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提问关于“淬火是什么意思_过共析钢淬火温度为Ac1温度以上30~50℃,“AC1”代表的意思是什么”的问题,52IJ师说平台通过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以下关于“淬火是什么意思_过共析钢淬火温度为Ac1温度以上30~50℃,“AC1”代表的意思是什么”的一些有用参考答案。请注意:文中所谈及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真正观点,也请不要相信各种联系方式。下面是本网所整理的“淬火是什么意思_过共析钢淬火温度为Ac1温度以上30~50℃,“AC1”代表的意思是什么”的相关信息:
过共析钢淬火温度为Ac1温度以上30~50℃,“AC1”代表的意思是什么
科目: 关键词:淬火是什么意思AC1是指铁碳合金相图中的共析线在加热时的温度位置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为什么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线?1、共析钢加热到A1线就开始转化成奥氏体了
2、共析钢没有Accm线(Accm线是“过共析钢”中渗碳体转化为奥氏体的温度线)
淬火时只要保证组织全部转化为奥氏体即可,所以共析钢加热温度只要超过A1线50-100度就可以了,在加热的话,一个是浪费能源,二是增加了脱碳层深度,三是组织晶粒粗大,影响性能.
问题2:为什么亚共析钢淬火温度范围是Ac3以上30~50℃,而过共析钢是Ac1以上30~50℃?这只是一般说法,但是并不是一定的.亚共析钢在ac1~ac3之间加热,淬火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使钢的强度和硬度降低,超过ac3过高,奥氏体晶粒会粗大,淬火组织为粗大的马氏体.ac3以下淬火为亚温淬火适用于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组织.过共析钢限定在ac1以上30~50℃是为了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保留的少量渗碳体质点,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其上均匀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从而使钢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也具有较好的韧性.若过共析钢加热温度超过acm碳化物完全融入奥氏体,奥氏体含碳量增加降低ms和 mf点,淬火后会有大量的残留奥氏体组织,降低强度和耐磨性.温度过高奥氏体会长大粗化,淬火后得到有显微裂纹的粗片状马氏体,使钢的脆性增大;此外高温加热淬火应力大.氧化脱碳严重,也增大钢件变形开裂倾向.
问题3:书上介绍钢的淬火时,有什么A1、Accm、Ac1、Ac3、Arcm、Am、A3等具体都是什么含义,它们有什么联系吗?很感激,铁----碳相图上的A1、As、Acm,是钢在及其缓慢加热或冷却条件下的临界温度.实际生产中,加热和冷却的速度并非如此缓慢,因此实际组织转变的温度和相图所示的临界点A1、As、Acm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偏离的温度一般随着加热和冷却的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样钢的加热的临界点写成Ac1、Ac3、Accm;冷却时的临界点写成Ar1、Ar3、Arcm.它们的含义如下:
Ac1 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Ar1 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Ac3 加热时2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3 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自由铁素体的温度.
Accm 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cm 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渗碳体的温度.
问题4:为什么过共析钢的正火温度和淬火温度不同?正火的加热温度高可以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渗碳体,低了不行;若淬火也用相同温度,会使奥氏体晶粒粗化、氧化脱碳.淬火后得到粗针状马氏体,脆性增大易变形开裂,而且残余奥氏体增加,降低硬度和耐磨性;加热到Ac1以上30-50度,淬火后得到马氏体+粒状渗碳体可增加耐磨性.
问题5:淬火的目的什么?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温度如何确定?为什么?淬火的目的是调整金属的硬度,
常用的亚共析钢加热温度900--750度左右
过共析钢加热温度750度左右
具体是多少要弄清钢的碳含量后到铁碳状态图上去查,在GSK线上加40度左右,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