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iphone4用户,说真的,用它拍照:根本停不下来。先上几张用小4拍的照片(以下所有照片全部都是用小4的自带相机拍的,无任何app,无任何外设,也无任何后期。)

图1:2013-6-15拍于四川.毕棚沟 35mm,F2.8,1/1117s,ISO80,图案测光

图2:2013-7-9拍于四川.成都东客站 35mm,F2.8,1/511s,ISO80,图案测光

图3:2013-10-16拍于四川.成都东区音乐公园 35mm,F2.8,1/20s,ISO80,图案测光

图4:2013-12-15拍于四川.成都建设路 35mm,F2.8,1/15s,ISO800,图案测光
上面四张照片代表了我自己总结的4种照片表现的类型,分别是:
丰富颜色表现
剪影线条表现
旋转拍摄表现
跟随拍摄表现
下面来分别讲讲这几种表现的特点和拍摄技巧
一、这四种表现方式我自己拍得最多的是丰富颜色表现,我相信也是大家平时拍得最多的。因为小4在光线充足情况下,颜色的表现确实非常好,根本不需要后期,所以我们只需要按下快门就可以拍照了。我们来看下面这张照片

图5:2014-3-15 拍于四川.大新都 35mm,F2.8,1/479s,ISO80,点测光
这是我昨天路过一个楼盘前的花台的时候拍的。成都的春天终于来了,花都开好了,蜜蜂都出来采蜜了.我大新都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啊。这张照片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且各种颜色都很丰富。绿色还是那么的冷郁,红色还是那么的强烈。并且相近的颜色也没有出现岔色的情况,比如前景的蜜蜂采蜜的那朵花,红色就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色彩。
说完这张照片,插一个内容:关于参数。
我在每张照片下面都标注了这张照片的拍摄参数。其中标粗的是不变的,未标粗的是要变的。我们可以看到每张照片都是35mm,2.8的光圈。这说明我的每张照片都是没有变焦,并且光圈都是2.8这样一个大光圈的。
Q1:为什么我不变焦?
小4没有光学变焦,只有数码变焦。光学变焦是通过改变镜头镜片组的物理位移来改变焦距的,数码变焦是通过处理器计算处理相近像素来补充空余空间 来达到成像,从而形成变焦“假象”的。简单来说,在实现上,光学变焦需要物理空间,数码变焦需要计算处理。一个薄薄的手机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光学变焦, 所以我基本上不会购买宣传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手机的。而我拍照的时候也不会去使用变焦功能。因为变焦以后,画质损失非常厉害。通俗的说:如果使用了变焦, 那么手机拍出来的照片其细腻程度就非常低了,照片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粗糙。比如下图:

图6:2013-12-14 拍于四川.成都建设路 35mm,F2.8,1/17s,ISO80,点测光
这张照片的焦距还是35mm,但是很明显,这张照片是拉近拍的。所以,除了不变焦的35之外,其余的都是数码变焦。因为想要让画面更加干净,减 少其他景物的干扰,所以用了变焦将画面拉近了。但是拉近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照片变得非常的粗糙。所以,有得必有失啊......劝诫大家最好是不要变焦。
(ps:这里的35mm并不是说这个镜头是35mm而是其等效焦距是35mm。因为手机的感光元件很小,不是全画幅,所以在小画幅领域需要计算等效焦距。)
Q2:为什么光圈都是2.8?
喜欢摄影的朋友都知道,如果要更好的虚化效果,那么我们可以调大光圈;如果想要更清晰的纵深表现,我们需要缩小光圈。那么在上面的照片里面,图 1明显是要用小光圈的,但是为什么还是2.8这样的一个大光圈呢?而且在大光圈情况之下仍然可以得到纵深非常清晰,或者叫做景深比较深的照片呢?这个问题 没有找到官方的解答,只能自己猜测一下了:为了将机器做得更薄,只能采用不能改变光圈的结构。因为要改变光圈,要么就用尼康老头那样的光圈拨杆来改变,但 是明显这里不可能达到;要么就用现在普遍采用的电子触点传递信号,驱动光圈叶片收缩或放大的情况来改变。但是很明显,小4不可能在镜头里面加一个驱动光圈 叶片收缩或放大的装置。所以只能猜测:小4的光圈是恒定的。至于为什么第一张在大光圈情况之下仍然景深深,可能只能归功于强大的处理器了。
当然,大光圈肯定还是有其优势的,比如背景虚化啊。图5就很明显的表现了这一点。当然如果经常拍照的朋友肯定会说:你这2.8的光圈也太坑里 吧。就这点虚化程度,我开4的光圈都比你好。确实,这个我承认。在单反上面,用4的光圈,其虚化程度都比图5好。不过我们不要忘记了一点:小4的感光元件 是很小的。其焦距也是等效焦距。
(ps:补充一下影响照片虚化效果的几个因素:
1、感光元件大小--感光元件越大,虚化效果越强;
2、光圈大小--光圈越大,虚化效果越强;
3、焦段--焦段越长,虚化效果越强;
4、感光元件距离主体的距离--距离越近,虚化效果越强;
5、背景距离主体的距离--距离越远,虚化效果越强;)
至于快门和ISO,这个我们只能让机器去做决定了。但是其实观察上面的参数会发现:光线不足的时候,ISO都会很高,这倒是和我们平时的拍摄是 相同的。而不能忍受的是测光方式。在一般的机器里面,测光方式就全局,中央和点测。可能这里的图案测光是小4的独特之处吧。可是图5,图6的点测,哪里体 现出点测的特点了啊。
所以这个地方只能说:不要太在意参数,跟着感觉走。
当然,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也会出现问题。以下三个问题我相信大家会经常遇到:
1、畸变
2、水平
3、对焦和测光
关于畸变:
畸变按照我们摄影的一般区分,分为三种:桶形,枕形,线形。在小4上面我们会遇到的就是桶形和线形了。我们看下面两张照片:

图7:2013-7-28 云南.昆明长水 35mm,F2.8,1/815s,ISO80,点测光
这张图里面可以看到,中间的玫瑰和控制塔都是比较正常的,只是有一点外凸。但是旁边的东西明显处于膨胀的状态。如果要形象的比喻,只能说:按照 包子从上往下看的形状来形容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都ok。毕竟人眼看到的东西也都是有畸变的,如果你拍出来的东西都没有畸变率,那就不太真实了。不 过要提醒喜欢自 拍的朋友:如果你本身脸型不是太好,或者脸上肉比较多,自 拍的时候还是往后靠一点,或者让自己处于画面的旁边,不要处于中心。而且脸的方向也不要和屏幕水平或者垂直,不然,你懂的。
至于线形畸变,这个我们在拍建筑或者线条明显的物体的时候会经常遇到:

图8:2013-12-5 四川.成都新会展 35mm,F2.8,1/1508s,ISO80,图案测光
这是楼主去年和基友苦逼跑招 聘 会找 工 作的时候拍的照片。右边的旗杆明显是竖直的。但是因为畸变的原因,都已经很倾斜了。当然,如果要采用这种构图的方法来拍,势必会产生这种畸变。那么我们既 然不能消除,就想办法将其利用吧。根据构图原则,如果遇到这样的线条的话,我们尽量让其往画面里面靠,把视觉带往画面中心。而且因为左边的会展展馆的线条 是左上到右下的,所以根据两边的平衡情况,调整照片,直至整个画面平衡,然后按下快门。
关于水平:
因为小4没有类似于单反单电那样的水平仪一类的东西,所以在拍的时候确实不太好掌握水平。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完全可以凭借相机自带的网格线来拍。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可以在拍照的界面打开网格线。然后就会发现出现了一个井字形的线条。这个线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照片的水平。我们看下面的图片

图9:2014-3-15 四川.成都人民南路 35mm,F2.8,1/15s,ISO1000,图案测光
这张照片我们在拍的时候,可以将照片里面的明显线条和网格去做比对。比如书的边缘竖直线条和架子下沿的水平线条。让这些线条去和网格线靠近,去和网格线平行。当这些线条都和网格线平行了,那么我们的照片就水平了。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也就不会歪歪倒倒了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有这样的线条可以供我们参考。比如下面这张照片:

图10:2013-3-15 四川.大新都 35mm,F2.8,1/1040s,ISO80,点测光
这张照片里面就没有明显的横竖线条可以让我们来参考。包括蜜蜂所在的那朵花的枝条都是不直的。但是我们在拍的时候仍然可以找到水平。在哪儿呢? 就在我们构图中。我们在构图的时候尽量让重点表现的那个点处于我们认为水平的位置上。比如蜜蜂所在的那朵花的花枝虽然不直,但仍然可以拿来利用;那朵花的 花瓣虽然也没有水平线,但我们观察会发现花瓣的两端仍然可以找到水平的平面。这样的话,我们的主体就处于水平的状态栏。然后再将画面进行一些微调,来满足 其他的物体,尽量让画面往主体那边靠。
总结起来就是:先让主体横竖都水平,然后再调整画面,让所有的物体都靠向主体。ps:因为照片都有畸变。所以如果你的主体不在画面中央,那么左边的主体按照偏离画面的程度往左边靠,越远靠的越厉害;右边,上边,下边相同。
拍人和拍风景不同,不会那么苛刻的去要求水平。
关于对焦和测光:
在摄影里面,对焦和测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内容,单独分开讲也可以讲半天。但为什么这个地方合在一起呢?因为小4的对焦和测光是一起的。简称:对 焦测光联动。什么意思呢?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很明显要对焦,默认的是中央。如果自己要改变的话,只需要用手指点击你要对焦的那个地方就ok。但不幸的是,你 在点击这个地方将其设为合焦点的时候,测光也就测的是这个地方的光了,而且对焦点和测光情况还不能锁定。这和我们单反单电的完全不同啊。很多时候我们用单 反单电的时候不仅可以先对焦后构图,可以曝光锁定。而在小4里面完全行不通啊。所以最开始我也很郁闷,完全不适应。不过现在也还算好了,用习惯了就ok 了。虽然有一些画面拍不了是挺遗憾的。

图11-1:2013-3-14 四川.成都天府广场 35mm,F2.8,1/1077s,ISO80,图案测光

图11-2:2013-3-14 四川.成都天府广场 35mm,F2.8,1/321s,ISO80,点测光
上面两张照片拍摄的时间相差不过两分钟。只不过因为对焦/测光的不同,所以出来的照片效果也完全不同。
图11-1对焦/测光的地方是天空。很明显,如果对天空对焦,那么整个照片的焦点都会以那个地方来作为基准,其他地方都会相应的虚化;如果对天空测光,那么整个照片的曝光情况都会以那个地方来作为基准。因为天空比其他地方都亮,所以其他地方都会相应的变暗;
图11-2对焦/测光的地方是前景的螺旋形柱子。如果对柱子对焦,那么整个照片的焦点都会以那个地方来作为基准,其他地方都会相应的虚化;如果 对柱子测光,那么整个照片的曝光情况都会以那个地方来作为基准。因为柱子的曝光没有天空亮,所以柱子得到准确曝光的同时,天空会更亮。
在第一部分内容讲完以后,第二部分剪影线条的表现其实就很简单了。
二、剪影线条表现
从图11的两张照片我们也能够感觉到,如果要得到剪影的照片,我们就要将对焦/测光的点设置为画面里面的亮部。

图12:2013-7-28 云南.昆明长水 35mm,F2.8,1/1207s,ISO80,图案测光
这张照片,对焦/测光的地方可以是中间大门外的天空,也可以说上方玻璃外的天空。

图13:2013-7-2 四川.成都建设路 35mm,F2.8,1/4309s,ISO80,图案测光
这张照片,毫无疑问,对焦/测光是天空。

图14:2014-1-3 四川.成都西南交大 35mm,F2.8,1/15s,ISO1000,点测光
虽然在晚上也可以很好的得到很多线条表现的照片,但大量的噪点也让人无法忍受。所以,晚上用小4拍照:慎重。
三、旋转拍摄表现

图15-1:2013-10-17 四川.成都建设路 35mm,F2.8,1/24s,ISO80,图案测光

图15-2:2014-1-13 四川.成都十里店 35mm,F2.8,1/1588s,ISO80,图案测光
上面两张照片都是用旋转拍摄手法来拍的。具体是怎么拍的呢?
1、确定要拍的主题和主体
2、尽量将其放在画面中央
3、调整手握相机的位置。没有固定的方式,以自己舒服及要旋转的方向为宜
4、按住拍照按钮不妨
5、旋转小4
6、旋转完成瞬间松开拍照按钮
7、拍照完成
需要注意点:
1、旋转的时候最好是匀速旋转
2、旋转的时候手机和拍照物的相对距离最好不要改变。或者换个说法:旋转的时候手机所在的那个旋转面最好不要移动
3、旋转过程中无法改变对焦点和测光点。所以拍出来的照片测光中央是清晰的,但测光可能会有问题。如图3
4、如果画面边缘物体很多,那么旋转出来的效果就和图3,图15-1类似;如果画面边缘物体较少或者画面空间较大,那么旋转出来的效果就和图15-2类似。
最后,这个方法没有捷径,只有多练。
四、跟随拍摄表现

图16:2013-12-26 四川.成都人民公园 35mm,F2.8,1/15s,ISO250,图案测光
跟随拍摄有两种:一种是圆周跟随拍摄,一种是水平跟随拍摄
圆周跟随拍摄如图16,因为自己是静止的,而对方相对于自己来说是做外圆周运动的。所以拍的时候需要注意掌握好主体靠近自己的时间和距离。那怎么拍呢?
1、先观察主体是做内圆周运动还是外圆周运动
2、估算主体靠近自己的距离多远,多久能做一个周期
3、将拍照按钮按下不放
4、将画面移动到主体上
5、相机跟随主体移动,但尽量保持两者距离不变。也就是说自己的手机作为一个支点不动,改变角度,跟着主体
6、当相机对焦框对准主体的时候马上松开手
7、拍照完成
需要注意的点:
1、这个的难度相比旋转拍摄来说,略低。如果能拍到旋转的照片,那么这种照片也能轻松搞定,所以需要有信心自己能拍到
2、因为是跟随拍摄,可能画面里面除了主体还有其他物体。所以如果其他物体对你表现主题没有影响,那么就直接拍;如果其他物体对你表现主题有影响,那就需要等。
3、没有捷径,只能多练。
水平跟随拍摄比较简单:因为主体和自己是相对静止的,所以很容易出现背景虚化,主体清晰的照片。比如你做车上副驾驶位置,拍开车的朋友就是很典型的情况。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