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
‘测试、测试、一、二、三。
你现在所听到的,是二○三九号班机黑盒子的录音,现在飞机上只有我一个人而已。
我挟持了这架波音七四七,
当燃料耗尽之后,飞机将以每秒三十二英呎的速度冲向地面。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记得我。
然而,当飞机坠毁后,我的故事一定会被发现。
新闻媒体说我是圣洁的救世主,说我是信奉邪教的连续杀人犯——接下来,我会是劫机的恐怖份子。
那些都不是真的。
关于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以及幸存者为何只剩下我一人,
还有几个小时,
应该够我把事情从头说完一遍。
测试、测试、一、二、三。’
《幸存者》的小说,就是这样开始的。
主角出生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组织之内,所有家庭的长子都叫亚当,只有长子能有权利繁衍后代,其余的儿子全都叫谭德,长大后会被送到外间的社会去从事劳动工作,薪水全用作奉献。主角谭德,就因为比哥哥晚了三分钟来到这个世界,而成为没有特权的劳动阶级。宗教组织一次集体自杀的指令谭德没有收到,和一些在外劳动的‘谭德’成了‘幸存者’。及后一众‘谭德’都自杀或是被杀,只余下作者一人。
他从小就被灌输的扭曲思想、教义等,让他对这个世界有不一样的看法。在谭德眼中,这个世界是疯狂的——实际上,不必通过谭德的口述,我们也知道这是事实。更疯狂的是,成为宗教狂热组织的唯一生还者,本来只当清洁工的谭德被商人看中而塑造成救世主:他需要向民众作出预言、宣传商品、整容……让谭德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最后,名利双收的谭德为甚么会骑劫飞机并利用黑盒留下遗言呢?这得靠读者自己解开这个迷了。
看罢这本书,你会对‘宗教’和‘教育’有更深切的反思。甚么是对?甚么是错?从小灌输的就是‘对’的吗?当自己心目中的‘对’与社会价值观不符,我们又该如何自处?作者通过谭德这个极端的身份,带出了我们日常生活经常要面对的矛盾冲突。无论你有没有信仰,这本书对‘宗教’所提出的疑问也是值得反思的:为何人会制造出自己渴望信仰的神?
主角无疑是个悲剧,但制造悲剧的,到底是‘狂热的宗教组织’、‘赚钱的商人’、‘封闭而扭曲的教育和观念’,还是‘疯狂的社会和人类’?
看了这本书一年多,我还没有解开这个答案。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