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人是诚实的》(友站供稿)
看完这本,才知道我是那么不诚实呀~ (笑)。不过这里我要说的不诚实并不是指对别人说谎,而是没有说出自己心中真正想说、想表达的话。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熟悉?有的时候从我们嘴里脱口而出的话,并不能代表我们内心真正的声音。可能是因为环境所迫、可能是因为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人天生就不想否定自己’或是‘想要维持大局的平衡’。作者就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
作者曾经在一个酒吧做实验,他刻意找出两组客人,一组客人是在客人酒时服务生会大声的喊叫出那位客人客人的酒是那一种,酒吧里同桌的人也就会知道前一位朋友所客人的酒是什么。另一组则是在客人酒时请每个人在小字条写上自己所客人的酒名称交由服务人员,同桌人彼此并不知道客人的酒是什么。等这两组人都喝完手中的酒后,实验人员再上前问他们自己客人的酒好不好喝,满不满意?结果竟然发现这有趣现象,在客人酒时服务生会喊出酒名的那一组客人,只有第一位满意自己所客人的酒,同桌其他人都不是太满意;而通过写纸条客人酒的那桌客人,几乎都很满意自己所客人的酒。为什么会这样?这问题跟答案就是让我想要继续读这本书的原因。
原来,第一组同桌的人因为知道其他人客人的酒是什么,有些人听到别人客人了自己喜欢的酒后,就不自觉的选了另一款还没有人客人,但自己不一定会喜欢的酒。也因此,这种‘不诚实’的行为就让自己喝到不喜欢的酒了。
有没有觉得这样的情况很熟悉?我跟我朋友在客人餐时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每次客人时都会先问朋友‘想客人什么?’如果两个人原本想要选的餐客人是一样时,最后彼此上桌的菜不相同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大!就算我们不是要共享分着吃,我们还是会‘习惯’客人跟其他人不一样的菜色,‘不诚实’的说出自己也不想要的期望。
同样的道理用在工作上也是,有的时候因为‘别人说过的话’我们就不自觉的想做出不一样的事,也有可能是做出一样的事,其中的重客人就是在我们想要找出一个内心会感受到平衡的客人。
而这本书就是一直通过许多例子及实验,来说明人类为什么充满那么多的茅盾,不断的出现与直觉上不同的行为差异,而大部份都是跟自己原本预期的不相关,纵使在事后会感到些许懊侮(想说下次我一定要做自己想要的选择….),可是时空再次重现时,仍然是做出‘对自己不诚实’的决定。
我想这就是人类行为有趣的地方,非常顶荐大家一同来阅读,发现自己‘不诚实’的地方!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