,全世界结核病疫情严重的国家有22个,中国是其中之一。结核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印度排第一,中国排第二。
需要警惕的肺结核早期症状
“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一般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吴福全主任在介绍肺结核早期症状时说。发热,在活动性的肺结核中较为多见,约有37-80%结核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见于午后或傍晚低热或中度发热,俗称午后潮热,约在次日早晨退热,有些可以出现盗汗,疲乏,体重下降。
咳嗽咳痰,早期轻症的肺结核可仅为轻微干咳或伴少量粘白痰。病变活动、空洞形成、并发支气管结核,咳嗽咳痰的现象就更多见。咯血,当肺结核侵蚀邻近的血管时,则可发生咯血,常见于存有空洞的肺结核,而浸润型、支气管结核也可以引起咯血。
呼吸困难,多表现在慢性、渐进性呼吸困难,见于肺部病变广泛,肺叶、或全肺肺不张,限制性肺功能障碍,支气管结核引起通气功能障碍,并发结核性胸膜炎。当肺结核累计胸膜时,会导致胸痛。
无症状的肺结核需要通过检查发现
对于无症状“肺结核”患者来说,一旦被发现患了肺结核后,均表示不能理解,反复问医生,为什么会得肺结核呢?没有什么不舒服呀!这些人年富力强,自觉身体健康,年龄在20—40岁为多,在升学体检、婚前体检、单位职工体检等才被发现肺部病灶,可见每年的1-2次例行体检很重要。
胸部X光线检查是肺结核主要诊断手段之一,吴福全主任介绍,随着先进技术发展,如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对胸片不易发现的隐匿区,病变发现更为敏感。
痰涂片检查,要求的病菌数较多,每毫升痰要达到1万个以上,阳性率为30-50%确诊。痰PCR检查,聚合酶链反应,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每毫升痰有10-100个菌也能检查到。痰培养法,是高灵敏检查法,同痰PCR检查一样,只要每毫升痰有10-100个菌也能检查到,但所需时间较长,一般是4-8周。
结核病午后潮热
约有37-80%结核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见于午后或傍晚低热或中度发热,俗称午后潮热,约在次日早晨退热,有些可以出现盗汗,疲乏,体重下降。
由于肺结核的传染源主要是肺结核病人,传遍途径主要通过对咳嗽、喷嚏等,随着痰和飞沫把肺结核菌排除体外和播散,“所以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吴福全主任说,室内要经常注意通风。服务性行业,学校、托儿机构及儿童游乐场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每年1-2年1次,只有大幅度降低传染源,才能有效降低感染率和减少发病。要给婴儿和儿童接种卡介苗,无毒牛型结核菌治菌疫苗,接种后对结核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学生是特殊群体,人员密度大,相互接触较密切,一旦发生结核病,易造成肺结核聚集性感染疫情。加上学生对结核病知识了解不足,当其出现咳嗽、咳痰等结核病相关症状时,以为是“感冒”,不及时就诊;还有的学生就诊后知道是结核病,因怕休学耽误学习而隐瞒不报病情,这样都易在学生中造成广泛的隐性感染。
因此学校必须定期通过健康教育课、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学校师生进行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要以消灭传染源、降低感染率为首要任务。对复验强阳性者给予药物预防,减少发病。
初治肺结核必须严格按疗程治疗
肺结核病初次治疗的正规彻底治疗必须有6~8个月的疗程,且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彻底治愈。“只要和医生配合好,肺结核病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吴福全主任说,如果结核病患者不按疗程足量、规律地服完抗结核药物,就会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
结核病患者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患者滥用抗结核药物和不规则治疗的结果。很多病人由于在初次治疗病情好转或怕药物有副作用而私自停药,或由于经济原因等私自购买便宜的劣质药品,难以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滥用抗结核药品的结果是产生了大量耐药结核,增加了结核病的治疗难度。
所以,结核病患者一旦确诊,应该在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遵照医嘱,按照合理的化疗方案,规律服药,完成规定的治疗疗程。复治肺结核病人,要从自己和亲人的健康出发,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正规的治疗和管理,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切忌使用不合理的化疗方案和不规律的治疗,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